李榮 (語言學家)

中國語言學家(1920-2002)

李榮(1920年2月4日—2002年12月31日),曾用名李昌厚,筆名董少文宋元嘉等,男,浙江溫嶺人,中國語言學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研究組(室)負責人,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會長,《方言》雜誌主編。[1][2]

李榮
出生1920年2月4日
浙江溫嶺
逝世2002年12月1日(2002歲—12—01)(82歲)
北京
國籍 中華民國(1949年之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之後)
母校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知名於創辦《方言
創立全國漢語方言學會
主編《中國語言地圖集》《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漢語音韻學漢語方言學等
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生平

李榮早年就讀於杭州高級中學台州中學高中部。1939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1943年進入昆明北京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語學部攻讀研究生,1946年7月畢業,之後先後在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工作。[1]

1950年9月,李榮正式調入北京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

學術貢獻

漢語音韻學

李榮在1952年出版的《切韻音系》中論證了切韻音中存在俟母。後來又提出「古群母有一、二、四等字」等有影響力的觀點,收入《音韻存稿》。

李榮還與丁聲樹合作,於1957年編寫出版了《漢語音韻講義》,次年又合作有《古今字音對照手冊》。[1]

漢語方言學

1957年,李榮與丁聲樹一起編寫出版了《漢語方言調查手冊》。1959年,兩人又共同主持了河北昌黎的方言調查。次年出版的《昌黎方言志》後來成為中國漢語方言學界公認的方言調查報告範本。

李榮於1979年創辦《方言》雜誌,親自擔任主編。1981年,他又與漢語方言學界的一批學者創立全國漢語方言學會,並長期擔任會長。

1980年代,李榮提出山西地區的方言應該從官話中獨立出來並以該省的簡稱「」為名的觀點(晉語)。[3]

李榮曾先後主持了一些重大科研項目。最為知名的是他主持編纂的《中國語言地圖集》《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42種分卷本)。


其他

李榮還是《現代漢語詞典》試印本的審定委員會成員之一,試用本的主編助理。

專著與工具書

專著

  • 《切韻音系》
  • 《語音常識》
  • 《漢語方言調查手冊》
  • 昌黎方言志》(與丁聲樹等合著)
  • 《現代漢語語法講話》(與丁聲樹等合著)
  • 《漢語音韻講義》(與丁聲樹合著)
  • 《文字問題》
  • 《中國語言地圖集》(中、英文版,與熊正輝等合著)

工具書

  • 《方言調查字表(修訂本)》(與丁聲樹合著)
  • 《古今字音對照手冊》(與丁聲樹合著)
  • 《現代漢語詞典》(主編助理)
  •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地本42卷及綜合本,與熊正輝等合著)

評價

吳宗濟:「現在我們到國內外的大圖書館看看,凡是排成一排的、成氣候的漢語方言的調查材料和研究報告,絕大部分是建國以後最近幾十年出版的。從歷史的觀點看,從揚雄以後到現在,沒有像現在這樣成氣候的東西。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從趙先生那個時候起就想調查全中國的方言,出幾本調查報告,但是因為打仗、抗戰中斷了。現在這些規模之大、內容之可靠的方言調查研究成果,確實非常令人敬佩。沒有李榮先生和他的同行、他所培養的青年努力的工作和大力的推動,在這個世紀也是不可能的。」

賀巍認為李榮有五大貢獻,一是《切韻音系》,二是署名「江蘇省方言指導小組」編寫的《江蘇省上海市方言概況》,解決了方言的分區問題、大範圍方言概況編寫的框架問題,三是《中國語言地圖集》漢語方言部分,完善了漢語方言分區的理論和實踐,四是《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積累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五是創辦了《方言》雜誌。

曹志耘:「從歷史的眼光來看,我覺得李榮先生對學術史,對中國語言學等方面的最大貢獻是在他的引導、倡導和實踐下,漢語方言學的調查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是漢語方言事實的描寫方面。經過半個世紀的工作,積累了非常寶貴的、不可多得的、不可複製的一批材料,這個成就的取得是和李先生個人的作用密不可分的。」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著名语言学家李荣教授逝世. 方言. 2003, (02): 97–107 [2022-01-07]. ISSN 025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3). 
  2. ^ 莊建. 著名语言学家李荣教授逝世. 光明日報. 2003 [2022-01-07]. doi:10.28273/n.cnki.ngmrb.2003.0040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3). 
  3. ^ 晉語.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2023-06-17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4)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