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勝Robert Kho-Seng Lim,1897年10月15日—1969年8月7日),生於新加坡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今漳州市龍海市海澄鎮),曾任中華民國衛生部部長、國防醫學院中將院長,被譽為中國生理學之父。他是最早為世界科學界推崇的中國科學家之一。為中國培養了一批醫學生命科學方面的人才。

林可勝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97-10-15)1897年10月15日
海峽殖民地新加坡
逝世1969年7月8日(1969歲—07—08)(71歲)
埃爾克哈特 (印第安納州)
籍貫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海澄鎮
配偶Margaret Torrance, 張蒨英
學歷
經歷

生平

早年經歷

林可勝於1897年10月15日生於新加坡,為家中長子。父親為日後擔任廈門大學校長的林文慶,為當時著名之政治家、教育家。林氏在8歲時(1905年)就被父親送往英國的蘇格蘭,開始接受英式教育,後來也跟隨父親的腳步,負笈愛丁堡大學就讀[1]。1914-15年歐戰期間,林氏自願從軍,加入英國印度軍團,到法國協助訓練新兵。1916年,林氏返回愛丁堡繼續學習醫學,並於1919年畢業,獲得醫學及化學雙學位[1],甫畢業便被破格獲聘為愛丁堡大學化學生理系組織學講師[2]

林可勝取得醫學士學位後,繼續於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師從生理學教授愛德華·阿爾伯特·沙佩沙爾(Sir Edward Albert Sharpey-Schafer)。林氏因工於素描,能精確繪製顯微鏡下的觀察結果。在其發表的論文中所繪製的組織作圖,幾乎已經等同當時光學顯微鏡的極限能力[1]。1920年,林氏與一位蘇格蘭著名船舶設計師的女兒陶倫斯(Margaret Torrance)結婚,育有一子詹姆斯(James)一女(Effie)[2]

研究生涯

當時,到了1920年代,高度仰仗組織學研究的消化生理學已經發展到了瓶頸。另一方面,俄國學者巴甫洛夫自1887年開始以條件反射學說開闢新的研究路徑。然而1905年約翰·S·埃德金斯(John S. Edkins)對胃泌素的錯誤推論,導致了1920年代消化生理學發展上的瓶頸。林氏於1922年的論文開始對埃德金斯的提出質疑,並於同年秋天申請紐約中華醫學基金會(The 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的獎學金,希望能赴美研究此問題[1]。執行秘書顧臨同意全額支付獎助,但條件為林氏在完成研究,後需前往北平協和醫學院任教。林可勝赴美後,加入安德魯·康維·伊比的實驗室擔任訪問學人,並於1925年發表的論文中,正式宣告埃德金斯理論的錯誤。1924年,林氏赴中國任北平協和醫學院任訪問教授,隔年3月實任生理學系副教授和系主任[1]

1926年,林氏與同事吳憲等人創立中國生理學會,自己擔任首任會長。隔年創辦《中國生理學雜誌》,同時以中、英雙語刊登論文,並擔任主編,林氏此後的研究成果大多發表於此雜誌上。雖然林氏在該期刊上發表的部分論文具有世界一流水準,但由於中國學術期刊的先天限制,導致其這段時間的引用率達到生涯低潮,也致使其在西方學界的引用率偏低[1]

抗日戰爭時期

參考資料

  1. ^ 移至: 1.0 1.1 1.2 1.3 1.4 1.5 1.6 林可勝(1897-1969):闇聲晦影的中研院院士與國防醫學院院長. 劉士永、郭世清. 臺灣史研究. 2012, 19 (4): 141 - 205. 
  2. ^ 移至: 2.0 2.1 中國現代生理學奠基人林可勝博士 曹育 中國科技史料19(1):26-41 1998
  3. ^ 張菁英擅長服裝設計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2-02.
  4. ^ Biographical Memoirs V.51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80
  5. ^ Robert Kho-Seng Lim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5-11-2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