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

广西小吃

桂林米粉中國桂林的特色小吃,桂林市民經常以此做為早餐。

米粉製作技藝
(桂林米粉製作技藝)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分類傳統技藝
序號1523
編號項目Ⅷ—277
登錄2021年

桂林米粉是一種源自中國廣西桂林市的傳統主食。其主要原料為米制粉條,通常配以酸辣的筍尖、炸黃豆或花生,以及酸豆角等配料。根據個人口味,食材的選擇和搭配可以靈活變化。桂林米粉質地爽滑、入口順暢,因其酸、辣、鮮、香的獨特風味而廣受歡迎。

現在桂林米粉或模仿桂林米粉的菜式在中國隨處可見,更已傳播至中國各地及東亞其他地區。[1]桂林米粉以搭配酸筍而聞名,味道濃郁,並且正宗的桂林米粉通常為干拌形式,無湯。在廣西,桂林米粉可分為「滷菜粉」和「湯粉」兩種形式,此外還有牛腩粉、生菜粉以及馬肉米粉等多種變體。南寧地區通常將滷菜粉作為桂林米粉的一種,但桂林本地認為正宗的桂林米粉應無湯。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馬肉米粉在某些地區流行,嚴格來說,它不屬於傳統的桂林米粉範疇,因為桂林米粉的主要配料並不包括馬肉。

桂林米粉屬於桂菜系,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主要原料為早秈米和特製滷水。桂林米粉的歷史可以追溯至秦朝,早在這一時期,桂林地區已有米粉製作的相關記載。在清朝時期,桂林米粉更成為朝廷貢品,進一步凸顯了其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桂林米粉的製作工藝相對複雜,通常選用優質的晚稻米,經過浸泡、磨漿、蒸熟、冷卻等一系列工序製成米粉。食用時,米粉需先用水浸泡軟化,然後煮熟,最後搭配各類調味料和配菜。配菜是桂林米粉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的配料包括酸筍、豆角和辣椒等,能夠顯著提升米粉的口感和風味。

桂林米粉是中國廣西桂林地區的一道傳統美食,以其獨特的口感和風味著稱。米粉質地細膩、柔滑且富有彈性,食用時常搭配多種配菜,如酸菜、花生、黃豆等,形成酸辣與鮮美相結合的口味。這一經典的地方菜餚以其獨特的香氣聞名,部分原因在於製作過程中使用了中草藥與香料。


在桂林,米粉不僅是一種常見的日常食品,亦是當地文化的象徵之一。對於桂林居民而言,早餐常以米粉開啟一天的生活,已成為一種飲食習慣。此外,在婚慶、喪禮等重要儀式場合,桂林米粉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充分展示了其在當地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桂林市內隨處可見米粉攤販,當地居民和遊客均可在街頭巷尾品嘗到這一特色美食。傳統的米粉製作過程多在攤點現場完成,以確保其口感的鮮美和新鮮度。正因如此,桂林米粉不僅是當地飲食的代表,也是桂林市的重要文化符號。[2]

做法

桂林米粉的製作不簡單,成品外表潔白光亮、細滑、柔韌,優質米粉往往是一團只有一根。具體的製作方法是:用清純的灕江水,將桂林優質大米泡漲,研磨化為漿並濾干,揣成粉團煮熱,然後壓榨出根根米粉,再在水中團成一團,因為經過了反覆揣揉,因此筋力極好。

做出來的米粉本身淡而無味,做成美味的桂林米粉關鍵在滷水。店家熬製的滷水都有各自的絕招,一般每家店都不同,而且一般不將配方外傳,作為商業秘密。雖然各家不同,但是製作方法大同小異,一般是用豆豉、八角、桂皮、甘草、草果、小茴香等香料坐鍋,放入豬肉、豬骨、牛肉、下水等,再加入三花酒、羅漢果等配料,先用武火,然後用文火精心熬製,方能制出香氣撲鼻味道純美、營美豐富的滷水,與米粉拌和,佐以油炸花生或蒜末、蔥花芫荽辣椒。米粉分為米粉(圓的)和切粉(扁的)。

 
上海浦東一家桂林米粉店門面

滷菜粉

滷菜粉是桂林人最常吃的,但最有特色的還數馬肉米粉。馬肉米粉要冬天才吃得到,熱天馬肉易變味。通常一兩米粉用5個特製的極小巧、精製的碗盛,配以馬肉湯和新鮮馬肉。

文化

有首《桂林米粉歌》這樣唱道:

[3]

參考資料

  1. ^ 唐娟. 一种值得永久传承的饮食文化 ———广西桂林米粉文化内涵及传说故事解读. 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4月, 33 (2): 10–15. 
  2. ^ 張, 迪. 桂林米粉. 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社. 2012: 18. ISBN 9787549524976. 
  3. ^ 你吃了这么多年的桂林米粉,原来全是假的!假的!_搜狐旅游_搜狐网. [201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