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電子學

模糊電子學(Fuzzy electronics)是由模糊邏輯取代雙值邏輯代數電子學。模糊電子學是是由專門硬體實現的模糊邏輯。可以和用傳統處理器上的軟體實現的模糊邏輯相比較。模糊電子學有許多的應用,包括控制系統人工智慧

歷史

第一個模糊電子電路是由Takeshi Yamakawa等人在1980年用分立的雙載子電晶體所設備。第一個工業模糊應用是1982年在丹麥的水泥窯,第一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是由Masaki Togai和Hiroyuki Watanabe在1984年所作。Yamakawa在1987年建構了第一個類比的模糊控制器,第一個數位的模糊控制器是Togai在1988年所發明(Russo, pp. 2-6)。

第一個模糊電子邏輯晶片在1990年代初期問世。Omron和NEC在1991年宣佈開發專門的模糊晶片[1]。Omron在二年後的一場技術展會中發表了可以運作的模糊晶片[2]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Ahmad M. Ibrahim,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Fuzzy Electronics, ISBN 0-13-206400-6.
  • Abraham Kandel, Gideon Langholz (eds), Fuzzy Hardware: Architecture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2 ISBN 1461540909.
    • Marco Russo, "Fuzzy hardware research from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op. cit. chapt. 1.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1. ^ Fuzzy plan with a purpose. Computerworld. Vol. 25 no. 41. 1991-10-14. 
  2. ^ Ahmad Kushairi. Omron showcases latest in fuzzy logic. New Straits Times. 199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