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歐亞大陸西北部的一區域

歐羅巴洲古希臘語Εὐρώπη羅馬化:Eurṓpē),簡稱歐洲,是位於歐亞大陸西北部的一個,面積約10,180,000平方公里(3,931,000平方英里),總人口達約7.4億 (截止2024年3月中旬)[2],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亞洲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0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歐洲
面積10,180,000 km2(3,930,000 sq mi)[1]第6[a]
人口746,419,440(2018年;第3英語List of continents and continental subregions by population[2][3]
人口密度72.9每平方公里(189每平方英里)(第2)
GDP購買力平價$33.62萬億(2022年;第2英語List of continents by GDP[4]
GDP(國際匯率)$24.02萬億(2022年;第3英語List of continents by GDP[5]
人均GDP$34,230(2022年;第3英語List of continents by GDP[c][6]
HDI 0.845[7]
宗教信仰
區域居民稱謂詞歐洲人
國家主權國家44–50
有限承認2–5
屬地或特區海外5–6
內陸英語Lis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by country3
語言常用語言:
時區UTC−1UTC+5
頂級域名.eu歐盟
最大城市最大城市英語List of urban areas in Europe
UN M49代碼150 – Europe
001World
  • a. ^ 只包括跨大陸國家的歐洲部分。[n]
  • b. ^ 伊斯坦堡橫跨歐亞大陸,經濟和歷史中心位於歐洲一側,有三分之二人口居住在歐洲,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於亞洲。數據只統計歐洲一側。
  • c. ^ 「Europe」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定義。

歐洲東以烏拉山脈烏拉河,東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馬羅基角,歐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陸,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歐亞大陸,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歐洲嚴格來說在地質學上也不算是一個,只能算是為了地緣政治文化而劃分的。歐洲並不是由海洋或其他自然邊界完全或幾乎完全與其他陸地隔離的相連的陸地[10]通常,根據政治經濟文化或實際考慮,歐洲的邊界線並不總是一樣的。這就使得人們產生了幾個不同「歐洲」的觀念。

名稱

 
阿那克西曼德(前6世紀)繪製的一張早期世界地圖

古希臘神話中,歐羅巴古希臘語Εὐρώπη羅馬化:Eurṓpē)是一位腓尼基公主,她受到變成公牛的宙斯的引誘[11]。一種說法認為她的名稱來自古希臘語語素「εὐρύς」(eurús直譯:「寬的」)與「ὤψ」(ōps屬格ὠπόςōpós直譯:「眼睛」或「臉」或「面孔」),因此其複合形式「Εὐρώπη」(Eurṓpē)可能有「寬廣的視野」或「遼闊的方位」之意[12][13][14][15]

世界上大多數語言使用「Eurṓpē」 或「Europa」的音譯詞指代該大陸。在中文中,「歐洲」是「歐羅巴洲」一詞的縮寫,後者是由利瑪竇於自己翻譯的《坤輿萬國全圖》中率先使用的[16]。儘管在日語中片假名ヨーロッパ」(Yōroppa)正逐漸常用,在歐洲聯盟的「欧州連合」(Ōshū Rengō)等詞彙中也保留了來自漢字的「欧州」(Ōshū)用法。在一些突厥語系語言中,除了「Avrupa」或「Evropa」,原先的波斯語名稱「Frangistan」(法蘭吉斯坦直譯:法蘭克人的領地」)也會用來指代歐洲的大部分地區[17]

定義


地理

地形

 
這張歐洲地理環境的衛星照片很詳細的顯示了山脈、半島、島嶼以及乾旱與寒冷的地區

歐洲的地形樣貌頗為豐富。

東歐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地形,歐洲東南界為高加索山脈,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峰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其餘歐洲地區除法國荷蘭比利時等沿海地區有大片的平原外,其餘多為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地交錯分佈的地形,阿爾卑斯山山脈橫亙歐洲中部,法國西班牙安道爾庇里牛斯山山脈為界,北歐則多冰河地形,有許多冰河切割消溶入海後所造成的峽灣地形,冰島則除了冰河地形以外有很多火山地形。

水文

 
萊因河,歐洲重要的河流之一

歐洲流經數國的大河有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奧得河等。此外主要河流還有法國境內的塞納河羅亞爾河加隆河等、俄國境內的窩瓦河聶伯河烏拉爾河、英國境內的泰晤士河、義大利境內的波河等。

除了河流,歐洲有許多湖泊。其中冰河所遺留下的冰蝕湖使芬蘭被稱為千湖之國。

 
斯德丁的春天

氣候

歐洲緯度是在北緯35度以北,大部分屬溫帶氣候,並向北延伸至北極圈,故北歐西部及南部屬溫帶氣候。整個歐洲不存在最熱月平均氣溫高於30攝氏度的酷暑區,亦不存在最冷月平均氣溫低於零下20攝氏度的酷寒區,災害性天氣亦較其他各洲少。

在西風的吹拂及洋流的調節之下,西歐北歐西部沿海的氣候是全球正偏差最大的區域,因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經,故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宜人居住,多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

東歐則屬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年溫差較西歐大,但仍較同緯度的東亞大陸小。南歐緊鄰地中海,夏乾冬雨,因為夏天副熱帶高壓壟罩,冬天西風吹拂。而北冰洋沿岸地區屬苔原氣候

歷史

遠古歷史

 
英國倫敦西南部的巨石陣

根據這兩、三百年的考古發掘,證實歐洲(包括英國等地)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

公元前4000年-前26世紀,西歐凱爾特人就出現巨石文化,現在還留有歐洲巨石建築遺蹟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臘人的祖先就定居在愛琴海的克里特島,它也成為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並且逐漸發展出城邦文化。

公元前5世紀,伯羅奔尼撒戰爭過後,古希臘本土逐漸走向衰落,但是其文化影響力繼續擴大,

公元前3世紀,希臘邊境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和波斯,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將希臘文化傳播到亞洲和非洲地區,史稱希臘化時代,給人類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

 
屋大維羅馬帝國的建立者

公元前27年,古羅馬興起,成立羅馬帝國,成為一個統治歐洲、西亞北非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海。亞平寧半島是當時歐洲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地區。

公元1世紀後,基督教逐漸在羅馬境內傳播開來。

313年,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國教,取得在歐洲的統治地位。 3世紀後期,羅馬帝國逐漸衰弱。 376年,匈人擊敗東哥德王國,哥德人被迫渡過多瑙河進入西羅馬帝國。 395年,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帝國。北歐日爾曼人東歐斯拉夫人相繼興起。

4世紀,來自東方的匈人迫使東歐各族不斷向西遷移。 476年,東哥德人滅亡西羅馬帝國,西歐進入中世紀。 帝國的東半部(東羅馬帝國)則持續發展至1453年,最後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所滅。

中古史

 
克拉科夫波蘭前首都,現在是文化和旅遊中心

中世紀時期,許多民族相繼建立王國,採行封建采邑制,戰爭不斷,基督教教會遂逐漸成為社會上安定人心、救濟民眾的重要機構[18][19]。修士的虔誠服務、默默行善及清高廉潔的形象,對傳布基督信仰助益甚多[19]

8世紀,查理曼建立查理曼帝國。 843年,即分裂。該帝國的東半部發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許多國家的雛型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建立起來的。

天主教教會在西歐握有極大力量,所有知識傳承都在修道院中進行。宗教迫害和十字軍東征給歐洲人民帶來很大的災難,這一時期被啟蒙時代的學者稱為黑暗時代。在這段時間內,歐洲,尤其是南歐東歐遭受亞洲游牧民族的多次入侵,比如阿拉伯人馬扎爾人阿瓦爾人蒙古人土耳其人。

近代史

14世紀開始,在西歐和南歐的一些國家中,特別是英國法國葡萄牙西班牙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通過地理大發現和對海外的冒險,足跡遍及非洲美洲亞洲

同一時期歐洲開始發生文化的大量精進,被稱為文藝復興,這也引發了宗教革命,許多國家脫離天主教教會的管轄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國常因教派不同而引發政爭,甚至有許多的宗教戰爭。在西歐的政教紛擾之際,東方信奉東正教俄羅斯則在彼得大帝及隨後的幾位沙皇領導下逐漸強盛。

16世紀,原來統治德意志、西班牙葡萄牙及其殖民地的哈布斯堡王朝衰落,最終在三十年戰爭中喪失了歐洲霸主的地位。

1667年到1763年,是新興的英國、法國、荷蘭三強鼎立,一共爆發六次戰爭:法國西班牙——荷蘭的遺產戰爭(1667年~1668年)、法國與荷蘭的法荷戰爭(1672年~1678年)、反法同盟與法國的大同盟戰爭(1688年~1697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0年~1713年)、英國——奧地利與法國——普魯士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年~1748年)和英國——普魯士與法國——奧地利——俄國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

這些戰爭的最後結果:英國擊敗法國和荷蘭,奪取大片海外殖民地,建立了「日不落帝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崩潰,最終爆發震撼世界的法國大革命

17世紀末,英國政治上發生光榮革命。18世紀,英國開始工業革命,隨即影響歐洲大陸,也促進了民族國家的興起。

義大利德國在19世紀完成統一,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外界的不斷探索及進化論的提出,歐洲成為帝國主義的搖籃,掠奪全世界的資源。

 
法國和義大利一帶的高空空拍(2012)

20世紀初,帝國主義的極度擴張終於導致歐洲變為戰爭策源地,發生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遭受很大的創傷並喪失世界霸權。歐洲國家陸續喪失其殖民地統治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二戰後,在蘇聯的影響下,又出現一批社會主義國家。

1950年代開始,出現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及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締約國兩個集團對峙的局面。

歐洲被劃分為兩個主要的政治經濟陣營:東歐共產主義西歐資本主義

到1990年,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重新回歸資本主義

現在,「歐洲」這個詞被更廣泛的用來作為歐洲聯盟的代名詞。現在歐盟有29個成員國,更多的一些成員身份談判正在或即將進行。所有歐盟成員國都是歐洲委員會的成員國。

地區

(須注意的是,此分區方法並非唯一,根據地理、政治、文化等考量,可能會有不同的分區方式)

 
  北歐
  東歐
  中歐
  西歐
  南歐
  東南歐

有限承認的國家

國旗 國家和地區
[20][21][22]
首都
[22][23][24]
地理位置
[25]
貨幣[26] 語言[27] 面積(平方公里)
[28]
人口
[29]
GDP(美元)
[30][31]
人均GDP(美元)
[30][31]
地圖
  科索沃 普里斯提納 南歐 歐元、塞爾維亞第納爾北科索沃使用) 阿爾巴尼亞語 10,887 1,733,842 64.52億 3,534  
  南奧塞提亞[註 1] 茲辛瓦利 東歐 俄羅斯盧布(RUB) 奧塞提亞語俄語 3,900 56,520 1億 2,000  
  阿布哈茲[註 2] 蘇呼米 東歐 俄羅斯盧布(RUB) 阿布哈茲語俄語 8,600 242,862 5億 2,059  
  聶斯特河沿岸[註 3] 提拉斯浦 東歐 聶斯特河沿岸盧布(PRB) 摩爾多瓦語俄語烏克蘭語 4,163 517,963 7.99億 1,500  
  北賽普勒斯[註 4] 北尼柯西亞 南歐 新土耳其里拉(TRY) 土耳其語 3,355 294,906 39億 16,158  

其他地區

國旗 國家和地區
[20][21][22]
首都
[22][23][32]
地理位置
[25]
貨幣[33] 語言[34] 面積(平方公里)
[28]
人口
[29]
GDP(美元)
[30][31]
人均GDP(美元)
[30][31]
地圖
  奧蘭芬蘭自治區) 瑪麗港 北歐 歐元(€,EUR) 瑞典語 6,784 29,489 16億 55,829  
  斯瓦爾巴挪威屬地 隆雅市 北歐 挪威克朗 挪威語 61,022 2,700 - -  
  法羅群島丹麥構成國 托爾斯港 北歐 法羅克朗(DKK) 法羅語、丹麥語 1,399 49,709 24.5億 50,300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英屬基地區英國海外領土 埃皮斯科皮兵營 南歐 歐元(EUR,€) 英語希臘語 254 24,500 - -  
  直布羅陀英國海外領土 直布羅陀 南歐 直布羅陀鎊 英語 6.5 29,752 14.9億 40,878  
  根西英國皇家屬地 聖彼得港 西歐 英鎊 英語、法語 78 65,345 31.3億 49,294  
  曼島英國皇家屬地 道格拉斯 西歐 英鎊、曼島鎊 英語、曼島語 572 84,655 21.13億 35,000  
  澤西英國皇家屬地 聖赫利爾 西歐 英鎊、澤西島鎊 英語、法語 116 97,857 51億 57,000  

聯合國的分區方法

 
根據聯合國分區將歐洲分為
  西歐
  東歐
  北歐
  南歐
 
歐洲全圖

政治

 
歐盟的旗幟
 
歐盟成員國的政治制度

歐洲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要發源地。在政治制度方面,無論是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憲制內閣制)、雙首長制等均源自於歐洲,世界各國普受影響。

在政治色彩上,歐洲政治思潮從左到右,一列俱全,諸如無政府主義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保守主義君主主義、乃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均在歐洲政治史上扮演一定角色,此較諸其他各大洲,是為歐洲獨特之處。現在歐洲某些國家左派右派輪流執政,形成鐘擺效應也為頗值關注。

歐洲一體化越來越成為歐洲發展的趨勢。歐洲許多國家的政黨之間組成各自的聯盟,例如歐洲人民黨歐洲綠黨歐洲自由民主改革黨歐洲左派黨歐洲民主黨歐洲自由聯盟等。除美國以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會員國主要是由歐洲各國所組成。目前歐洲在聯合國共有44個會員國,其中英、法、俄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現在的歐洲是世界最為關注的戰略重點,歐盟的發展加強歐洲一體化,現時歐盟更為一個超國家組織,是影響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冷戰結束後,美歐爭奪歐洲主導權的鬥爭開始浮現出來。

歐洲對於同性戀人士的政策在世界上也是最為寬容的。在全球二十多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中,歐洲就有十六個,分別是荷蘭、比利時、西班牙、挪威、瑞典、葡萄牙、冰島、丹麥、法國、盧森堡、愛爾蘭、芬蘭、英國、馬爾他、德國及奧地利。另外歐洲還有十多個國家承認同性伴侶民事結合,他們是安道爾、捷克、斯洛維尼亞、瑞士、匈牙利、列支敦斯登、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愛沙尼亞、希臘、義大利、聖馬利諾。歐洲有37個國家立法禁止在就業、醫療等社會日常生活中基於對性傾向的歧視行為。此外,歐洲所有的國家規定兩個成年人之間自願的同性戀行為合法。

經濟

資本主義最早從歐洲發展起來,其工業農業的機械化水平也是各洲中最高的。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都屬已開發國家,其中以北歐、西歐和中歐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隨著歐盟的發展,歐洲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1979年3月13日開始在歐洲共同體內部使用歐洲貨幣單位作為計價結算的一種貨幣單位。現在歐元 ISO 4217EUR)是目前歐盟28個會員國中的18國(也有這18國以外的國家,已經是31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貨幣)所使用的貨幣。歐盟各國對於是否加入歐元區皆有自身利益的考量,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歐盟會員國仍發行自己國家的貨幣,並未加入歐元區的行列,例如:丹麥克朗等。歐元區是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歐元區經濟的榮枯深深地影響著全世界的景氣。

在歐洲一些傳統產業中,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很高。全洲耕地總面積約2.9億公頃,農業人口比重為15%。但是由於人口稠密,消費高,大多數國家糧食不能自給。歐洲的工業產值是各洲中最高的,交通運輸業極其發達,全洲有35萬千米鐵路公路總長420萬千米;海運總噸位約占世界的45%,具有很強的外貿經濟的特點。此外,歐洲航空業旅遊業也很發達。

人口

 
歐洲各國的人口數

歐洲的人口約有7.28億人(2005年數據),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1%。其平均人口密度居各大洲的第一位。目前歐洲各國多面臨生育率下降及人口老化的問題,而推行各種政策以使人口正常成長。

年份 人口(單位:萬人)
1950 5 4740.5
1960 6 0440.6
1970 6 5586.2
1980 6 9243.5
1990 7 2139.0
2000 7 2846.3
2005 7 2838.9

來源:UNPP

民族及語言

歐洲各民族主要是屬於印歐語系語言的民族(超過90%的歐洲居民),最為廣泛使用的有波羅的語族、羅曼語族、日爾曼語族、斯拉夫語族、凱爾特語族以及阿爾巴尼亞語、希臘語,也有從東方遷徙過去的使用烏拉爾語系語言的各民族和古老的巴斯克民族,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尚有一部分使用阿爾泰語系的民族。基本是以民族國家劃分,有的生活在不同國家的操同一語言的人群承認屬於同一民族,但有的不願意承認,只強調自己是那一國家的人。

歐洲人分屬多個不同的語族,其中有:

關於歐盟成員國的語言使用,參見歐洲聯盟的語言

教育與文化

 
比利時的一個巴洛克建築裝潢

所有歐洲國家的公民都要接受義務教育,或者至少是接受某種教育培訓。歐洲的義務教育大概從6、7歲開始,一直持續到15、16歲。在大多數歐洲國家,基礎教育的時間大概只持續四到五年,而在少數國家,卻需要七八年。基礎教育完成之後,學生所繼續接受教育的高一級的學校就有多種類型了,有繼續為高等學校預先培養人才的文理中學,還有一些技工學校。與此同時,在許多國家還有許多很有名望的高等專科學校綜合性大學,接納那些已經完成初中等教育的學生。在這種教育體制的促進下,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文盲率都很低。

雕刻藝術建築美術文學以及音樂都是在歐洲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事物。許多城市,比如倫敦巴黎維也納羅馬柏林以及莫斯科等,今天都是在作為首都的同時,也被視作該國的文化中心。此外,在許多城市還有很多重要的劇院、博物館、交響樂團以及其他很重要的文化設施。

古代文化

歐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歐洲史前美術體現了歐洲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建築雕刻繪畫和工藝的成就,其中歐洲舊石器時代藝術是迄今所知人類最早的真正的藝術品。此外歐洲史前器具藝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被學者們稱之為活動藝術。

11~17世紀,歐洲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奠定了現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科學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歐洲各國在科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很緊密。

在文化方面,1950年創立以西歐和地中海沿岸國家廣播電視機構為主的歐洲廣播聯盟。1957年8月21日創立的歐洲新聞社聯盟增進各國新聞社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在科學技術方面,由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典荷蘭丹麥義大利瑞士8個國家共同經營的歐洲南天天文台是位於南半球的大型綜合性天文台,其研究課題幾乎涉及天文學的各個領域。1973年由30多個國家建立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促進歐洲各國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的迅速發展。1975年5月30日由歐洲多個國家組成的歐洲太空總署在航天領域很有競爭力。

宗教

根據2016年皮尤研究中心全球宗教分佈民調的歐洲宗教人口[8]

  基督教(76.2%)
  無宗教(18.3%)
  伊斯蘭教(4.9%)
  佛教(0.2%)
  印度教(0.2%)
  民間信仰(0.1%)
  其他宗教(0.1%)
 
梵蒂岡內的聖彼得大教堂為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教堂

歐洲的宗教中,72%主要是信仰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以及東正教)。

8%是伊斯蘭教,其中大多數在俄羅斯生活(兩千五百萬),除此之外,在土耳其(590萬)、法國(550萬)、德國(320萬)、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阿爾巴尼亞(140-250萬)以及義大利(110萬)等歐洲廣大地區都有穆斯林分布,西歐的穆斯林主要為移民。

僅有少於1%的歐洲居民信仰猶太教(將近200萬人)。其他的宗教(如印度教佛教等)也都僅有低於1%的信徒。

部分歐洲國家無宗教人口的比例相對較高。根據歐洲聯盟2005年公布的調查結果,無宗教信仰人口比例,超過60%的有英國法國荷蘭瑞典等國,超過50%的有德國比利時瑞士挪威等國,而低於10%的有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國,低於20%的有葡萄牙希臘波蘭等國。

國際關係

歐洲與亞太

歐洲部分國家在亞太各地曾建立廣大的殖民地,例如:英國擁有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香港等;法國擁有印度支那,即今日中南半島東部地區;葡萄牙曾管治澳門果阿邦東帝汶西班牙曾管治菲律賓荷蘭曾擁有東印度群島,亦即今日的印尼。也因此東南亞國家與歐洲國家的關係非常深厚,由於這般深厚的關係,今日國際關係中,歐洲對於東南亞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在曾受西班牙統治,以天主教為國教的菲律賓教宗所指派的樞機主教亦有政治及社會上的影響力。東北亞日本曾與德國、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組成軸心國,現在日本、韓國與歐洲各國主要是以經濟關係為主,政治上的結盟已漸次減少。

歐洲與中亞

從17世紀開始到20世紀,中亞大部分地區成了俄羅斯帝國以及隨後的蘇聯的領土,大量東歐的斯拉夫人開始遷移到哈薩克和吉爾吉斯。蘇聯解體後,哈薩克和吉爾吉斯的斯拉夫人開始大規模遷移回俄羅斯,導致哈薩克和吉爾吉斯的俄羅斯族人口比例大大下滑。蘇聯對中亞地區的統治,帶來了工業化和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但也伴隨著對地方文化的壓制,集體化項目的失敗導致很多人死亡,長期以來,該地區的民族關係都很緊張,也出現了一些環境問題。

歐洲與中東(西亞)

地理上,歐洲與中東(西亞)是近鄰,歷史上,歐洲與中東的關係一向緊張,基本上是由於兩者在宗教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歐洲大部份國家以基督宗教為主要信仰,而伊朗阿拉伯國家多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中東多個地區曾經在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英國法國殖民地

橫跨歐洲與小亞細亞的伊斯蘭教國家土耳其本身與傳統歐洲各國的關係就非常微妙,它地處亞歐交界處,且它曾經既滅亡拜占庭帝國,現在又極渴望加入歐盟

歐美

歐洲與美國雖然在文化、民風等各方面,有著濃厚的歷史淵源和聯繫,但大致上於二十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和歐洲有一種較緊密的盟友關係。在此之前,由於美洲在17世紀時期,曾是歐洲國家流放異見人士和囚犯的地方,所以,在美國開國1786年的初期,與歐洲殖民主義者,尤其是曾經統治過美國的英國,有著對立的關係。其後由於美國和歐洲長時期實施政治互不干預的政策,兩者在18至19世紀各自發展。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令歐洲元氣大傷,但美國經濟卻有高度增長,西歐諸國均需要美國的經濟援助,自然靠近美國。再加上東歐諸國加入社會主義陣營,因而與美國關係降落冰點。冷戰時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威脅加強除東歐外其他歐洲國家與美國的親密度。但是在冷戰結束後,威脅消失,歐洲(主要是歐盟成員國)與美國的關係發生一些變化,歐洲更需要有自己的聲音,因此某些歐洲國家在九一一事件伊拉克問題、以巴衝突等方面與美國產生不同意見,甚至有較大的分歧,但是其根深柢固的盟友關係還將保持不變。英國卻在上述事件中更加靠攏美國,與美國結成極為堅定的同盟關係,但也遭人取笑這個美國原屬的殖民主幾乎反倒成了美國的附庸。西班牙、波蘭等在美伊第二次戰爭時對美國的強力支持,使得美國稱讚這些國家為新歐洲,但隨著恐怖份子對西班牙發動攻擊,西班牙已退出與美國間的盟約,自伊拉克撤軍。

歐非

歐洲和北非的關係,跟她與中東的關係差不多,因為北非與歐洲隔地中海相望,而北非亦是伊斯蘭教國家地區。歷史上,只有中世紀時期,阿拉伯帝國曾經統治過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南部。自歐洲殖民主義興起,非洲各地成為歐洲的殖民地,法國在中非西非和北非建立的法屬西非洲殖民地,是非洲大陸當時最大的殖民地。歐洲殖民主義者在非洲爭奪自然資源,情況直至1950年代開始非洲國家各民族的獨立運動浪潮,多個國家紛紛獨立,才有所改進。歐洲和非洲亦循著經貿的方向發展。

歐澳

跟美國一樣,歐洲開發澳大利亞的初期亦以流放囚犯的作用。但由於歐洲和澳大利亞在地理上相距甚遠,令到兩者有著各位發展的空間,但在經濟、文化和宗親的聯繫上,澳大利亞和歐洲仍然有著很緊密的聯繫。澳洲及紐西蘭的主要移民群種均來源於歐洲,與當地土著民族及其他移民發展大洋洲。

內部政策差異

雖然不少世界各國各項數據排名(如GDP、進出口總額、奧運會獎牌等)都將歐盟作為一個類似於主權國家的整體來看待,歐洲一體化的程度確實領先全球,但不同的歐洲國家在某些領域的內部政策方面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宗教政策

歐洲是除東亞以外全球世俗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歐洲大部分國家皆已不設國教,但挪威、冰島、芬蘭的憲法仍規定基督新教路德宗為國教或唯一享受國家補貼的宗教,希臘憲法仍規定東正教為國教。

貨幣政策

丹麥瑞典波蘭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歐盟成員國至今未加入歐元區

刑罰政策

歐洲大部分國家不設死刑但保留無期徒刑西班牙葡萄牙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不設無期徒刑,但罪行特別嚴重的犯罪分子可能會被累計判處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超長刑期。

擁有死刑法律的只有白俄羅斯

毒品政策

荷蘭是唯一一個明文規定吸食和買賣大麻合法的歐洲國家。法國、希臘、瑞典、挪威、芬蘭等國對大麻實行嚴厲的管制,無論是吸食還是買賣皆為違法,也不允許將大麻作為處方藥使用。其他歐洲國家大都禁止私人種植和買賣大麻,但英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和捷克允許使用從大麻中提煉出的某些成分製造處方藥

性交易政策

俄羅斯、瑞典、挪威、冰島及東歐部分國家禁止一切形式的性交易,德國、荷蘭、瑞士、奧地利、匈牙利、希臘、土耳其允許開設妓院賣淫,其餘的歐洲國家允許性交易但禁止有組織地賣淫。

同性戀政策

西歐大部分國家允許進行同性婚姻登記,義大利、捷克等國家則允許同性之間建立同居民事關係但不提供同性婚姻的註冊登記,波蘭、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大部分東歐國家明文規定婚姻只能是異性之間的民事關係。

參見

注釋

  1. ^ 聯合國承認的喬治亞領土,被俄羅斯占領。
  2. ^ 聯合國承認的喬治亞領土,被俄羅斯占領。
  3. ^ 聯合國承認的摩爾多瓦領土,被俄羅斯占領。
  4. ^ 聯合國承認的賽普勒斯領土,被土耳其占領。

參考資料

引用

  1. ^ Largest Countries In Europe 2020. worldpopulationreview.com. [202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8). 
  2. ^ 2.0 2.1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 Population division". population.un.org.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11-09]. 
  3. ^ "Overall total population"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9 Revision (xslx). population.un.org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11-09]. 
  4. ^ GDP PPP, current pric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2 [2022-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5. ^ GDP Nominal, current pric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2 [2022-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5). 
  6. ^ Nominal GDP per capita.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2 [2022-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1). 
  7. ^ Reports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 hdr.undp.org. [2017-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9). 
  8. ^ 8.0 8.1 8.2 8.3 8.4 Pew Forum on Religion & Public Life; Peu-Templeton Global Religious Futures Project. The Global Religious Landscape - A Report on 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Major Religious Groups as of 2010 (PDF). 華盛頓特區: 皮尤研究中心. 2011-12-19 [2023-10-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3-23) (英語). 
  9. ^ 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 (PDF). Demographia. [2020-10-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5-03). 
  10. ^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2-06-27 [202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2) (中文). 
  11. ^ 各大洲的全稱及由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三橋語文網,2006年10月31日
  12. ^ M. L. West; West, Morris. Indo-European Poetry and Myth. OUP Oxford. 2007-05-24: 185 [2022-07-30]. ISBN 978-0-19-928075-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13. ^ FitzRoy, Charles. The Rape of Europa: The Intriguing History of Titian's Masterpiece.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5-02-26: 52– [2022-07-30]. ISBN 978-1-4081-92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14. ^ Astour, Michael C. Hellenosemitica: An Ethnic and Cultural Study in West Semitic Impact on Mycenaean Greece. Brill Archive. 1967: 128 [2022-07-30]. GGKEY:G19ZZ3TSL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15. ^ Europe - Origin and meaning of the name Europe by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www.etymonline.com. [202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7). 
  16. ^ 利瑪竇世界地圖在日本—江靜[永久失效連結] 2010年5月6日
  17. ^ Davidson, Roderic H. Where is the Middle East?. Foreign Affairs. 1960, 38 (4): 665–675. ISSN 0015-7120. JSTOR 20029452. S2CID 157454140. doi:10.2307/20029452. 
  18. ^ 《中華民國國民中學社會第五冊》
  19. ^ 19.0 19.1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三冊》. 三民書局. 2013年8月初版
  20. ^ 20.0 20.1 Field Listing :: Name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21. ^ 21.0 21.1 UNGEGN List of Country Names (PDF).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2007 [2011-02-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2-25). 
  22. ^ 22.0 22.1 22.2 22.3 List of countries, territories and currencies. Europa. 2011-08-09 [2011-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23. ^ 23.0 23.1 Field Listing :: Capital.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24. ^ UNGEGN World Geographical Names. United Nations Group of Experts on Geographical Names. 2010-09-13 [201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25. ^ 25.0 25.1 Composition of macro geographical (continental) regions, geographical sub-regions, and selected economic and other groupings.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epartment. [201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26. ^ List of currencies of the worl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201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3). 
  27. ^ Languages Spoken in Each Country of the World. infoplease. [201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6). 
  28. ^ 28.0 28.1 Field Listing :: Area.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1-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29. ^ 29.0 29.1 Country Comparison :: Population.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July 2012 [2012-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30. ^ 30.0 30.1 30.2 30.3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10.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0-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1). 
  31. ^ 31.0 31.1 31.2 31.3 The World Factbook -- Field Listing :: GDP.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32. ^ UNGEGN World Geographical Names. United Nations Group of Experts on Geographical Names. 2010-09-13 [201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33. ^ List of currencies of the worl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201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3). 
  34. ^ Languages Spoken in Each Country of the World. infoplease. [201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6). 

來源

網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