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授時通考

中国清代农书

欽定授時通考》,為清朝官修的綜合農書典籍,匯輯了歷代農業相關文獻的集大成著作。乾隆二年(1737年)五月,乾隆帝敕命和碩和親王弘晝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人主持纂修。乾隆六年(1741年)底成書,共七十八卷;七年(1742年)正月進呈欽定、御製序文後刊行。嘉慶十三年(1808年)六月,嘉慶帝再敕命和碩儀親王永璇、大學士慶桂董誥戴衢亨尚書曹振鏞等人於卷五十二、五十三補編新作耕織圖與御製詩。

乾隆帝即位之初認為,周公以「無逸」為「永年」之本,而所謂無逸即須先知農事的艱難,因此「重農貴粟,治天下之本也」;《管子》、《呂覽》所陳述種植方法的文句古典深奧,與其他篇章不類似,推測古人必有農業專書,諸子才能引述,而早已散佚;劉向七略》將農家獨立為一類,農家書籍也都不存;到清朝時,以賈思勰齊民要術》為最古老農書但後世文人都不完全理解,更遑論推廣至民間;其後農書著作以王禎農書》、徐光啟農政全書》最著名,卻也有許多疏漏。於是乾隆帝取《尚書》〈堯典〉「授時」義涵,特詔編纂此書,詳考舊章政典,以求對於實用有所裨益,「見軫念民依之至意」。

欽定授時通考》主要分為八門:〈天時〉,分四子目,述明農家四季耕耘收穫的節氣;〈土宜〉分六子目,論述地勢高下、土壤燥濕、田制水利;〈穀種〉分九子目,分別記載各種作物的性質;〈功作〉分十子目,記述耕作人力、生產工具與操作,收錄《泰西水法》而為全書之重要部分;〈勸課〉分九子目,記各朝代重農政策相關政令;〈蓄聚〉分四子目,記載歷代的常平倉、社倉、義倉等各種儲糧備荒的機制;〈農餘〉分五子目,記述種植蔬果、林木等各經濟作物及畜牧之事;〈蠶桑〉分十子目,論述養蠶、繅絲、紡織。

全書採納各朝經、史、子、集書籍中有關農事的文獻記載553種,選錄資料3575條,配繪插圖512幅,達九十八萬字,旁徵博引,內容宏大豐富。〈天時〉門以「總論」為開始,其餘七門各以「彙考」為開頭,而隨書中各類引錄相關詔書、上諭、御製詩文。日本學者天野元之助將《欽定授時通考》與《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政全書》並列稱為「中國五大古農書」[1]

四庫薈要本《欽定授時通考》卷一·總論上
御製序文

參與編纂人員

欽定授時通考》卷首·乾隆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奉旨開列經理諸臣銜名〉詳列姓名與官銜。

參與續編人員

欽定授時通考》卷首·嘉慶十三年六月初十日〈奉旨續辦耕織圖諸臣銜名〉詳列姓名與官銜。

格式

  • 四部類目:子部,農家類,總論之屬。
  • 現存版本:乾隆武英殿刊嘉慶十三年補刊耕織圖本、乾隆間文淵閣四庫全書寫本、四庫全書薈要寫本、清末江西書局修補印乾隆九年江西巡撫署刊本、道光六年江西布政使司刊本、光緒二十八年富文書局石印本。
  • 卷數:七十八卷。
  • 函數:四函。
  • 冊數:二十四冊(武英殿刊本、江西書局刊本)、三十二冊(文淵閣四庫全書)、四十冊(四庫全書薈要寫本)。
  • 裝訂:線裝。
  • 避諱:「弘、弦」缺末筆。
  • 版面:
    • 乾隆武英殿刊嘉慶十三年補刊耕織圖本:每頁面十一行,每行二十一字。若用小字則雙行,字數相同。行格四周雙欄,板心花口、單魚尾,中縫上記書名「日講禮記解義」卷次,下為頁次。有收藏印「乾隆宸翰」朱方、「惟精惟一」白方。
    • 乾隆四十二年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寫本:每頁面八行,每行二十一字。若用小字則雙行,字數相同。行格四周雙邊烏絲欄,板心花口、單魚尾,中縫上記「欽定四庫全書」,中記「欽定授時通考」及頁次、左為卷次。

注釋

  1. ^ 天野元之助《中國古農書考》,1992年

參考文獻

  •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子部·農家類·欽定授時通考·卷首
  •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子部十二·農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