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祠,也稱「武氏墓石祠」,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武翟山(舊稱紫雲山)北麓,是東漢晚期武氏家族墓地的3座地面石結構祠堂及雙的總稱,始建於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其內的石刻以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之名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武氏墓群石刻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山東省濟寧市
座標35°16′59″N 116°20′33″E / 35.283000°N 116.342397°E / 35.283000; 116.342397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東漢
編號1-55
認定時間1961年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館
成立
  • 2015年5月13日​(9年前)​(2015-05-13成立
  • 同年6月6日對公眾開放
地址 中國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武翟山村
坐標35°16′59″N 116°20′33″E / 35.283000°N 116.342397°E / 35.283000; 116.342397
館藏畫像石、碑、闕等
館藏規模藏品422件(套)
參觀人數7.37萬人次/年
建築師羅哲文
地圖
武氏祠在山東的位置
武氏祠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館在山東的位置
武氏祠原景,沙畹攝於1891年[2][3]
武氏家族墓地入口平面圖,關野貞繪於1909年[4]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館於2015年5月13日在武氏墓群石刻原址成立,同年6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包含闕室、陳列室和西長廊三個展區,展區面積600平方米有餘。其中,闕室由羅哲文設計。館內共有藏品422件/套,包括武氏墓群石刻原祠堂建築上的漢畫像石四十六塊,漢碑兩通,清碑十一通,石獅、石闕各一對,碣一塊;另外,還包括嘉祥縣出土的其它畫像石百餘塊、隋碑一方、清墓志銘四盒、黃庭堅書法刻石(明)四塊。[5]2020年底,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館核定為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6][7]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內的東漢武氏祠武梁祠三、武氏祠漢故敦煌長史武君之碑、東漢武氏祠武氏石闕銘並畫像入選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8]

2022年4月,嘉祥縣武氏墓群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列入山東省首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9]2023年12月,嘉祥縣武氏墓群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山東省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10]

武氏祠的發掘與研究史

關於武氏祠的最早記載見於北宋歐陽修的《集古錄》和趙明誠的《金石錄》,南宋洪适又將其部分榜題字與圖像集於《隸釋》、《隸續》,並始以「武梁祠畫像」命名。祠堂後因水患傾圮,湮歿於地下。[11]清朝乾隆年間,黃易等人對石刻進行挖掘清理[12],認為祠有四座,即「武梁祠」、「前石室」、「後石室」及「左石室」,除將其中「孔子見老子」一石移置濟寧學宮外,皆就地建屋將畫像石砌於壁間,外繚石垣,圍雙闕於內,題門額曰「武氏祠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加強文物保護和管理,專設文物保管所。1964年,將處於深坑中的石闕、石獅,按原位置提升到現在的地坪以上,並建立了寬敞的保護室。1972年,將舊牆壁中的畫像拆出移入闕室陳列。[13]20世紀40年代,美國學者費慰梅根據畫像拓片對祠堂進行復原,確定祠石分屬兩座祠堂,「後石室」並不存在。[14]1981年,在根據原石並參考長清孝堂山石祠的特點,對武氏祠進行了成功復原考證後,蔣英矩提出了「後石室」並不存在的確切證據,確認武氏祠包括「武梁祠」、「前石室」及「左石室」三座祠堂。[15]

武氏家族成員

目前研究已知的武氏家族成員共有十一人,其中出仕為官者:武開明,逝世於公元148年,官至長樂太僕丞、郎中;武開明長子武斑,逝世於公元145年,享年二十五歲,曾任敦煌長史;次子武榮,逝世於公元168年,官至執金吾丞。武梁生前隱居不仕,讀經講學,過世後其碑和祠堂由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孫兒(子仲章、季章、季立,孫子僑)建立 。[4][3]

 
 
 
 
 
 
 
母親
(公元?-145)
 
 
 
 
 
 
 
 
 
 
 
 
 
 
 
 
 
 
 
 
 
 
 
 
 
 
 
 
 
 
 
 
 
 
 
 
 
 
 
 
 
 
 
 
 
 
 
 
 
 
 
 
 
 
 
武?(始公)
 
 
武梁(綏宗)
(公元78-151)
 
 
武?(景興)
 
 
武?(開明)
(公元92-148)
 
 
 
 
 
 
 
 
 
 
 
 
 
 
 
 
 
 
 
 
 
 
 
 
 
 
 
 
 
 
 
 
 
 
 
 
 
 
 
 
 
 
 
 
 
 
武?(仲章)
 
武?(季章)
 
武?(季立)
 
武斑(宣張)
(公元?-145)
 
武榮(舍和)
(公元?-168)
 
 
 
 
 
 
 
 
 
 
 
 
 
 
 
 
 
 
 
 
 
 
 
 
 
 
武?(子僑)
 
 
 
 
 
 
 
 
 
 
 
 


建築

武梁祠

武梁祠,位於山東省嘉祥縣武翟山村,建於漢桓帝元嘉元年(151年)。該祠堂為單開間懸山頂石結構,由兩面山牆、一面後牆和兩個坡頂共五塊石頭組成,面闊2.41,進深1.57,高2.4。畫像布局採用分層分欄的形式,坡頂石上刻有祥瑞圖;東西山牆的山尖部位刻有東王公西王母及其仙庭;山牆上山尖以下的部分以及後牆分成四欄,分別刻有人類始祖、先賢、帝王、孝子、列女、刺客、義士、拜謁、庖廚、車馬出行、人物、樓閣等的圖像,並在多處附有榜題文字。[16]

這些畫像運用減地平雕陰線刻的手法,由良匠衛改雕刻而成。畫面布局嚴謹、雕鑿精細、內容豐富、風格凝重,堪稱集漢畫像石之大成者。[16]

祠內西壁畫像以「武氏祠武梁祠三」之名入選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8]

前石室(武榮祠)

前石室原祠為雙開間單檐懸山頂石結構,面闊3.52米、進深2.03米、高2.55米左右。後壁下部正中有一小龕。現存祠石16塊。根據祠主經歷畫像及其榜題,一般認為祠主為武榮。祠內東、西、南三壁以及挑檐石、頂石和三角隔梁石兩側滿刻畫像,現存53幅,估計原來有60幅以上。在東、西壁的山牆尖部和隔梁石兩側上部,為東王公、西王母等神話故事;其下有表現祠主經歷和生活的車騎出行、宴飲、百戲、庖廚等畫面,還有孔子見老子、荊軻刺秦王、孝子邢渠等歷史故事。西壁下方則有一大幅攻戰圖。在南壁小龕正面,刻有祠主在樓閣中受人拜謁的場面。在頂石上有仙人出行、風伯、雷公、北斗星君、伏羲、女媧等神話畫像。畫像中刻有大量隸書榜題,標明畫像的內容及主要人物的身份、姓名。[14]

左石室(武斑祠)

左石室形制與前石室相同,亦為雙開間單檐懸山頂建築。面闊3.5米、進深2.12米、高約2.6米左右;後壁小龕面闊1.3米、進深0.74米、高0.71米。現存祠石17塊。從建築特點和畫像風格推斷,與前石室建造時間相近。祠內現存石刻畫像約40幅,題材內容及其分布與前石室基本相同,但三壁上的周公輔成王、二桃殺三士、管仲射齊桓公和頂石上的海神出行、祠主升仙等內容則為前石室所不見。[14]

武氏闕和石獅

現存石闕和石獅各一對,均系墓道設施。[13]

 
石闕與石獅原景
 
石闕與石獅

武氏石闕始建於公元147年4月21日[2],為武家四子武始公、武梁、武景興及武開明為過世兩年的母親建造[3],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石質漢代建築之一[5],雙闕形制相同,均為雙檐子母闕,各高3.4米,雕刻內容各異,闕身、闕斗和基座部分刻有仙人、禽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車騎人物等各種圖案40餘幅。[17]兩闕身正面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題銘90餘字,記有立闕人武始公暨弟綏宗、景興、開明及營造工匠姓名。[13]無錫三國城的城門仿此而建。[5]武氏石闕以「東漢武氏祠武氏石闕銘並畫像」之名入選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8]

 
武氏闕

館藏石獅是我國最早有確切年代記載的石獅造型藝術珍品,堪稱石獅雕刻的鼻祖。[5]石獅相對立於雙闕兩側,高1.24米,長1.45米。[13]

碑刻

武榮碑

此碑出自武氏石室附近,後移存濟寧明倫堂。碑高2.36米,寬0.84米,呈圭形。上有穿孔,字共十行,字跡斑剝,難以辨認。碑額有「漢故執金吾丞武君之碑」十個篆字。據《隸釋》記載,此碑共有二百七十四字。[18]

武斑碑

武斑的舊日同窗及當地鄉紳於147年為武斑建此碑[3],原在武氏西石闕旁,碑高2.1米,寬0.88米,上方中部有一穿孔。碑額題「漢故敦煌長史武斑之碑」十字,穿孔右下方有「武氏碑」三字,應為後人所刻。洪适《隸釋》中收錄其碑文,現已剝蝕。[18]此碑以「漢故敦煌長史武君之碑」之名入選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8]

武梁碑

此碑現已佚失,洪适《隸釋》卷六《從事武梁碑》收錄此碑。[18]

武開明碑

此碑現已佚失,趙明誠《金石錄》收錄此碑時,墓碑已殘損不全,其文字已有許多模糊不可辨識。[19]

圖片

注釋

  1. ^ 武氏祠石刻. 故宮博物院. [202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0)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沙畹. 华北考古记. 中國畫報出版社. 2020-5. ISBN 9787514618952. 
  3. ^ 3.0 3.1 3.2 3.3 巫鴻. 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 2006年8月北京第1版.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2006-08: 13. ISBN 7108023873 (中文(中國大陸)). 
  4. ^ 4.0 4.1 張野夫. 走近武梁祠——汉画像石纹饰. 民族服飾博物館. 2018-11-30 [202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0) (中文(中國大陸)). 
  5. ^ 5.0 5.1 5.2 5.3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 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 2021-03-31 [2023-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1) (中文(中國大陸)). 
  6. ^ 关于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 中國博物館協會. 2020-12-21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中文(中國大陸)). 
  7. ^ 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 (PDF). 中國博物館協會. 2020-12-21 [2023-06-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3-06-03) (中文(中國大陸)). 
  8. ^ 8.0 8.1 8.2 8.3 國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的通知. 微信公眾平台. 2023-07-14 [2023-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6) (中文(中國大陸)). 
  9. ^ 山东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公布.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2-04-19 [2024-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0). 
  10.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山东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的通知.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 2023-12-29 [2024-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0). 
  11. ^ 方清剛. 武氏祠左石室东壁上石画. 中國漢畫學會. [2023-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1) (中文(中國大陸)). 
  12. ^ 薛龍春. 武梁祠的发现与乾嘉时期“访碑第一人”黄易. 澎湃新聞. 2019-10-29 [2023-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1) (中文(中國大陸)). 
  13. ^ 13.0 13.1 13.2 13.3 高娜. 武氏墓群石刻:汉画像石刻代表作. 大眾網. 2013-12-16 [2023-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1) (中文(中國大陸)). 
  14. ^ 14.0 14.1 14.2 铁器时代 · 武氏石祠. 考古網. 2019-11-01 [2023-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1) (中文(中國大陸)). 
  15. ^ 嘉祥武氏祠與武氏闕.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 [2023-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1) (中文(臺灣)). 
  16. ^ 16.0 16.1 汉画像石与画像砖:画像石祠与石阙,中国文化研究院,于2010年7月13日登入. [2010年7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21日). 
  17. ^ 秦明. 武氏祠·祥瑞图题字册. 故宮博物院. 2023-05-31 [2023-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1) (中文(中國大陸)). 
  18. ^ 18.0 18.1 18.2 朱錫祿. 武氏祠汉画像石. 濟南: 山東美術出版社. 1986. 
  19. ^ 樊存常. 孔孟之乡济宁嘉祥武氏祠汉画孝文化研究. 孔孟之鄉. 2015-02-17 [2023-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1) (中文(中國大陸)). 

研究書目

  • 丁瑞茂:《樸古與精妙:漢代武氏祠畫像》,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
  • 巫鴻著,柳楊等譯:《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三聯書店,2006
  • 朱錫祿:《武氏祠漢畫像石中的故事》,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6
  • 朱錫祿:《武氏祠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86
  • 朱錫祿:《嘉祥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2
  • 沙畹著,袁俊生譯:《華北考古記》,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2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