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西番蓮
西番莲科西番蓮属植物
毛西番蓮(學名:Passiflora foetida)又稱為野百香果、龍珠果、小時計果,為二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常見於廣西、廣東、雲南和台灣。常逸生於海拔120-500米草坡、灌叢中[1],為泛熱帶雜草。全株密生長毛,因而得其有「毛」之名,常藉卷鬚攀附其他作物上,為危害農地作物的雜草。夏、秋時可採其全草或果實,果實曬乾,稱龍珠果,而全草有清熱與解毒之效。具有食蟲習性,苞片被證實可以捕獵小型昆蟲並將其消化吸收用於果實發育,但鑑於其食蟲目的更傾向於保護果實,故也有學者將其歸為捕蟲植物。
毛西番蓮 | |
---|---|
《植物學雜誌》(1794) Passiflora ciliata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薔薇類植物 Rosids |
目: |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
科: | 西番蓮科 Passifloraceae |
屬: | 西番蓮屬 Passiflora |
種: | 毛西番蓮 P. foetida
|
二名法 | |
Passiflora foetida | |
異名 | |
|
形態
毛西番蓮屬草質藤本植物,有臭味;莖呈被平展柔毛。葉呈膜質,寬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頂端有2個苞片,苞片呈尖或漸尖,基部呈心形,呈3個淺裂狀,葉緣呈不規則波浪狀,具腺頭狀緣毛,葉面呈被絲狀伏毛有少數腺毛,葉背上部有許多小腺點;葉柄無腺體。聚傘花序退化僅存有1朵花,與卷鬚對生;花呈白色或淡紫色,有白色斑點;苞片一至三回羽狀分裂,小裂片絲狀,頂端具腺毛;萼片背部頂端具有1個角狀附屬器;副花冠裂片有3-5輪;內花冠呈膜質,不是褶狀;呈花盤杯狀。果呈卵圓形,徑2-3厘米,無毛。花期7-8月,果期翌年4-5月 [1]。
亞種
在台灣,毛西番蓮另有一變種台南毛西番蓮(Passiflora foetida L. var. tainaniana Liu & Ou)。除了其花色全白,未熟果覆有細毛之外,其餘特徵與毛西番蓮一致。
圖片展示
-
花
-
捲鬚
-
果實
-
苞片
-
葉片
-
Passiflora foetida - Museum specimen
注釋
參考資料
- Defence and Carnivory: dual role of bracts in Passiflora foetid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bstract from Journal of Biosciences 20(5): 657-664, December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