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海牙
沙鹿海牙(Shahrokia,Shahrokhia),西域古地名,據陳誠《西域番國志》,沙鹿海牙在撒馬兒罕東五百里的小山上,西北臨「火站河」(Khojend)。「火站」即忽氈,火站河今為錫爾河,古時稱為「忽氈河」。印度莫臥爾帝國的開國蘇丹巴卑爾,11歲繼承父親的王位,在錫爾河上游費爾干納稱王。在他所著的《蘇丹巴卑爾回憶錄》中,對錫爾河、沙鹿海牙有比較詳細的描述:錫爾河又稱忽氈河,從東北方向往西穿過費爾干納盆地,錫爾河南有忽氈城,這兒是元世祖權臣阿合馬的故鄉。也是屈出律拓地最遠之地。 河的北岸有芬納克特城,現稱沙鹿海牙,由此向北沒入流沙之中。[1]由此可知沙鹿海牙離忽氈不遠,與其隔河相望。
根據阿拉伯史家的記述,帖木兒為了抵禦西遼,命人在西琿河(即錫爾河)邊營建堡壘城,建成之日,適逢第四子沙哈魯誕生,便將城名為「沙哈魯城」(Shahrokia),因為城在對岸,所以又建造一座浮橋,連通兩岸。[2]
1404年,帖木兒準備進攻中國,令大軍結集於塔什干、塞拉木和沙鹿海牙。帖木兒後病逝軍中。
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年)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苑馬寺清河監副李暹出使西域,前往帖木兒帝國首都哈烈時,曾取道阿力馬力、哈拉烏只、賽蘭城、達失干、沙鹿黑葉、撒馬兒罕等帖木兒帝國屬地陳誠經過沙鹿海牙時浮橋還在:「沙鹿海牙城,在撒馬兒罕之東,相去五百餘里,西北臨山與河……水勢沖急,架浮梁以過渡,亦有小舟。南邊山近,三面平川,城廣十餘里,人煙繁庶,依崖谷而居」。陳誠還說,此地有一種高一二尺,遍身荊棘,葉細如蘭的小草,朝露凝集葉子上,甘如餳密,可熬成糖。
陳誠過沙鹿海牙時正逢早秋,作詩一首,題為《沙鹿海牙城》:「山勢南來水北流,水邊城過倚山丘,野人撩亂迎天使,官渡縱橫系客舟。萬里嚴程沙塞遠,千年遺事簡編留,蒹葭兩岸風蕭瑟,又送寒聲報早秋。」[3]。
1416年沙哈魯之子,兀魯伯(Ulugh Beg),在前往撒馬兒罕途中,由沙鹿海牙渡西琿河(錫爾河)。
1447年沙哈魯在前往波斯途中病故,由子兀魯伯繼承王位。1461年兀魯伯之子阿伯都爾剌提夫(Abdullatif)反叛,兀魯伯逃往沙鹿海牙城堡避難。
1461年阿伯都爾剌提夫之子密爾扎·默罕默德·居基和呼羅珊蘇丹發生戰事,居基堅守在沙鹿海牙堡壘之中,堡壘三面環水,後有小山,固若金湯。直到1463年,呼羅珊蘇丹大軍圍城長達一年之久,沙鹿海牙城堡方才投降。[4]
1497年費爾干納谷地王巴卑爾,攻占烏茲別克可汗昔班尼(Muhammad Shaybani)領地撒馬兒罕。1501年昔班尼奪回撒馬兒汗,渡錫爾河,毀滅了沙鹿海牙[5]。
今日古城沙鹿海牙已不存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編]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沙鹿海牙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 《明史卷三百三十二》,出自《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