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合唱團

怪人合唱團(英語:The Cure,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稱為治療樂隊),是一支於 1976 年在西薩塞克斯郡克勞利成立的搖滾樂隊。該樂隊經歷了多次人員調整,只有其核心、吉他手兼主要曲作者羅伯特·史密斯是固定成員。他經常以其一頭亂髮、蒼白的面龐,和塗抹故意弄髒的唇膏示人。

The Cure
怪人合唱團
怪人合唱團樂隊於2007年在新加坡的現場演出。從左至右:傑森·庫珀英語Jason Cooper(鼓手)、珀爾·湯普森英語Pearl Thompson羅伯特·史密斯西蒙·蓋洛普英語Simon Gallup
組合
音樂類型
出道地點 英國英格蘭西薩塞克斯郡克勞利
活躍年代1976–現在
唱片公司
網站www.thecure.com
相關團體
現任成員
羅伯特·史密斯
西蒙·蓋洛普英語Simon Gallup
羅傑·奧唐納英語Roger O'Donnell
佩里·巴蒙特英語Perry Bamonte
傑森·庫珀英語Jason Cooper
里夫斯·加布雷爾斯英語Reeves Gabrels
已離開成員
麥可·鄧普西英語Michael Dempsey
珀爾·湯普森英語Pearl Thompson
洛爾·托爾赫斯特英語Lol Tolhurst
馬蒂厄·哈特利英語Matthieu Hartley
安迪·安德森英語Andy Anderson (drummer)
菲爾·索納利英語Phil Thornalley
鮑里斯·威廉士英語Boris Williams

怪人合唱團在 1970 年代末開始嘗試創作。他們的第一張專輯《Three Imaginary Boys英語Three Imaginary Boys》及一些早期單曲,使他們在英國新興的後龐克新浪潮運動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樂隊在 1980 年代早期從哥德搖滾中汲取靈感,音樂主題趨向黑暗和痛苦。在 1982 年的專輯《Pornography》發行後,由於羅伯特·史密斯十分希望將樂隊帶回原來陰鬱的風格,使樂隊的未來難以預測。隨著 1982 年發行的單曲《Let's Go to Bed》,史密斯開始在樂隊的音樂里注入更多流行音樂的元素。隨後樂隊的人氣日漸增長,特別是在美國,樂隊的歌曲《Just Like Heaven》、《Lovesong》和《Friday I'm in Love》均進入了告示牌的前 40 位。在 1990 年代初,怪人合唱團已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另類搖滾樂隊之一。經粗略統計,2004 年樂隊已售出兩千七百萬張專輯。至今,樂隊已經發行 13 張錄音室專輯、2 張 EP 和超過 30 首單曲,全球專輯銷量超過三千萬張。[1]

2019年,怪人合唱團入選搖滾名人堂[2]

歷史

成立及早期(1973—1979)

怪人合唱團最早的前身是一個名為「Obelisk」的樂隊,由克勞利地區聖母中學的學生們組成。[3][4]樂隊於 1973 年 4 月進行了首次公開演出,成員分別為羅伯特·史密斯(鋼琴)、麥可·鄧普西(吉他)、洛爾·托爾赫斯特(打擊樂器)、馬克·塞卡尼奧(Marc Ceccagno,主音吉他)以及艾倫·希爾(Alan Hill,貝司)。[4] 1976 年 1 月,馬克·塞卡尼奧聯合他在聖威爾弗里德天主教學校英語St Wilfrid's Catholic School的同學組建了「Malice」樂隊,成員包括羅伯特·史密斯、麥可·鄧普西和另兩位同學。[5][6] 1976年4月下旬,塞卡尼奧和其他兩名成員離開了樂隊,同時托爾赫斯特(鼓手)、馬丁·克雷西(Martin Creasy,主唱)、珀爾·湯普森(吉他)加入了樂隊。[7] 1977年1月,在克雷西離開後,樂隊愈加受到龐克搖滾的影響,並決定將樂隊名改為「Easy Cure」(該名稱來源於托爾赫斯特創作的一首歌曲)。[8]

1977年5月18日,Easy Cure和德國廠牌Ariola英語Ariola-Hansa英語Hansa Records簽訂了唱片合約。[5] 然而,儘管樂隊為公司錄製了數首歌曲,卻沒有一首出版。[9][10] 1977年9月,Easy Cure的主唱離開了樂隊。樂隊在面試後,最終決定由羅伯特·史密斯擔任主唱。[11] 1977年9月和10月,鄧普西、史密斯、湯普森、托爾赫斯特四人在倫敦錄製了他們的第一張錄音室樣本唱片[9] 但最終並未發行。[10] 1978年3月,在權衡了未來的發展後,樂隊與 Hansa Records 解約。[12] 羅伯特·史密斯在之後回憶道:「我們那時很年輕。他們總想把我們改造成一支青少年樂隊。他們希望我們能去翻唱別人的作品,但我們並不想這麼做。」[10]

 
怪人合唱團早期使用的標誌

1978年,珀爾·湯普森被踢出了樂隊,因為他的演奏風格和史密斯當時所鍾愛的極簡主義作曲風格不一致。[13] 4月22日,Easy Cure在蒙蒂菲奧里學院禮堂(Montefiore Institute Hall)進行了最後一場演出。[14] 隨後,史密斯將剩下的三人陣容(史密斯、托爾赫斯特、鄧普西)命名為「The Cure」,即怪人合唱團[15] 同月晚些時候,樂隊在蘇塞克斯的栗子錄音室(Chestnut Studios)錄製了他們的首張作品,並做成了音樂樣本,分發給各個主流唱片公司。[16] 其中的一份樣帶落到了寶麗多唱片的星探克里斯·帕里英語Chris Parry (producer)手裡,後者在1978年9月將怪人合唱團簽入自己新成立的隸屬於寶麗多唱片的新廠牌Fiction Records英語Fiction Records旗下。[17] 1978年12月22日,樂隊在Small Wonder Records英語Small Wonder Records發行了他們的首張單曲《Killing an Arab》。此曲同時受到了人們的稱讚和指責:儘管單曲由於其激進的標題受到了種族仇視的指責,但此歌曲實際上是以法國存在主義作家 加繆 的小說《局外人》為基礎創作而成的。[18] 樂隊選擇於1979年再版此張單曲,並在唱片上貼上了否認種族歧視的標籤。《NME》早期的一篇關於樂隊的文章寫道:「(怪人合唱團)就像一股從城郊向煙霧瀰漫的首都酒吧及俱樂部吹來的清新空氣」,並指出「隨著約翰·皮爾的推廣以及特邀演奏而排滿的日程表,樂隊能否繼續保有(音樂上)別具一格的生活情趣,仍有待觀察。」[19]

1979年3月,樂隊發行了首張專輯《Three Imaginary Boys英語Three Imaginary Boys》。由於樂隊成員並不熟悉錄音工作,克里斯·帕里和錄音工程師邁克·赫奇斯英語Mike Hedges掌管了錄音的全過程。然而樂隊對他們的首張專輯感到不滿意,尤其是史密斯。他在1987年的一次採訪中坦承:「很多東西都很膚淺——我當時甚至也不喜歡它。有人批評它很膚淺,我認為他們是有道理的。甚至當我們製作完成後,我還想添加一些我認為更有內涵的東西。」[20] 同年6月,樂隊發行了第二張單曲《Boys Don't Cry》。

8月至10月期間,樂隊作為蘇西與女妖的演出嘉賓,在英格蘭、北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斯進行Join Hands巡演。在蘇西與女妖的錄音吉他手約翰·麥凱(John Mckay)中途離隊後,羅伯特·史密斯臨時加入了該樂隊以填補空缺,在巡演中身兼二職。[21] 這一段經歷對史密斯影響深刻:「在與蘇西與女妖樂隊合作的第一個晚上,我被演奏的力量所震撼。這與我們對怪人合唱團所做的事情非常不同。在此之前,我希望我們能像吵鬧公雞樂團英語Buzzcocks(Buzzcocks)或埃爾維斯·科斯特洛一樣,成為一個龐克版的披頭四樂隊。成為蘇西與女妖成員的這段經歷確實改變了我對所做事情的態度。」[22]

怪人合唱團的第三張單曲《Jumping Someone Else's Train英語Jumping Someone Else's Train》在1979年10月上旬發行。[23] 緊接著,鄧普西由於對史密斯為即將發行的專輯所寫的素材反應冷淡而被「解僱」,於是他加入了The Associates英語The Associates (band)樂隊。同時,The Magazine Spies英語The Magazine Spies樂隊的貝司手西蒙·蓋洛普和鍵盤手馬蒂厄·哈特利加入了怪人合唱團。同年11月至12月,The Associates樂隊作為嘉賓,同怪人合唱團和The Passions樂隊參加了英格蘭地區 Future Pastimes Tour 的巡演。怪人合唱團的新陣容在此期間演奏了數首新專輯中的歌曲。[24] 同時,史密斯、托爾赫斯特、鄧普西、蓋洛普、哈特利和湯普森組建了一支衍生樂隊,由一些家人和朋友擔任和聲歌手,並由當地的郵遞員弗蘭基·貝爾(Frankie Bell)擔任主唱,在12月以「Cult Hero」的名義發行了一張7英寸單曲。[25]

早期的哥德式階段(1980—1982)

由於樂隊在第一張專輯中缺乏創意,史密斯在樂隊1980年發行的的第二張專輯《Seventeen Seconds》中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力。[26] 這張專輯由他和邁克·赫奇斯共同創作,並在英國單曲排行榜上排名第20位。專輯中的單曲《A Forest》成為樂隊第一首熱門單曲,在單曲榜上排名第 31 位。[27] 這張專輯與人們印象中怪人合唱團的聲音有所不同,赫奇斯將其描述為「憂鬱、大氣,與《Three Imaginary Boys》非常不同」。[28] NME在對該專輯的評論中表示:「對於像怪人合唱團這樣年輕的樂隊來說,他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涵蓋了如此多的音樂類型,令人驚訝。」[29] 與此同時,史密斯開始擔心所謂「反形象」(anti-image)的概念。[30] 史密斯告訴媒體,他對與「反形象」有關的聯想感到厭煩,因為一些人認為這是「精心偽裝他們的平凡」,他表示:「我們必須擺脫那個反形象的東西,畢竟那並不是我們一開始創造出來的,而且看起來好像我們是在故意變得更晦澀。我們只是對傳統搖滾形象不感興趣。整件事真的變得失控了。」[31] 同年,《Three Imaginary Boys》在美國市場上被重新包裝為《Boys Don't Cry》,並添加了新的藝術作品和修改後的曲目列表。為宣傳這兩個版本,怪人合唱團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世界巡演。巡演結束後,馬蒂厄·哈特利離開了樂隊,並稱:「我意識到這個樂隊正在走向自殺式的、陰鬱的音樂——我對這種東西根本不感興趣。」[32]

1980年,樂隊和赫奇斯一起製作並發行了第三張專輯《Faith英語Faith (The Cure album)》。[33] 這張專輯進一步加劇了《Seventeen Seconds》中的陰鬱情緒,在英國排行榜上最高排名第14位。[27] 專輯的盒式磁帶中包含了動畫影片《Carnage Visors》的器樂配樂,該動畫是樂隊1981年巡演的開場動畫。[34] 1981年末,怪人合唱團發行了單曲《Charlotte Something》。到這時,樂隊音樂中的陰鬱情緒已經對成員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陷入了殘忍的困境」。有時史密斯會被他在舞台上展現的角色所吞噬,最後流著淚結束演出。[35]

1982年,怪人合唱團錄製並發行了《Pornography》。這是樂隊早期「壓抑沮喪」三部曲的最後一張專輯,鞏固了樂隊作為新興哥德搖滾傳播者之一的地位。[36] 史密斯表示,在錄製《Pornography》期間,他「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壓力,但這與團隊無關,而與我的性格、年齡和性格有關。我想我在《Pornography》這張專輯上遇到了最糟糕的情況。回想並了解了其他人對當時所發生的事情的看法後,當時我真的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人」。[20] 蓋洛普這樣描述這張專輯:「虛無主義占據了整張專輯……我們唱『即使我們都死了也沒關係(It doesn't matter if we all die)』,而這正是我們當時的想法。」帕里擔心這張專輯沒有適合廣播播放的熱門歌曲,並要求史密斯和製作人菲爾·索納利英語Phil Thornalley潤色歌曲《The Hanging Garden》,並將其作為單曲發行。[37] 儘管樂隊擔心這張專輯不會取得商業成功,《Pornography》還是成為了樂隊的第一張英國十大專輯,排名第8位。[27]

《Pornography》發行後,樂隊又進行了名為「十四個露骨時刻」(Fourteen Explicit Moments)的巡演。樂隊首次採用了他們標誌性的大而高的頭髮造型,並在臉上塗抹口紅。[38] 巡演結束時,西蒙·蓋洛普與羅伯特·史密斯在酒吧打了一架,隨後前者離開了樂隊。在接下來的18個月裡,兩人沒有任何的交談。[39] 史密斯隨後擱置了怪人合唱團,並於1982年11月重新加入了蘇西與女妖樂隊,擔任主音吉他手。[40] 他隨後成為該樂隊的全職成員,並被推薦為樂隊主唱,甚至還在現場視頻和專輯《Nocturne》中出現。隨後,史密斯和蘇西與女妖樂隊一起錄製了專輯《Hyæna英語Hyæna》,但在1984年6月,即專輯發行前兩周離開了樂隊,決定專注於怪人合唱團。[41]

商業上的成功(1983—1988)

隨著蓋洛普的退出以及史密斯和蘇西與女妖的合作,有關樂隊解散的謠言四起。1982年12月,史密斯對雜誌《Melody Maker英語Melody Maker》稱:「怪人合唱團真的還存在嗎?我自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已經到了我不想再以這種形式工作的地步了。」他隨後補充道,「無論發生什麼,我、勞倫斯和西蒙都不會再在一起了。我知道這一點。」[42]

克里斯·帕里很擔心怪人合唱團的狀況,並確信解決樂隊目前困境方案是重塑其音樂風格。帕里設法說服史密斯和托爾赫斯特接受這個想法,他稱:「這對羅伯特很有吸引力,因為他無論如何都想摧毀怪人合唱團。」[43] 兩人於1982年末發行了單曲《Let's Go to Bed》,其中托爾赫斯特擔任鍵盤手而非鼓手。雖然史密斯將這首一次性寫成的單曲稱為「愚蠢的」流行歌曲,[44] 但它在英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並在單曲榜上排名第44位,[27] 還進入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前 20 名。隨後在1983年,兩首更成功的歌曲:基於合成器的《The Walk》達到了第12名,《The Love Cats》則達到了第7名,並成為了樂隊第一首英國十大熱門單曲。[27][45] 這些單曲及其B面都被收錄在1983年發行的合輯《Japanese Whispers英語Japanese Whispers》中。 [46]

1984年,怪人合唱團發行了一張迷幻搖滾專輯《The Top英語The Top (album)》,史密斯在這張專輯中演奏了除鼓(由安迪·安德森英語Andy Anderson (drummer)演奏)和薩氏管(由Malice樂隊的早期成員珀爾·湯普森英語Pearl Thompson演奏,他後來正式加入了怪人合唱團)之外的大部分樂器。這張專輯在英國排名前十,也是他們第一張在美國打入Billboard 200的錄音室專輯,排名第180位。[27][47] 《Melody Maker》雜誌稱讚這張專輯為「永不過時的迷幻搖滾」,同時發出疑問,「我還沒有遇到任何人可以告訴我怪人合唱團為什麼如此受歡迎」。[48] 怪人合唱團隨後與湯普森和安德森一起開始了他們的「Top Tour」全球巡演,並由擔任專輯製作人的菲爾·索納利英語Phil Thornalley演奏貝司。 怪人合唱團於 1984 年底發行的第一張現場專輯《Concert》收錄了這次巡演的錄音。巡演即將結束時,安德森因破壞酒店房間而被解僱,取而代之的是鮑里斯·威廉士英語Boris Williams,他曾是樂隊Thompson Twins英語Thompson Twins的巡演鼓手。[49][50] 不久後,索納利也因為巡演的壓力而離開。[51] 這段時間,怪人合唱團的前貝斯手西蒙·蓋洛普組建了Fools Dance英語Fools Dance樂隊,並在加里·比德爾斯(Gary Biddles)的調節下,與史密斯和解,重新加入了怪人合唱團。[52] 史密斯對蓋洛普的回歸感到欣喜若狂,並向《Melody Maker》稱:「我們又是一個團體了。」[53]

 
1985年的羅伯特·史密斯

1985年,史密斯、托爾赫斯特、蓋洛普、威廉士和湯普森組成的新陣容發行了專輯《The Head on the Door英語The Head on the Door》。這張專輯成功地將樂隊音樂中樂觀和悲觀的方面結合在一起。[54] 這張專輯在英國排名第7位,在美國排名第59位。[27][47] 這次成功部分歸功於該專輯的兩首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單曲《In Between Days》和《Close to Me》。繼專輯和世界巡演之後,樂隊於1986年以三種形式發行了單曲合輯《Standing on a Beach英語Standing on a Beach》(每種形式都有不同的曲目列表和特定標題)。這張合輯進入了美國排行榜前50位。[47] 樂隊隨後進行巡迴演出以支持該合輯,並發布了在法國南部拍攝的節目《The Cure in Orange英語The Cure in Orange》的VHS和雷射光碟。在此期間,樂隊在歐洲(特別是法國德國比荷盧三國)人氣極高,並且在美國加拿大也越來越受歡迎。[55]

1987年,樂隊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演出,成為第一批在那裡舉行大型音樂會的英國另類搖滾樂隊。[56] 由於購買假票的樂迷被拒絕入場,音樂會最終以一片騷亂結束。[57] 樂隊直到2013年才再次回到阿根廷進行演出。[56]

1987年5月,樂隊發行了雙專輯《Kiss Me, Kiss Me, Kiss Me》。該專輯在英國排名第6位,在多個國家排名前十,[58] 並且首次進入美國前40名(排名第35位)。這張專輯還在美國獲得了白金唱片認證。[27][47][59] 專輯的第三首單曲《Just Like Heaven》是樂隊迄今為止在美國最成功的單曲,也是他們第一首打入 Billboard 前 40 名的單曲。[47] 這張專輯還製造了另外三首熱門單曲。專輯發行後,樂隊聘請了羅傑·奧唐納英語Roger O'Donnell(他曾是樂隊the Psychedelic Furs英語the Psychedelic Furs的巡演鍵盤手,也是威廉士的老朋友)來補充托爾赫斯特的工作,同時讓湯普森專注于吉他。在隨後的巡演中,托爾赫斯特的酗酒開始影響他的表演能力。[60]

《Disintegration》與世界範圍內的流行(1989—1993)

1989年,怪人合唱團發行了廣受好評的專輯《Disintegration》,並在英國排名第3位,成為他們迄今為止排名最高的專輯。專輯中的《Lullaby》《Lovesong》《Pictures of You》三首單曲在英國和德國排名前30位。[27][61] 專輯在美國排行榜上達到了第12位,[47] 在美國發行的首支單曲《Fascination Street》在美國現代搖滾排行榜上排名第一,但很快就被樂隊的第三支美國單曲《Lovesong》所超越,後者在美國流行音樂榜上排名第二(這是樂隊唯一一支進入美國前十名的單曲)。[47] 到1992年,專輯的全球銷量已超過300萬張。[62]

在專輯的製作期間,樂隊成員給史密斯下了最後通牒:除非托爾赫斯特離開,否則他們就都會退出樂隊。[63] 1989年2月,托爾赫斯特向媒體宣布退出樂隊。[64] 最終,奧唐納成為了樂隊的正式成員,而樂隊的創始成員只剩下史密斯一人。史密斯將托爾赫斯特的離隊歸因於後者能力下降以及酗酒問題,「他在所有事情上都格格不入,這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害的」。[65] 由於托爾赫斯特在專輯錄製期間仍在成員名單中,因此專輯的內頁注釋將其標記為演奏「其他樂器」,並把他列為每首歌的共同創作者。然而據透露,由於酗酒,除了《Homesick》外,[66] 托爾赫斯特對專輯其餘部分的貢獻微乎其微。[66]

隨後,樂隊在美國成功舉行了巡演。1989年9月6日,樂隊在洛杉機環球露天劇場舉行的1989年MTV音樂錄影帶頒獎典禮上表演了歌曲《Just Like Heaven》。[67] 1990年5月,奧唐納退出樂隊,由佩里·巴蒙特英語Perry Bamonte取代其工作。巴蒙特同時還在樂隊中演奏鍵盤和吉他,自1984年以來亦是樂隊的固定巡演成員。[68] 11月,樂隊發行了名為《Mixed Up英語Mixed Up (The Cure album)》的混音合輯。1991年,樂隊榮獲全英最佳樂隊獎[69] 同年,托爾赫斯特對史密斯和Fiction Records英語Fiction Records公司提起版權訴訟,聲稱他和史密斯共同擁有「The Cure」這個名字。這場訴訟最終以1994年史密斯的勝訴而告終。

與此同時,樂隊返回錄音室錄製並在1992年發行了他們的下一張專輯——《Wish英語Wish (The Cure album)》。[70] 這張專輯在英國排名第1位,在美國排名第2位,並貢獻了國際熱門單曲《High》和《Friday I'm in Love》。[27][47] 專輯還獲得了1993年葛萊美獎最佳另類音樂專輯的提名。[71] 1993年秋天,樂隊發行了現場專輯《Show》和《Paris》,其中收錄了他們 Wish 世界巡演的錄音。[72][73]

過渡(1994—1998)

1994 年,樂隊為電影《烏鴉》創作了歌曲《Burn》,並在Billboard 200的專輯排行榜上名列第1位。[74] 在下一張錄音室專輯發行前,樂隊的陣容再次發生了變化。[75] 珀爾·湯普森離開了樂隊去參與Page and Plant英語Page and Plant的巡演;[76][77] 鮑里斯·威廉士也退出了樂隊,他的工作由新鼓手傑森·庫珀英語Jason Cooper替代;[77] 羅傑·奧唐納在闊別四年後回歸,擔任鍵盤手。[75] 1994年,樂隊開始了下一張專輯的錄音工作。當時只有羅伯特·史密斯和佩里·巴蒙特在場;隨後,西蒙·蓋洛普從病假中歸來,之後傑森·庫珀和奧唐納也加入了錄音工作。[78][79]

1996年發行的專輯《Wild Mood Swings英語Wild Mood Swings》,與樂隊之前的專輯相比顯得反響不佳,標誌著樂隊商業巔峰期的結束。[80] 1996年,樂隊進行了世界巡演以宣傳該專輯。1997年,樂隊發行了合輯《Galore》,收錄了他們在1987年至1997年間發行的所有單曲,其中亦收錄了由曾長期擔任大衛·鮑伊吉他手的里夫斯·加布雷爾斯英語Reeves Gabrels演奏的新單曲《Wrong Number》。[81] 1998年,樂隊為電影《X檔案:征服未來》創作了歌曲《More Than This》。[82]

三部曲與大規模成員變動(1999—2005)

由於他們與唱片公司的合同只剩下最後一張專輯,加上《Wild Mood Swings》和合輯《Galore》在商業上的平淡反響,史密斯認為樂隊的終結可能即將到來。因此,他想要製作一張能夠反映樂隊更為嚴肅一面的專輯。[83] 2000年,《Bloodflowers英語Bloodflowers》發行(原定於1998年發行),並獲葛萊美獎提名。[84] 據史密斯稱,這張專輯同《Pornography》和《Disintegration》共同組成了樂隊的「三部曲」(Trilogy)。[85] 此後的九個月,樂隊開啟了名為 Dream 的巡演。[86] 2001年,怪人合唱團離開了Fiction Records公司,並發行了合輯《Greatest Hits》和 DVD,其中收錄了他們多首歌曲的MV[87] 樂隊亦發行了現場視頻DVD《The Cure: Trilogy》,記錄了樂隊2002年11月11日至12日在柏林的 Trilogy 演出。

2003年,樂隊與格芬唱片公司簽約。[88] 2004年,他們在Fiction Records公司上發行了一套合輯,名為《Join the Dots: B-Sides & Rarities, 1978-2001 (The Fiction Years)》。這張專輯在Billboard 200專輯排行榜上最高排名第106位。[47] 2004年,樂隊發行了第12張錄音室專輯《The Cure英語The Cure (The Cure album)》。該專輯於當年7月首次在大西洋兩岸同時進入前10名。[27][47] 5月,樂隊為宣傳專輯,參加了科切拉音樂節。7月24日至8月29日,樂隊參加了 Curiosa 旅行音樂節。[89][90]

2005年5月,奧唐納和巴蒙特被樂隊解僱。[91][92] 奧唐納聲稱,史密斯正在考慮將樂隊人數縮減為三人。此前,奧唐納還說過,他是通過一個粉絲網站才得知樂隊即將舉行巡演的消息,並補充道:「在近二十年後仍然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得知消息,我感到很難過。我本抱有更高的期望。」[93] 樂隊的剩餘成員——史密斯、蓋洛普和庫珀——在此後以三人組的形式多次亮相,直到2005年珀爾·湯普森返回樂隊。[94] 2005年7月,樂隊在巴黎的現場八方慈善音樂會上進行了表演。[95]

《4:13 Dream》與「Reflections」巡演(2006—2015)

2006年,怪人合唱團開始為他們的第13張專輯創作並錄製素材[96] 為了製作這張專輯,樂隊推遲了原定於2007年8月的北美「4Tour」,並將演出日期重新安排在2008年春季。[97][98] 在專輯發行前的幾個月里,他們在每月的13日或臨近13日時,分別發行了四首單曲和一張EP,分別是《The Only One》、《Freakshow》、《Sleep When I'm Dead》、《The Perfect Boy》和《Hypnagogic States》。2008年10月,樂隊發行了第13張錄音室專輯《4:13 Dream英語4:13 Dream》。與他們之前發行的專輯相比,《4:13 Dream》在英國的商業成績並不理想,只在排行榜上停留了兩周,最高排名僅第33位。2009年2月,怪人合唱團獲得了新音樂快遞音樂獎[99]

 
2012年,羅伯特·史密斯在羅斯基勒音樂節上演出

2011年,奧唐納回歸樂隊。隨後,樂隊在繽紛雪梨音樂節上進行演出。[88] 這場音樂會是他們「Reflections英語The Cure: 'Reflections'」系列音樂會的第一場,他們在音樂會上完整地演唱了前三張專輯。[100] 2011年,樂隊還進行了其他7場「Reflections」音樂會,其中倫敦1場,紐約3場,洛杉磯3場。[101] 9月27日,怪人合唱團被提名為2012年入選搖滾名人堂的候選樂隊。[102]

在《NME》2012年3月的封面文章中,樂隊宣布他們將在歐洲一系列夏季音樂節上演出,其中包括利茲/雷丁音樂節。[103][104] 5月1日,珀爾·湯普森宣布他將第二次離開樂隊。[105][106] 5月26日,樂隊開始了為期19天的歐洲夏季音樂節巡演,首先在粉紅娃娃音樂節英語Pinkpop Festival上亮相,吉他手裡夫斯·加布雷爾斯也加入了巡演。同一天,樂隊宣布加布雷爾斯將在巡演中替補出場,但此時他還不是樂隊的正式成員。[107][108][109] 巡演開始幾周後,樂隊決定邀請加布雷爾斯正式加入樂隊,他接受了邀請。[110] 2013 年,樂隊在南美進行了巡演,除1996年在巴西舉辦的兩場音樂會之外,這是他們自1987年來首次在南美洲的演出。[111]

2014年初,史密斯宣布樂隊將於當年晚些時候發行《4:13 Dream》的後續專輯《4:14 Scream》。這些版本將被編譯成一張雙專輯,名為《4:26 Dream》。然而,這個項目最終不了了之。[112][113][114] 在2014年11月18日的一張致敬保羅·麥卡尼的專輯《The Art of McCartney》中,樂隊翻唱了披頭四樂隊的歌曲《Hello, Goodbye》,由保羅的兒子詹姆斯·麥卡尼英語James McCartney客串演唱和演奏鍵盤,MV於2014年9月9日發布。[115] 羅伯特·史密斯還在專輯的附贈光碟中翻唱了保羅的歌曲《C Moon》。[116] 2015年夏天,樂隊專輯《Disintegration》的歌曲《Plainsong》在電影《蟻人》的一個片段中被使用,但沒有正式出現在電影的配樂表中。[117]

40周年紀念和《Songs of a Lost World》(2017—至今)

2018年六月,怪人合唱團參加並領銜了倫敦的Meltdown英語Meltdown (festival)音樂節。[118] 史密斯邀請了一些他個人喜愛的樂隊在音樂節上演出,如九寸釘我的血色情人節盲音合唱團Placebo狂躁街道傳教者克里斯汀·赫什英語Kristin Hersh等。[119] 2018年7月7日,樂隊在海德公園舉辦了他們的40周年紀念音樂會。[120] 2018年的世界唱片店日,樂隊發行了重製豪華版的《Mixed Up》以及名為《Torn Down英語Torn Down》的續作。[121]

2019年3月30日,史密斯在接受《滾石》雜誌採訪時透露了樂隊的下一張專輯:「這是我們20年來第一次再次踏入錄音室——這裡實際上是(皇后合唱團)曾經錄製《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地方。這些歌曲的長度基本上都是10分鐘、12分鐘。我們錄製了19首歌曲。所以我不知道現在該怎麼做……我們會在夏天開始前完成錄製,並且用一個夏天的時間來混音。至於發行時間,我不知道,10月?萬聖節!來吧!」[122] 在7月5日發表於《NME》的採訪中,史密斯稱樂隊將在2019年8月重新錄製四分之三的歌曲,「我希望它能在2019年發布,如果不能的話,我會很痛苦的」。[123] 不過,樂隊在接下來的四年內仍未發布任何的錄音室作品。

2019年,樂隊開啟了夏季巡演,總計23場。樂隊直播了5月30日在雪梨的最後一場演出。[124] 2019年10月,樂隊在Austin City Limits Music Festival英語Austin City Limits Music Festival上進行演出。[125] 當月晚些時候,樂隊發行了現場專輯《40 Live: CURÆTION-25 + Anniversary》,收錄了樂隊2018年在Meltdown音樂節和海德公園的全部演出。[126]

2021年6月,史密斯在採訪中提到了兩張新專輯,稱「其中一張非常非常陰鬱,而另一張則不然」,透露稱專輯的錄音工作已經完成,「我只需要決定去混音哪一張」。[127][128] 2021年8月15日,貝斯手西蒙·蓋洛普在他的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他已經離開了怪人合唱團。[129] 羅伯特·史密斯和樂隊並未就他的退出發表正式聲明,[130] 而蓋洛普隨後刪除了這條帖子。2021年10月14日,蓋洛普稱他仍然在樂隊中。[131]

2022年3月,史密斯確認了樂隊的新專輯名為《Songs of a Lost World》,這是樂隊兩張專輯企劃中的第一張。[132] 2022年5月,史密斯提供新消息稱專輯將在10月樂隊歐洲巡演之前發行。[133] 然而,儘管樂隊在巡演時演奏了部分新曲目,專輯仍未發行。在2022年10月6日拉脫維亞里加的演出上,佩里·巴蒙特重返樂隊,並為樂隊的Lost World巡演做準備。[134] 2023年3月,樂隊宣布了名為「Shows of a Lost World」的北美巡演。[135] 史密斯直言不諱地反對Ticketmaster英語Ticketmaster的動態定價模式和壟斷門票的黃牛,並將基本票價定至20美元;[136][137] 他還與售票公司協商,向先前購買了高價票的歌迷們退款。[138]

2024年9月,樂隊開始向一些在樂隊網站上註冊過郵箱的歌迷寄出神秘的明信片,並在羅伯特·史密斯家鄉的一家酒吧張貼海報,那裡也是怪人合唱團早期經常演出的場所。9月13日,樂隊透露他們16年來的第一張專輯《Songs of a Lost World》將於2024年11月1日發行。[139] 9月26日,樂隊發行了他們新專輯中的第一首單曲《Alone》。該專輯由史密斯和保羅·科克特英語Paul Corkett共同製作,後者曾與史密斯在《Bloodflower》中進行過合作。[140][141]

音樂風格

 
1989年的羅伯特·史密斯

怪人合唱團一般被認為是哥德搖滾的代表樂隊之一。[142][143][144] 然而,樂隊成員經常拒絕被分類,特別是被看作哥德搖滾樂隊。羅伯特·史密斯在2006年表示「『怪人合唱團』這個名字上仍然貼著『哥德』的標籤,真的是太可憐了」,並補充道,「我們無法被定義。我想我們出道的時候是有些後龐克的,但總的來說並非如此……不論如何,我們的風格就是『治療風格』」。[145]

儘管外界經常將這隻樂隊同黑暗、陰鬱的音樂聯繫在一起,但怪人合唱團也創作了許多歡快的歌曲,並在新浪潮音樂運動中占有一席之地。[146]Spin》雜誌曾稱,「怪人合唱團一直是一隻非此即彼的樂隊:……羅伯特·史密斯要麼沉溺在哥德式的悲傷中,要麼就是在舔著他沾滿口紅的手指上粘稠、甜蜜的棉花糖」。[147] 2004年,史密斯稱:「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說我們是一支哥德樂隊,這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對計程車司機來說,我是那個唱著《Friday I'm in Love》而非《Shake Dog Shake》或《One Hundred Years》的傢伙。」[148]

怪人合唱團的音樂通常被描述為「占據主導地位、旋律優美的低音線;有些做作、令人窒息的人聲;以及歌詞上對存在主義的痴迷,和近乎文學性的絕望」。[149] 樂隊大部分歌曲的製作流程都是首先由史密斯和蓋洛普創作鼓點和低音線,兩人在家裡錄製音樂樣本,然後再帶到錄音室進行微調。[150] 史密斯在1992年稱,「當人們談論『怪人合唱團歌曲』時,他們指的是以六弦貝斯、木吉他和我的聲音為基礎的歌曲,再加上Solina英語ARP String Ensemble的弦樂音效」[150],在此基礎上,「層層疊加上吉他和合成器」。[151] 自《Seventeen Seconds》以來,鍵盤一直是樂隊編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在《Disintegration》中的廣泛使用,鍵盤在怪人合唱團歌曲中愈加占據重要地位。[152]

唱片[1]

錄音室專輯

合輯

  • Boys Don't Cry (1980)
  • Japanese Whispers (1983)
  • Standing on a Beach: The Singles (1986)
  • Galore: The Singles 1987–1997 (1997)
  • Greatest Hits (2001)
  • Alternative Rarities 1988–1989 (2010)
  • Acoustic Hits (2017)

現場專輯

  • Concert: The Cure Live (1984)
  • Entreat (1991)
  • Show (1993)
  • Paris (1993)
  • Bestival Live 2011 (2011)
  • 40 Live (Curætion-25 + Anniversary) (2019)

成員

已離開成員

時間線

參考資料

  1. ^ 1.0 1.1 CURE songs and albums. [2024-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1). 
  2. ^ The Cur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2019 [December 13,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6). 
  3. ^ Metzer, Greg. Rock Band Name Origins. McFarland. 21 May 2008: 60. ISBN 9780786455317. 
  4. ^ 4.0 4.1 Jeff Apter. Never Enough: The Story of The Cure. Omnibus Press. 5 November 2009: 26. ISBN 9780857120243. 
  5. ^ 5.0 5.1 Barbarian, L.; Sutherland, Steve; Smith, Robert. Ten Imaginary Years. Zomba Books. 1988. ISBN 0-946391-87-4. 
  6. ^ Doran, Rachel. The Cure, A History. Spiral Scratch Magazine. April 1992. 
  7. ^ Barbarian, Sutherland, Smith (1988)
  8. ^ Apter 2006,第36頁.
  9. ^ 9.0 9.1 A History of The Cure in Melody Maker Magazine by Steve Sutherland (1990)
  10. ^ 10.0 10.1 10.2 Frost, Deborah. Taking The Cure with Robert. Creem. 1 October 1987. 
  11. ^ Apter 2006,第46頁.
  12. ^ Sutherland (1990) and Barbarian, Sutherland, Smith (1988)
  13. ^ Sutherland (1990)
  14. ^ Anomolie, Sureaud, Michaux, Ramage (1990–'92)
  15. ^ Apter 2006,第56–57頁.
  16. ^ Apter 2006,第62頁.
  17. ^ Apter 2006,第68頁.
  18. ^ Hull, Robot A. The Cure: ...Happily Ever After. Creem. January 1982. 
  19. ^ Thrills, Adrian. Ain't No Blues for the Summertime Cure. NME. 16 December 1978. 
  20. ^ 20.0 20.1 Sweeting, Adam. The Cure – Curiouser and Curiouser. Spin. July 1987. 
  21. ^ Apter 2006,第105頁.
  22. ^ Paytress, Mark. Siouxsie & the Banshees: The Authorised Biography. Sanctuary Publishing. 2003: 96. 
  23. ^ Apter 2006,第106頁.
  24. ^ Apter 2006,第112頁.
  25. ^ Apter 2006,第100–101頁.
  26. ^ Apter 2006,第114頁.
  27. ^ 27.00 27.01 27.02 27.03 27.04 27.05 27.06 27.07 27.08 27.09 27.10 Roberts, David (編). British Hit Singles & Albums 19th. HIT Entertainment. 2006: 130. ISBN 1-904994-10-5. 
  28. ^ Apter 2006,第117頁.
  29. ^ Kent, Nick. Why Science Can't Find Cure for Vagueness. NME. 26 April 1980. 
  30. ^ Gosse, Van. The Cure Play It Pure. The Village Voice. 21 April 1980. 
  31. ^ Morley, Paul. Days of Wine and Poses. NME. 12 July 1980. 
  32. ^ Apter 2006,第126頁.
  33. ^ Apter 2006,第132頁.
  34. ^ Apter 2006,第136頁.
  35. ^ Apter 2006,第141頁.
  36. ^ Reynolds, Simon. Rip It Up and Start Again: Postpunk 1978–1984. Faber and Faber. 2005: 358. ISBN 0-14-303672-6. 
  37. ^ Apter 2006,第158–59頁.
  38. ^ Apter 2006,第166–67頁.
  39. ^ Apter 2006,第171頁.
  40. ^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We were losing our minds". Uncut. 24 October 2014 [18 September 2019]. 
  41. ^ Savage, Jon.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Our 1986 Interview. Spin. 26 July 2019 [18 September 2019]. 
  42. ^ Sutherland, Steve. The Incurables. Melody Maker. 18 December 1982. 
  43. ^ Apter 2006,第174頁.
  44. ^ Apter 2006,第176頁.
  45. ^ The Love Cats – The Cure.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29 October 1983 [27 August 2018]. 
  46. ^ True, Chris. Japanese Whispers – The Cure | Songs, Reviews, Credits. AllMusic. [18 September 2019] (美國英語). 
  47. ^ 47.00 47.01 47.02 47.03 47.04 47.05 47.06 47.07 47.08 47.09 The Cure – Chart History | Billboard. Billboard. [26 June 2013]. 
  48. ^ Sutherland, Steve. Topsy-Turvy [The Top – review]. Melody Maker. 5 May 1984. 
  49. ^ Apter 2006,第205頁.
  50. ^ Price, Simon. Curepedia: An A-Z of The Cure. New York, NY: William Morrow. 2023: 359–3622023. ISBN 978-0-06-306864-3. 
  51. ^ Apter 2006,第207頁.
  52. ^ Apter 2006,第208頁.
  53. ^ Sutherland, Steve. A Suitable Case for Treatment. Melody Maker. 17 August 1985. 
  54. ^ Apter 2006,第209–10頁.
  55. ^ Apter 2006,第12–13頁.
  56. ^ 56.0 56.1 Por qué The Cure rompió su promesa y vuelve después de 26 años. Rolling Stone Argentina. [9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April 2013) (西班牙語). 
  57. ^ The Cure's 10 most outrageous moments (and one heart-warmer). NME. 13 September 2018 [9 May 2022]. 
  58. ^ The Cure – Kiss Me Kiss Me Kiss Me. dutchcharts.nl. [26 June 2013]. 
  59. ^ Gold & Platinum Searchable Database – June 25, 2013. RIAA. [26 June 2013]. 
  60. ^ Apter 2006,第229頁.
  61. ^ Die ganze musik im internet: Charts, neuersheinungen, Tickets, Genres, genresuche, genrelexion, kunstler-sache, musik-suche, track-suche, ticket-suche. Musicline.de. [26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 April 2009). 
  62.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mansio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63. ^ Apter 2006,第238頁.
  64. ^ Apter 2006,第240頁.
  65. ^ Brown, James. Ten Years in Lipstick and Powder. NME. 8 April 1989. 
  66. ^ 66.0 66.1 Lol Tolhurst – Interview. pennyblackmusic.co.uk. [5 Dec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6 September 2019). 
  67. ^ Crampton, Luke. Rock Stars Encyclopedia. 1999: 268. 
  68. ^ The Cure Cut Two, Ending 10-Year Run With Same Lineup. MTV.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14 December 2019). 
  69. ^ Slowly but Surely, Hip Hop Is Gaining a South. Orlando Sentinel. [26 June 2013] –透過AccessMyLibrary.com. 
  70. ^ Apter 2006,第255頁.
  71. ^ The Cure Grammy nominations. grammy.com. 4 June 2019 [18 September 2019] (英語). 
  72. ^ Raggett, Ned. Show – The Cure. AllMusic. [18 September 2019] (美國英語). 
  73.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Paris – The Cure. AllMusic. [18 September 2019] (美國英語). 
  74. ^ The Crow [Original Soundtrack]. Allmusic. [11 July 2020]. 
  75. ^ 75.0 75.1 The Cure | Biography & History. AllMusic. 
  76. ^ The Cure Finds a Remedy in Changes. Los Angeles Times. 5 June 1996. 
  77. ^ 77.0 77.1 The Cure band members say goodbye. News.bbc.co.uk. 29 May 2005. 
  78. ^ Apter 2006,第270頁.
  79. ^ The Cure. Hip Online. 13 January 2008 [25 June 2019]. 
  80. ^ Apter 2006,第275頁.
  81. ^ Reeves Gabrels Joins The Cure. Nashville Scene. 30 May 2012 [14 December 2019] (英語). 
  82. ^ The Cure – EPK for The Masses Depeche Tribute (Robert Smith 1998). YouTube. 10 May 2017 [10 Ma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6). 
  83. ^ Apter 2006,第281, 284頁.
  84. ^ Apter 2006,第284頁.
  85. ^ Hodgkinson, Will. Home Entertainment: Robert Smith | Music | The Guardian. The Guardian. 30 May 2003 [26 June 2013]. 
  86. ^ Cure Announce World Tour For Bloodflowers. MTV News. [14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6 August 2015) (英語). 
  87. ^ Cure Bolsters 'Hits' With New Songs, Acoustic Disc. Billboard. [14 December 2019]. 
  88. ^ 88.0 88.1 The Cure Official Biography. The Cure. [14 December 2019]. 
  89. ^ Cure Announce Festival Tour With Interpol, Rapture, Mogwai. MTV News. [14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April 2015) (英語). 
  90. ^ Weber, Tim. The Cure Take the Icon Test. BBC News. 20 September 2004 [26 June 2013]. 
  91. ^ Update: Two Members Exit The Cure. Billboard. [2021-01-17] (英語). 
  92. ^ The Cure band members say goodbye. News.bbc.co.uk. 2005-05-29 [2021-01-17] (英國英語). 
  93. ^ Update: Two Members Exit The Cure. Billboard. [26 June 2013]. 
  94. ^ Cure recruit former guitarist. NME. 21 June 2005 [20 February 2020]. 
  95. ^ Flore, Raymond. Live 8 vs. Live Aid. Ew.com. [20 February 2020] (英語). 
  96. ^ The Cure Announce Return | The Cure | News. MTV. 13 May 2008 [26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8 July 2012). 
  97. ^ Lindsay, Cam. The Cure Postpone Fall Tour • News • Exclaim.ca. Exclaim.ca. 24 August 2007 [24 May 2023]. 
  98. ^ 2008 North American 4Tour Shows. The Cure. 13 September 2007 [24 May 2023]. 
  99. ^ Shockwaves NME Awards 2009: The Winners. NME. 26 February 2009 [26 June 2013]. 
  100. ^ Perpetua, Matthew. The Cure to Perform Their First Three Albums. Rolling Stone. 28 September 2011 [14 December 2019]. 
  101. ^ The Cure to Perform First Three Albums Live at Royal Albert Hall – Ticket Details. NME. 27 September 2011 [26 June 2013]. 
  102. ^ The Cure, Guns n' Roses and Red Hot Chili Peppers Shortlisted for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NME. 27 September 2011 [26 June 2013]. 
  103. ^ The Cure's Robert Smith: "We're Coming Full Circle by Headlining Reading and Leeds". NME. 16 March 2012 [26 June 2013]. 
  104. ^ Chain of Flowers: Robert Interview in the New NME. Blogspot. 13 March 2012 [26 June 2013]. 
  105. ^ Chain Of Flowers: A note from Porl. Chain of Flowers. 1 May 2012. 
  106. ^ The Cure's Porl Thompson auctioning guitars, album artwork, leather corsets and more. Slicing Up Eyeballs. 1 May 2012 [14 December 2019]. 
  107. ^ Video: The Cure Debuts Guitarist Reeves Gabrels, Digs Out Rarities at Pinkpop Festival. Slicing Up Eyeballs. 26 May 2012 [26 June 2013]. 
  108. ^ Chain of Flowers: The Cure at Pinkpop 2012. Chain of Flowers. 28 May 2013 [26 June 2013]. 
  109. ^ Chain of Flowers: Reeves Gabrels Joins The Cure for the Summer. Chain of Flowers. 26 May 2012 [26 June 2013]. 
  110. ^ Mahoney, Lesley. Alumni Profile: Reeves Gabrels.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26 June 2012 [26 June 2013]. 
  111. ^ The Cure announces 6-country tour of South America in April — plus Mexico City concert. Slicing Up Eyeballs. 28 January 2013 [9 May 2022]. 
  112. ^ Grow, Kory. The Cure Ready New Album, Plan 'Trilogy' Concerts. Rolling Stone. 2014-02-04 [2022-11-21] (美國英語). 
  113. ^ Grow, Kory. Robert Smith Explains the Cure's '4:14 Scream' Album. Rolling Stone. 2014-04-01 [2022-11-21] (美國英語). 
  114. ^ Darum nehmen The Cure ein neues Album auf. Rolling Stone. 2018-04-10 [2022-11-21] (de-DE). 
  115. ^ YouTube上的The Cure – Hello Goodbye
  116. ^ Watch The Cure Cover the Beatles' 'Hello, Goodbye'. Rolling Stone. 9 September 2014. 
  117. ^ The Cure's Plainsong featured in a scene in the Marvel movie Ant-Man. Post-Punk in Film. 12 August 2015. 
  118. ^ The Cure perform career-spanning setlist at Robert Smith's Meltdown Festival: Video + Setlist. Consequence of Sound. 25 June 2018 [31 October 2019]. 
  119. ^ Nine Inch Nails, My Bloody Valentine to play Meltdown Festival curated by The Cure's Robert Smith. Consequence of Sound. 6 March 2018 [31 October 2019]. 
  120. ^ O'Connor, Roisin. The Cure to headline BST Hyde Park festival in 2018. The Independent. 12 December 2017 [13 December 2017]. 
  121. ^ This is the full list of Record Store Day 2018 releases. NME. [13 August 2019]. 
  122. ^ The Cure's Robert Smith on Rock Hall Induction and 'F-cking Great' New Album. Rolling Stone. 30 March 2019 [30 March 2019]. 
  123. ^ Reilly, Nick. The Cure's Robert Smith is "intent" on releasing their next album before the end of 2019. NME. 2019-07-05 [2019-07-13] (美國英語). 
  124. ^ The Cure Announces 'Disintegration' 30th Anniversary Shows. iheart.com. 19 Feb 2019 [30 March 2019]. 
  125. ^ Ramirez, Ramon. The Cure delivers another spotless ACL Fest set. Austin360. 2019-10-12 [2019-10-14] (美國英語). 
  126. ^ The Cure Announce New Concert Film Box Set 40 LIVE – CURÆTION-25 + ANNIVERSARY. Pitchfork. 8 August 2019 [31 October 2019] (英語). 
  127. ^ The Cure's Robert Smith says forthcoming 'noise album' will be a solo release. NME. 3 June 2021. 
  128. ^ Robert Smith says the Cure have recorded two new albums. 4 June 2021. 
  129. ^ Kreps, Daniel. The Cure Bassist Simon Gallup Announces Departure From Band. Rolling Stone. 15 August 2021 [17 August 2021]. 
  130. ^ The Cure's Longtime Bassist Simon Gallup Says He's Leaving the Band. Pitchfork. 16 August 2021 [17 August 2021]. 
  131. ^ Breihan, Tom. Simon Gallup Has Apparently Rejoined The Cure. Stereogum. 15 October 2021 [15 October 2021] (英語). 
  132. ^ Trendell, Andrew. Robert Smith just told us The Cure's new album title at the BandLab NME Awards 2022. NME. BandLab Technologies. 2 March 2022 [22 May 2022]. 
  133. ^ Trendell, Andrew. The Cure give us an update on their "relentless" new album – and when to expect it. NME. BandLab Technologies. 19 May 2022 [22 May 2022]. 
  134. ^ Trendell, Andrew. The Cure debut new songs and welcome Perry Bamonte back to band as they kick off 2022 tour. NME. 6 October 2022 [6 October 2022]. 
  135. ^ Geraghty, Hollie. The Cure announce 2023 North American tour. NME. 2023-03-09 [2023-03-15] (英國英語). 
  136. ^ Kaufman, Gil. The Cure's Robert Smith Says Ticketmaster's Verified Fan System Is 'Far From Perfect' as N. American Shows Go on Sale. Billboard. 2023-03-15 [2023-03-15] (美國英語). 
  137. ^ Fu, Eddie. The Cure's Robert Smith addresses problems with Ticketmaster's "far from perfect" system. Consequence. 2023-03-15 [2023-03-15] (美國英語). 
  138. ^ The Cure tried to circumvent Ticketmaster's price gouging. It didn't work. The A.V. Club. 2023-03-15 [2023-03-15] (英語). 
  139. ^ Deville, Chris. The Cure Announce New Album Songs Of A Lost World In Postcards And Hometown Pub Poster. Stereogum. 13 September 2024 [13 September 2024]. 
  140. ^ Trendell, Andrew. The Cure share epic and emotional single ‘Alone’ and announce long-awaited new album ‘Songs Of A Lost World’. NME. 26 September 2024 [26 September 2024]. 
  141. ^ Monroe, Jazz. The Cure Detail First Album in 16 Years, Share New Song “Alone”: Listen. Pitchfork. 26 September 2024 [26 September 2024]. 
  142. ^ Doran, John. The Cure: Selecting the Best for One Side of a C90. The Quietus. 27 October 2008 [20 February 2013]. 
  143. ^ Mason, Stewart. Pornography – The Cure : Songs, Reviews, Credits, Awards : AllMusic. AllMusic. AllRovi. [20 February 2013]. 
  144. ^ McNulty, Bernadette. The Cure: Godfather of Goth Relishes His Power – Telegraph . The Telegraph. 24 March 2008 [26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January 2022). 
  145. ^ Music News – The Latest Music News and Gossip from Yahoo! Music UK & Ireland. Yahoo!. 6 December 2006 [26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February 2008). 
  146. ^ CBC.ca Arts – The Cure cancels North American tour. (原始內容存檔於3 July 2007). 
  147. ^ Greenwald, Andy. The Cure – The Head on the Door. Spin. July 2005. 
  148. ^ Cameron, Keith. It's more Kiss Me than goth. Mojo. No. 129. August 2004: 87. 
  149. ^ Blackwell, Mark; Greer, Jim. Taking The Cure. Spin. June 1992. 
  150. ^ 150.0 150.1 Gore, Joe. The Cure: Confessions of a Pop Mastermind. Guitar Player. September 1992. 
  151.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The Cure – Music Biography, Credits and Discography : AllMusic. AllMusic. AllRovi. [20 February 2013]. 
  152. ^ Apter 2006,第241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