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院實世

洞院實世(日語:洞院実世とういん さねよ Tōin Saneyo,1308年—1358年9月22日)是日本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代公卿,父親是太政大臣洞院公賢日語洞院公賢,弟弟是權大納言洞院實夏日語洞院実夏。實世與北畠親房四條隆資日語四条隆資二條師基日語二条師基等人均是南朝公家大將日語公家大将

洞院 實世
洞院實世
洞院實世(《前賢故實日語前賢故実》)
左大臣南朝
國家日本
時代鎌倉時代末期 - 南北朝時代
主君花園天皇後醍醐天皇後村上天皇
藤原氏
假名とういん さねよ
羅馬拼音Tōin Saneyo
位階從五位下→從五位上→正五位下→從四位下→從四位上→正四位下→正四位上→從三位正三位從二位正二位從一位
世系藤原北家閑院流日語閑院流洞院家日語洞院家
別名與喜左大臣
出生延慶元年(1308年)
逝世正平13年或延文3年8月19日(1358年9月22日)
親屬
父親洞院公賢日語洞院公賢
母親女房日語女房
德大寺實孝日語徳大寺実孝之女
兄弟洞院實夏日語洞院実夏
慈昭
洞院定世
洞院守賢
洞院公世
姊妹正音(德大寺公清日語徳大寺公清正室)
洞院綸子(一條經通日語一条経通正室)
洞院吉子(鷹司師平日語鷹司師平正室)
惠林
安福殿女御崇光天皇後宮)
西園寺實俊日語西園寺実俊
近衛道嗣日語近衛道嗣正室(久良親王日語久良親王養女)
洞院公行
尊悟
理摘
鷹司冬通日語鷹司冬通室(洞院實夏養女)
近衛道嗣日語近衛道嗣正室(洞院實夏養女)

經歷

由於實世的生母身份低微,因此他一度未立為嫡子,與父親公賢表面上也曾經處於父子關係破裂的狀態。後來,他取得後醍醐天皇的信任,參加了由日野資朝日語日野資朝日野俊基日語日野俊基等人舉辦的無禮講日語無礼講[1],在早期便在倒幕運動中擔當指導角色。嘉曆2年(1327年)7月,他獲補任為藏人,翌年11月晉升至參議,位列公卿元德2年(1330年),他轉任權中納言,並且兼任左衛門督日語衛門府檢非違使別當。元弘元年(1331年),他由於參與元弘之亂而被六波羅探題逮捕,並且在不久後被免職,然而在元弘2年或正慶元年(1332年)4月,鎌倉幕府改為處以謹慎日語謹慎,將他困在其父公賢的府邸內。

鎌倉幕府滅亡後,光嚴天皇被廢後,實世復職,並且在後醍醐天皇的建武政權下擔任恩賞方日語恩賞方上卿和雜訴決斷所日語雑訴決断所寄人等要職,權力一時無兩。建武2年(1335年),在鎌倉足利尊氏舉兵,實世作為討伐軍,與尾崎宮日語ショウ王一同前往東山道,但是在12月新田義貞率領的東海道軍在箱根竹之下之戰中戰敗,實世等人亦因而退兵。建武3年(1336年)1月,他與北畠顯家率領奧州軍一同進攻足利氏,成功將尊氏趕出京都,及後5月尊氏再次佔領京都時,實世則與後醍醐天皇一同逃至比叡山。在經歷達5個月的攻防戰後,後醍醐天皇決定離開比叡山,與此同時新田義貞脇屋義助日語脇屋義助等與東宮恆良親王一同抵達北陸地方,進駐了越前金崎城日語金ヶ崎城。在視恆良親王為天皇的北陸朝廷日語北陸朝廷中,實世擔任傳奏日語伝奏,負責發放「綸旨日語綸旨」,但是不久後遭到足利軍攻擊,最終在延元2年或建武4年(1337年)3月城池失守前,與義貞等人逃往杣山城日語杣山城。延元4年或曆應2年(1339年),實世從美濃根尾城(現岐阜縣本巢市中根尾村)進入尾張羽豆崎城(現愛知縣知多郡南知多町),及後經過伊勢伊賀,最終抵達吉野行宮日語吉野行宮南朝政權開始。不久後,他獲任命為權大納言,並且兼任右近衛大將

後村上天皇即位後,實世與四條隆資日語四条隆資一同成為傳奏,並且輔助年幼的後村上天皇,權力僅次於北畠親房。而且,他亦是武者所日語武者所的一員,有份參與有關軍事和領地的事宜。正平4年或貞和5年(1349年)秋天,他前往伊賀,並且在當地組織了隸屬南朝的軍隊[2]。正平6年或觀應2年(1351年)時,他本來奉命以敕使日語勅使的身份前往九州[3]正平一統後,後村上天皇重返京都,當時一度傳出實世會與隆資一同統治京都的謠言[4]。正平7年或觀應3年(1352年)閏2月,他與後村上天皇一同參拜男山八幡宮,同年5月在八幡之戰日語八幡の戦い中,南朝軍大敗,最終實世與其子逃往河內東條(現大阪府柏原市國分日語国分 (柏原市)東條町)。

隆資死後,實世依然負責發佈文書的工作,其後在正平8年或文和2年(1353年)成為大臣後未有再處理文書,並且在及後五年內升至從一位左大臣[5]。正平13年或延文3年(1358年)8月19日,死於水腫,享年51歲。另外,在准敕撰集《新葉和歌集日語新葉和歌集》中收錄了兩首由與喜左大臣創作的和歌,普遍認為此人就是實世[6]

評價

歷史學家佐藤進一日語佐藤進一等人均普遍認為實世對室町幕府主張屬於較為強硬的一派。按《太平記》記載,興國2年或曆應4年(1341年),實世將脇屋義助在北陸不敵足利軍,但是仍然得到後村上天皇賞賜一事與平清盛提拔在富士川之戰中戰敗的平維盛升官相題並論,並且作出批評,此言論遭到四條隆資指責後,實世無法反駁下當場離開[7]。另外,《太平記》亦記載道,在由於受觀應之亂影響而降於南朝的足利直義應該如何處置一事中,二條師基主張即時赦免,但是實世則認為應該將其誅殺[8]。其後,正平一統失敗後,實世亦反對以與楠木氏有關的人作為仲介來進行和平談判[9]。由此可見,實世雖然不太懂得變通,但是在《太平記》中仍然獲評為「大才」,在中巖圓月的漢詩中也獲稱讚為「賢臣」[10]

參考資料

  1. ^ 太平記》巻1「無禮講事付玄慧文談事」
  2. ^ 《阿蘇文書》正平5年10月15日付洞院実世書狀寫
  3. ^ 『阿蘇文書』年未詳5月14日付洞院実世書狀寫。但是最終取消
  4. ^ 園太曆日語園太暦》観応2年11月8日條
  5. ^ 有些說法認為《久米田寺文書》正平12年(1357年)9月17日的公卿評定文中,在群臣一項列出的左大臣便是實世(《大日本史料日語大日本史料》)。
  6. ^ 南朝公卿補任日語南朝公卿補任》和《南山巡狩錄日語南山巡狩録》等。按《南朝編年記略》記載,實世死於長谷寺,並且葬於附近的與喜山,但是真偽不明。
  7. ^ 太平記》巻22「義助被參芳野事隆資卿物語事」
  8. ^ 《太平記》巻28「慧源禪巷南方合體事」
  9. ^ 《園太曆》正平7年5月18日條
  10. ^ 《東海一漚集》「寄前大理藤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