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宗諒
滕宗諒(991年—1047年),字子京,北宋時官員,河南洛陽人。少年為游俠,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曾於任官時,將公使錢用於犒賞士卒而被彈劾,後貶至巴陵。宋人王闢之《澠水燕談錄》稱「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為天下第一。」《宋史》評價:「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
生平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與范仲淹同科進士,授泰州軍事判官,遷當塗(今安徽當塗縣)、邵武(今福建邵武市)知縣。天聖早間(1023年-1032年,此處指1031年前6)騰子京改任大理寺丞。九年(1031年)被貶為閩北邵武知州。明代何喬遠撰寫的《閩書》評價他:「復知邵武軍州事,自任好施予,喜建學,為人尚氣倜儻,清廉無餘財。」
明道元年(1032年)奉調入京,任掌殿中丞。景祐元年(1034年)調尚書祠部員外郎,知信州(今江西上饒市),次年調池州監酒。寶元元年(1038年)調江寧(今江蘇南京)府通判,不久徙湖州(今浙江吳興)知州。康定元年(1040年)官刑部員外郎、職直集賢院、任涇州(今甘肅州涇川北)知州。西夏國主李元昊率部攻入宋境,涇原路安撫副使葛懷敏與部將曹英等犧牲,滕子京徵調農民充役守城,並招募勇士偵察敵情。最後西夏退兵。戰後,滕子京大設牛酒宴犒勞士卒,並以重金優撫其親屬,藉以求得邊境安定。范仲淹以此薦舉滕宗諒任慶州知州。[1]
滕宗諒至慶州後,「處置戎事,甚得機要」,有「諸部屬羌之長千餘人,皆來謁見」,並用三千緡經費犒賞諸羌族酋長。[2]慶曆三年八月,范仲淹入朝任參知政事,主持慶曆變法。是年九月,陝西四路馬步軍都部署、經略安撫招討使鄭戩告發滕子京在涇州濫用錢財,監察御史梁堅彈劾他一「涇州賤買牛驢」、「邠州聲樂數日」、「到任後使過錢十六萬貫」等事,[3]范仲淹極力為滕辯誣,[4]朝廷派燕度前往查勘,宗諒知悉來者為燕度後,則公然銷毀帳簿,而燕度為了羅織滕宗諒的罪名,弄得「枝蔓句追,囚系滿獄,人人嗟怨」。[5]後貶知鳳翔府(今陝西寶雞市境),又貶虢州(今河南靈寶市境)。[6]
御史中丞王拱辰上奏,以為滕「盜用公使錢止削一官,所坐太輕」,甚至向皇帝宣稱,如果不依法辦理,一定辭職,本來要輕判的皇帝於是慶曆四年春,將滕宗諒貶到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陽一帶)。[7]後謫守岳州三年,滕宗諒任內向民間債主們宣告,只要付一筆錢,由政府向欠錢不還者追債,債主們紛紛委託,政府於是賺到了一萬緡,用於重修岳陽樓。[8]縣誌記載,新修的樓臺規模宏大,極為壯麗。滕宗諒寫《與范經略求記書》給范仲淹,請他作記,隨信附送《洞庭秋晚圖》,范仲淹即應邀執筆寫下了名聞遐邇、廣為後世傳誦的《岳陽樓記》一文。
慶曆七年(1047年)初調任蘇州。三個月後,病逝於蘇州任所,享年五十七。葬於蘇州,後其子孫遷葬於青陽縣城南金龜源。
注釋
- ^ 范仲淹,〈舉滕宗諒狀〉,收入《范文正公集》卷18
- ^ 范仲淹在《天章閣待制滕公墓志銘》中云:「御史梁堅奏劾,君用度不節,至本路費庫錢16萬緡。及遣中使檢察,乃君受署之始,諸部屬羌之長千餘人皆來謁見,悉遺勞之,其費僅三千緡,蓋故事也。堅以諸軍月餉並而言之,誣其數爾。」
-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43,慶曆三年九月丁亥:「丁亥,徙知慶州滕宗諒權知鳳翔府。時鄭戩發宗諒前在涇州枉費公用錢十六萬緡,而監察御史梁堅亦劾奏之。詔太常博士燕度往邠州鞫其事。宗諒坐是徙。」
-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43,范仲淹曾兩次上奏曰:「梁堅奏宗諒於涇州賤買人戶牛驢,犒勞軍士。臣竊見去年葛懷敏敗後,向西州官員驚憂,計無所出。涇州無兵,賊已到渭州,宗諒起遣人戶強壯數千人入城防守,時值苦寒,軍情愁慘,得宗諒管設環慶路節次策應軍馬一萬五千人,酒食柴薪並足,眾心大喜。雖未有大功,顯是急難可用之人。所以舉知慶州。倉卒收買牛驢犒軍,縱有虧價,情亦可恕。今日一旦逐之如一小吏,後來主帥,豈敢便宜行事!欲乞朝廷指揮,宗諒止在任句當,委范宗傑在邠州一面勘鞫。如宗諒顯有欺隱入己及乖違大過,臣甘與宗諒同行貶黜。」
- ^ 《涑水紀聞》中說,「君貺雲:『宗諒知涇州(今甘肅涇川),用公使錢無度,為台諫所言,朝廷遣使者鞫之。宗諒聞之,悉焚公使歷。使者至,不能案,朝廷落職徙知岳州。』」
-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46,慶曆四年正月辛未,「降刑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權知鳳翔府滕宗諒為祠部員外郎、知虢州,職如故;引進使、並代副部署張亢為四方館使、本路鈐轄。」
-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46,慶曆四年二月己酉
- ^ 《涑水記聞》卷10:「滕宗諒知岳州,修岳陽樓,不用省庫錢,不斂於民,但榜民間有宿債不肯償者,獻以助官,官為督之。民負債者爭獻之,所得近萬緡。置庫於廳側自掌之,不設主案典籍。樓成,極壯麗,所費甚廣,自入者亦不鮮焉。州人不以為非,皆稱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