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炕(9世紀—10世紀[1]),字凝夢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官員,任內樞密使

潘炕
出生9世紀
唐朝
逝世10世紀[1]
前蜀
職業前蜀官員

背景及效力王建

潘炕出生時間和地點都無載,祖上來自河西地區。潘炕為人有器量,家人不曾看到他喜怒。[2]

武成三年(910年)二月,潘炕在前蜀開國皇帝王建手下任宣徽南院使時,王建之子太子王宗懿和內樞密使唐道襲的衝突公開化,都彈劾對方有罪,王建意圖派唐道襲離開都城成都任山南節度使以化解糾紛,要唐道襲推薦替任者,唐道襲最初提名潘炕的同僚宣徽北院使鄭頊。但鄭頊受到委任的第二天就開始著手調查唐道襲的兄弟們盜用內庫金帛之事。唐道襲驚懼,對王建奏稱鄭頊性格褊急,不可大任。王建聽信了,出鄭頊為果州刺史,任潘炕為內樞密使。[3][4]

永平元年(911年),王建任潘炕為武泰節度使兼侍中,改任其弟宣徽南院使潘峭為內樞密使。[5]潘炕、潘峭同掌機要,號大樞小樞。[6]

三年(913年),已被召回成都的唐道襲和已改名王元膺的王宗懿之間的舊怨白熱化。七夕節前夕,王元膺召諸王大臣宴飲,王建養子集王王宗翰、潘峭、翰林學士承旨毛文錫沒到場。王元膺發怒了,認為是潘峭和毛文錫讓王宗翰疏遠了自己。次日,他向王建彈劾二人離間兄弟,王建起初信了,下令貶逐二人,再任潘炕為內樞密使。但後來,唐道襲彈劾王元膺謀反,兩人最終兵戎相見,唐道襲被殺,但王建在潘炕勸說下面諭大將,王元膺軍崩潰,王元膺本人也被一士兵所殺。[5]

王元膺死後,十月,潘炕一直請求王建立新太子。王建誤以為幼子鄭王王宗衍得絕大多數官員支持,選立為太子。此事後,潘炕稱朝廷無事,請求退休。王建本不同意,但潘炕哭泣再請,王建同意了。但即使潘炕退休了,王建也常派使者諮詢他重要事務。[5][7]

王建死後

光天元年(918年),王建崩,王宗衍繼位,隨即改名王衍。[8]儘管其子內皇城使潘在迎成為王衍的知名狎客之一,潘炕卻沒有回歸朝廷,也沒有他繼續介入國政的記載。[2][9]咸康元年(925年),前蜀被東北鄰國後唐所滅後,[10]潘炕也降後唐,被任為蜀州刺史。[2]大約天成二年(927年),潘炕在夔州刺史任上被罷官。[11]這是史籍對潘炕的最後記載,他的卒年不詳。[1]

軼事

潘炕有一至愛美妾名叫趙解愁,有國色,善為新聲。王建曾來潘炕官邸,對他說:「朕的宮裡沒有她這樣的人。」希望潘炕把她獻給他。潘炕答:「這只是臣下的賤人,不敢讓她玷污了至尊。」潘峭舉西晉石崇和其寵妾綠珠的例子勸他獻出解愁以免災禍,潘炕說:「人生貴在適意,豈能因為怕死而不隨心所欲?」人們因此敬仰他的操守。[2]然而潘炕也正是因為寵愛解愁而得了花柳病[6]

評價

  • 《十國春秋》論曰:兩潘敏於吏事,頗知大體,洵所謂玉友金昆者也。

注釋及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十國春秋·前蜀高祖本紀下》作永平四年(914年)十一月去世,《蜀檮杌》同,且稱卒於內樞密使任上,但與《十國春秋·潘炕傳》《資治通鑑》所載其在前蜀滅亡後仍在世並在後唐為官矛盾,未詳孰是。
  2. ^ 2.0 2.1 2.2 2.3 十國春秋卷四十一
  3.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七
  4. ^ 《十國春秋·前蜀高祖本紀下》作三月事。
  5. ^ 5.0 5.1 5.2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
  6. ^ 6.0 6.1 《蜀檮杌》
  7. ^ 《十國春秋·前蜀高祖本紀下》
  8.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
  9.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二
  10.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四
  11.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