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

中国光学家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男,江蘇吳縣人,生於日本東京,中國光學專家,中國光學界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光學研究及光學儀器製造、特別是國防光學工程事業,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在雷射技術、遙感技術、計量科學、色度標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之一、高科技863計劃的主要倡導者。[1][2]

王大珩
性別
出生(1915-02-26)1915年2月26日
 日本東京
逝世2011年7月21日(2011歲—07—21)(96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經歷

生平

1915年2月26日生於日本東京。1929年至1932年中學時代就讀於禮賢書院。1932年至1936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1937年參加了國民政府的兵工工作,從南京撤退到長沙。

1938年考取第六屆中英庚款公費留學英語Boxer Indemnity Scholarship。1938年至1940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物理系技術光學專業組學習,獲碩士學位。1941年至1942年在英國雪菲爾大學玻璃製造系從事博士研究工作。

1942年至1948年任英國昌司玻璃公司英語Chance Brothers研究實驗部物理師。

1949年3月28日至1951年任大連大學工學院(今大連理工大學)教授,應用物理系主任。1951年至1983年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1956年前為中國科學院儀器館)研究員、所長。1955年5月31日 獲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56年兼任國家十二年科技遠景規劃儀器儀表項目和計量技術項目組長,1957年兼任國家科委儀器儀表專業組長、國家計量局顧問。

1958年8月至1965年2月,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今長春理工大學)創始人,首任院長。在文革有傳言他被關押看守,不過後來領導詢問時,他聲稱是自願掃廁所低調躲過批鬥,動亂期間長春光機所有十人左右不幸犧牲[3]

1978年至1982年,秩序恢復後開始任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校長。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至1983年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院長。1983年至1994年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副主任、主任。1983年至1987年任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主任。

1986年3月與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一起寫信給鄧小平,提出發展中國的高新技術,導致863計劃得以啟動。

1986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選舉產生第三屆全國委員會。6月28日,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推舉其擔任副主席[4][5][6]

1995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並選舉產生第四屆全國委員會。5月27日,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其被選為榮譽委員[7][8][9]

2011年7月21日13時02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家庭

父親王應偉在世紀初曾留學日本,是早期的地球物理和氣象學家。母親周秀清極其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社會兼職

1979年至1991年任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1984年至1995年任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名譽校長。1996年至2011年任哈爾濱理工大學名譽校長。1986年至1992年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理事長、北京市科協主席。

獎項和榮譽

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9月與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共23人一起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參考文獻

  1. ^ “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逝世. [2011-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2. ^ 光华如珩:追记我国光学事业开拓者、“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 [2011-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3). 
  3. ^ 存档副本.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4). 
  4. ^ 中國科協研究室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中國科協研究室. : 94–96. 
  5. ^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408. ISBN 7-80136-318-3. 
  6. ^ 陳建新等主編.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 ISBN 7-5351-1355-9. 
  7. ^ 李方詩等主編. 中国人物年鉴 1992. 北京: 華藝出版社. 1992.10: 475–476. ISBN 7-80039-683-5. 
  8. ^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409–410. ISBN 7-80136-318-3. 
  9. ^ 陳建新等主編.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610. ISBN 7-5351-1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