ㄨㄥˋ,又作甕缸甕器(英語依「甕器」的韓語的音譯為onggi),通常是指陶製,口小肚大的容器。瓮的用途很多,可以用來裝水、醃製梅菜榨菜等等,還可用作骨灰罈。起源於中國,至今儒家文化圈內均在使用。瓮起源於中國,在東亞尤其是朝鮮半島、日本和中國的傳統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國

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一種陶製器皿,它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在距今約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早期的陶瓮,最初是用來儲存糧食、飲水等日常物資的器具。由於其獨特的形狀和良好的密封性,瓮在保存和發酵食物方面表現優越,逐漸成為醃製食品的首選器具。

商周時期,瓮的製作和使用更加廣泛,其功能從單純的儲物擴展到葬禮中的陪葬品和生活日用品。在這一時期的墓葬中,考古學家經常可以找到作為祭祀和盛裝物品的瓮,這也反映了瓮在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儀式中的重要地位。

到了漢唐時期,隨著製陶技術的發展,瓮的製作工藝愈加成熟,不僅形狀更為多樣,還出現了釉面瓮。這些瓮在醃製醬菜、釀酒、儲水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也在民間形成了獨特的使用文化。瓮的密封和透氣特性在這一時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因此在各地的民間食物保存技術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

瓮文化在中國流傳至今,特別是在南方和北方的農村地區,瓮仍然是製作傳統發酵食品、儲存水和糧食的重要容器。[1]

日本

瓮在日本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中國文化影響的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瓮的製作和使用在這一時期進入日本,最初作為儲存糧食、發酵食品和水的容器。彌生文化中的陶器多為日常生活設計,其中的瓮與中國的儲存器具相似,反映了早期日本與中國的文化交流。

奈良平安時代(710-1185年),瓮的製作逐漸演變為更具日本特色的陶器器物。日本工匠發展了獨特的燒制工藝,逐漸形成了地域性的瓮器風格。例如,信樂燒[2]常滑燒[3]等地方瓮以其厚重質感和耐用性著稱,用於存放味噌、醬油、清酒等發酵食品。這種本地化的瓮不僅用於儲存,還適應了日本濕潤的氣候,有助於發酵食品的穩定保存。

江戶時代(1603-1868年),瓮在日本家庭中十分普遍。隨著醬油、味噌和日本酒的普及,瓮器成為傳統發酵食品的主要容器。日本各地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制瓮工藝,如有田燒、備前燒等,豐富了瓮在日本的地域特色和藝術性。瓮器也在茶道和園藝中獲得廣泛應用,成為裝飾性器具,反映了日本對日常器物美感的追求。

如今,傳統瓮器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仍有使用,特別是在保留傳統飲食文化的地區,例如存放味噌或泡菜。

朝鮮半島

在朝鮮半島,瓮(옹기,onggi)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其使用可以追溯至三國時代(約公元1-7世紀)。瓮的製作在這一時期已經開始並廣泛用於儲存和發酵食品,如醬菜、醬油和大醬。隨著時間推移,朝鮮瓮的工藝逐漸精湛,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形狀和製作方法。瓮器在朝鮮的使用也受到中國陶瓮文化的影響,但在材料和功能上進行了本土化適應,使其更適合朝鮮的氣候和食物需求。

在朝鮮王朝時期(1392-1897年),瓮器的使用達到了高峰。這一時期的瓮器主要分為兩種:黑瓮和褐瓮[4],分別用於儲存醬油、大醬和泡菜等發酵食品。由於朝鮮氣候潮濕,瓮器的透氣性在發酵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能夠促進細菌的活動並防止食物腐壞。因此,瓮不僅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成為一種傳統手工藝品,體現了朝鮮人的生活方式。

如今,傳統的瓮在朝鮮半島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農村家庭中,仍然使用瓮來儲存大醬、辣椒醬和泡菜。每年冬季製作泡菜的傳統(稱為「김장[5]」或「冬藏」)中,瓮器是不可或缺的容器,象徵著朝鮮民族對傳統食品保存和發酵技術的延續與珍視。

延伸閱讀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甕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另見

瓮水(一瓮所裝的水);瓮問(瓮下);瓮牖(以破瓮為窗,指貧寒之家);瓮頭春(酒瓮的口);瓮天蠡海(自瓮窺天,以瓢測海。喻識見知淺

  1. ^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www.uch-china.com. [2024-10-26]. 
  2. ^ Shigaraki ware - Takumi Japan Online. Takumi Japan. [2024-10-26] (英語). 
  3. ^ 常滑烧是什么?既有“日本紫砂”之称又可叫“朱泥” - Aito陶瓷中国站官网. www.aitobuy.com. [2024-10-26]. 
  4. ^ 李庚娥. 淺談庶民文化傳承下的韓國甕器. 藝術論文集刊. 2011-10-01, (6&17). doi:10.29480/CPAR.201110.0002. 
  5. ^ 우리는 언제까지 김장을 할까? - 국립민속박물관. webzine.nfm.go.kr. 2016-11-30 [2024-10-26] (ko-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