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年序幕

林德·沃德所作的無字小說

百萬年序幕:木刻版畫本》(英語:Prelude to a Million Years: A Book of Wood Engravings)是一部由美國藝術家林德·沃德英語Lynd Ward(1905-1985年)於1933年創作的無字小說,當中包含30幅木刻畫英語Wood engraving。該作品是沃德創作的六部無字小說中的第四部作品,以一種沃德於歐洲學習木刻術英語Wood engraving期間發現,並受法朗士·麥綏萊勒奧托·努克爾英語Otto Nückel的作品影響下鑽研的風格創作。這個象徵豐富的故事講述一個追求理想之美的雕塑家,但這個雕塑家忽視其鄰居在大蕭條深處掙扎的現實。與沃德早期受德國表現主義影響的藝術作品相比,該作品中的版畫採用了較柔和的裝飾藝術風格。

主人翁俯在其作品上。

背景

林德·沃德英語Lynd Ward(1905-1985年)是循道宗牧師、社會活動家哈里·F·沃德英語Harry F. Ward(1873-1966年)的兒子。在沃德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年輕的沃德在其作品中表現出他父親對社會不公感興趣的影響。[1]1926年,沃德與作家梅·麥克尼爾英語May McNeer結婚,二人及後前往歐洲,[2]惟沃德曾於德國萊比錫花費一年時間學習木刻術英語Wood engraving。他於當地曾接觸德國表現主義藝術,並曾閱讀法蘭德斯木刻藝術家法朗士·麥綏萊勒(1889-1972年)的無字小說作品《太陽英語The Sun (wordless novel)[a](1919年)。[3]

其後,沃德重返美國,並當一名自由插畫師。1929年,他在紐約城偶然看到德國藝術家奧托·努克爾英語Otto Nückel的無字小說《命運[b](1926年)。[3]該作品令沃德獲取靈感以創作一部屬於自己的無字小說——《上帝之人》(1929年),[3]及後他亦著有《狂人之鼓》(1930年)[4]和《野外朝聖》(1932年)[5]。1931年12月,沃德和麥克尼爾為Equinox Cooperative Press的九位聯合創辦人之二,並致力於親自參與書籍編纂工作。[6]

內容與風格

該書以一段夢境片段揭開帷幕——一個雕塑家在一朵象徵「美」的花前崇拜。雕塑家努力在一個理想化女子的雕塑中捕捉自身對美的看法。在他對藝術的追求中,他忽略了其周遭的現實,以及1930年代大蕭條對他所遇到的人所帶來的損失——一個遭丈夫揍打的鄰居、[7]充滿暴力的社會抗議、主張武力外交的英語Jingoism國家主義者,以及酗酒。當他回到其雕塑室嘗試逃避這一切時,卻遭火焰所吞沒。[8]

沃德於作品中重提於首部無字小說《上帝之人》(1929年)所探索的主題——在文化衰落中的藝術家,[8]並打算透過該作品評論大蕭條時期如何影響自《上》以來的形勢:無休止的裁員、罷工、停工和政治炒作往往於新聞報道中被提及。對沃德而言,「無可避免,公民的兩極分化開始了」。[9]

沃德在該書採用一種較柔和的裝飾藝術風格,與早期作品中採用、稜角分明的德國表現主義風格有所不同。[10]他在全書中使用不同的象徵,例如以旋轉的蜘蛛網表達時光流逝、以消防栓流露街頭暴亂的情緒、[7]以高聳的城市建築象徵資本主義,及以旗幟象徵愛國主義等。[11]花是全書中最重要的象徵,代表著藝術家對「美」孜孜不倦的追求,但他對周遭的騷動卻無動於衷。[7]

製作、出版與評價

沃德為該書製作了30幅木刻畫英語Wood engraving[11]大小由5乘3英寸(12.7乘7.6公分)至514314英寸(13.3乘8.3公分)不等。[12]該書於1933年由Equinox Cooperative Press(即沃德聯合創辦的書籍編纂合作社)出版,[13]而其初版亦為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本書籍——印量僅920本,且透過印刷原始雕版而成。[14]該書的法式摺頁及金箔書脊均由手工裝訂而成。該書定價適中,[8]銷量甚佳,亦為出版社帶來營利,以維持該社的其他書籍出版計畫。[14]

該書的評價毀譽參半。評論家E·L·廷克(E. L. Tinker)欣賞沃德的視覺技巧,但因沃德常常重複故事情節而感到不屑——主人翁「對社會不公的反抗、他對性的痴迷、其屈服蕩婦後的自我厭惡,以及其最後的幻滅」。木刻師約翰·德波爾英語John DePol認為《百萬年序幕》是其最愛的沃德無字小說作品。[15]

註釋

  1. ^ 德語:Die Sonne
  2. ^ 德語:Schicksal : eine Geschichte in Bildern

參考資料

  1. ^ Beronä 2008,第41頁.
  2. ^ Spiegelman 2010b,第803–804頁.
  3. ^ 3.0 3.1 3.2 Spiegelman 2010b,第804–805頁.
  4. ^ Spiegelman 2010a,第xiv–xv頁.
  5. ^ Spiegelman 2010a,第xvi頁.
  6. ^ Spiegelman 2010b,第807頁.
  7. ^ 7.0 7.1 7.2 Ward & Beronä 2010,第iv頁.
  8. ^ 8.0 8.1 8.2 Spiegelman 2010a,第xix頁.
  9. ^ Herb 2010.
  10. ^ Volz 2003,第85頁.
  11. ^ 11.0 11.1 Beronä 2008,第64頁.
  12. ^ Beronä 2008,第248頁.
  13. ^ Beronä 2008,第70頁.
  14. ^ 14.0 14.1 Ward & Beronä 2010,第iii頁.
  15. ^ Ward & Beronä 2010,第iv–v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