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東陵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王陵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1986年被發現的,其發現對於秦陵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材料。其位於驪山西麓的山坡地帶,南起洪慶溝,北至武家溝,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據考古調查,其為戰國時期咸陽畢陌陵園之後,秦始皇陵之前的秦國王室墓葬。

秦東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
分類古墓葬
時代戰國
編號6-284
認定時間2006年

發現及得名

1986年,臨潼縣文管會對韓峪鄉范家村北夯土遺址進行了調查鑽探,發現其為一處大型秦國王陵園,到1988年,先後在此發現四處秦公陵園。根據陵園建制,出土文物和《史記》記載,認定其為秦東陵。 秦東陵得名是與雍城三畤原的秦公諸陵相對而言,即按照其方位對其王室陵園的命名。戰國後期,由於秦國國都東遷,秦公陵園也逐漸東移。秦東陵因其地處關中東部,在秦國國都咸陽之東,故名。

布局及形制

一號陵園依山而建,地勢東高西低,前瀕灞河,後臨驪山。其範圍東達范家莊的人工濠溝,西至洞北村西德小峪河,南及小峪溝,北到武家坡村南的無名溝。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4000米,南北寬1800米,面積7200000平方米。 二號陵園位於一號陵園東北方1.5公里處,即臨潼縣韓峪鄉范家村北。地形自東向西大約為30°斜坡。其範圍東達北溝村,西至棗園村,南及三家村北無名溝,北到武家溝。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150000平方米。 三號陵園位於一號陵園西側偏北,與二號陵東西相望。東西長280米,南北寬180米,面積50400平方米。 四號陵園位於韓峪鄉西南的馬敘村,地勢東高西低,東北方和一號陵隔河對應,東達馬斜村,西至染房村,南及井深溝,北到小峪河南岸。面積800000平方米。

墓葬特點
墓葬形制 陪葬坑與陪葬墓 隍壕設施 建築遺址
一號陵主墓是兩座並列的亞字形大墓。墓頂有封土堆,現存高2-4米,東西長250米,南北寬150米。兩墓形制及大小大致相同,南北行列,相距40米。二號陵園有中字形大墓一座,甲字形大墓三座。有兩座甲字形大墓合建一座陵冢。三號陵有中字形墓一座,墓有封土堆,現存5米,東西長105米,東墓道長31米,西墓道長46米,墓室為20×26米。四號陵東西長960米,南北寬500米,面積480000平方米。 一號陵有兩座陪葬坑和兩處陪葬墓區。二號陵有陪葬坑一座和兩處陪葬墓區。三號陵有陪葬墓一處。四號陵有兩處陪葬墓和一處小型墓群。 一號陵的隍壕是由東邊的人工壕溝與南北西三面的自然壕溝組成。二號陵深7米,上口寬15米。三號陵利用自然壕溝為隍壕,東、南兩側為人工開鑿隍壕。四號陵除北面人工修建外,東、西、南三面利用自然溝壑。 一號陵有地面建築四處。二號陵有地面建築一處。三號陵有兩處建築遺址。四號陵有建築遺址兩處。

墓主

秦東陵是個大的墓葬區,埋葬著秦悼太子以後到秦始皇之前的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宣太后等著名人物。[1]

建築特點

建築特點
陵園選址與方向 陵園布局特點 墓葬形制 寢殿修建
各陵均分布於國都以南的山地,多座西朝東 各陵平面布局均為長方形,採用隍壕設施 各陵主墓東西並列,均有四出墓道,呈亞字形 各陵封土附近均建有寢殿

注釋

  1. ^ 考古與文物. 秦东陵刍议. [2000年03期].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