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帕夏·索科洛維奇橋

世界文化遗产

穆罕默德·帕夏·索科洛維奇橋波士尼亞語Most Mehmed-paše Sokolovića土耳其語Sokullu Mehmet Paşa Köprüsü),是位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塞族共和國維舍格勒,橫跨在德里納河上的一座古橋。此橋建成於1577年,是由鄂圖曼帝國的著名建築師科查·米馬爾·希南在帝國大維齊爾索庫魯·穆罕默德帕夏的命令下設計建造,故此得名。200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維舍格勒的穆罕默德·帕夏·索科洛維奇橋
世界遺產
穆罕默德·帕夏·索科洛維奇橋
位置 波赫歐洲和北美地區
標準文化:(ii)(iv)
參考編碼1260
登錄年份2007年(第31屆會議

歷史

 
位於橋中心的紀念標誌

鄂圖曼帝國大維齊爾索庫魯·穆罕默德帕夏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三位蘇丹治下長期負責帝國的政務,努力保持著帝國穩定和經濟繁榮。他下令在帝國各地建造紀念建築,此橋就是一個當地貿易和繁榮的標誌。1571年開始建設此橋,1577年建成,後曾於1664、1875年和1911年大修。一戰中有三個橋拱被毀,1939-40年修復;二戰中又有五個橋拱被毀,1950-1952年重修。

1945年伊沃·安德里奇發表了《德里納河上的橋[1],以穆罕默德·帕夏·索科洛維奇橋的興廢,追述了16世紀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波士尼亞在鄂圖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占領下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當地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所進行的英勇鬥爭。1992-95年的波赫內戰中,發生了維舍格勒屠殺,其中有大量的波士尼亞居民被塞族共和國軍隊殺害於此橋[2]

2003年起,為了保護古橋,橋上禁止交通,交通的責任由1986年在下游大約一公里外的位置建造的新橋擔任。最近,土耳其國際聯合和發展理事會募集了350萬歐元用於大橋的重建。2010年4月19日,理事會的代表 ,塞族共和國文化部長和維舍格勒社區代表簽署了重修大橋的協議[3]

特徵

穆罕默德·帕夏·索克洛維奇橋是土耳其風格的紀念建築和土木工程的巔峰之作。大橋共有11個石拱,每個跨度11至15米,德里那河左岸的入口斜坡處有 四個拱門。橋身長179.50米。此橋是奧斯曼時期最著名的建築師和工程師米瑪·思南的代表作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遺產介紹中評價它:「本處遺產比例結構優美,氣勢宏偉壯觀,體現著此類建築的獨特魅力。」[4]

參考資料

  1. ^ Wayne S. Vucinich (編). Ivo Andrić Revisited: The Bridge Still Stands (PDF).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9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5-27). 
  2. ^ ICTY: Milan Lukić and Sredoje Lukić judgement (PDF). [2012-07-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01). 
  3. ^ Culture and Sports: Turkish agency sponsors repairs to Ottoman bridge. SETimes. 21 April 2010 [23 April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8). 
  4. ^ 存档副本. [2012-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