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慶府宋代夔州路的一個

紹定元年(1228年),由黔州[1][2]升格為府,府治在今重慶市彭水縣。1291年升總管府。轄彭水縣(嘉祐八年,併入洪杜縣洋水縣都濡縣信寧縣四縣)、黔江縣二縣及南寧州遠州犍州清州蔣州矩州[3]蠻州襲州峩州邦州鶴州勞州義州福州儒州令州郝州普寧州緣州那州鸞州絲州邛州敷州晃州侯州焚州添州瑤州雙城州訓州卿州[4]茂龍州整州樂善州撫水州思元州逸州思州南平州勳州姜州稜州鴻州和武州暉州亮州[5]鼓州懸州四十九州,南渡後羈縻州五十六[6]。元代仍置[7],明初廢。

註釋

  1. ^ 「黔州下都督府,隋黔安郡。武德元年,改為黔州,領彭水都上石城三縣。二年,又分置盈隆洪杜相永萬資四縣。貞觀四年,置都督府,督等州。其年,以相永萬資二縣置費州,以都上分置夷州。十年,以思州高富來屬。十一年,又以高富夷州,以智州信寧來屬。今督十五州。其年,罷都督府。置莊州都督。景龍四年廢,以播州為都督。先天二年廢,復以黔州為都督。天寶元年,改黔州為黔中郡,依舊都督九州。又領)、)、)、普寧筏龍茷龍茂龍)、)、撫次水撫水)、思源南平⿱龍小)等五十州。皆羈縻,寄治山谷。乾元元年,復以黔中郡為黔州都督府。舊領縣五,戶五千九百一十三,口二萬七千四百三十三。天寶縣六,戶四千二百七十,口二萬四千二百四。在京師南三千一百九十三里,至東都三千二百七十一里。彭水,漢酉陽縣,屬武陵郡。吳分酉陽置黔陽郡。隋於郡置彭水縣。周置奉州,尋為黔州。貞觀四年,於州置都督府。黔江,隋分黔陽縣石城縣。天寶元年,改為黔江。洪杜,武德二年,分置洪杜縣,治洪杜溪。麟德二年,移治龔湍。洋水 武德二年,分彭水於巴江西置盈隆縣。先天元年,改為盈川。天寶元年,改為洋水。信寧,隋置信安縣,取界內山名。武德二年,改為信寧。武德五年,屬義州。州廢來屬。都濡,貞觀二十年,分盈隆縣置」。《舊唐書》卷四十志第二十地理三/十道郡國三/江南道/江南西道/黔州下都督府
  2. ^ 「諸蠻州五十一。牂州,武德三年以牂柯首領謝龍羽地置,四年更名柯州,後復故名。初,牂、琰、莊、充、應、矩六州皆為下州,開元中降牂、琰、莊為羈縻,天寶三載又降充、應、矩為羈縻。縣三:建安賓化新興建安,本牂柯,武德二年更名。新興與州同置。琰州,貞觀四年置。縣五:武侯望江應江始安東南。貞觀中又領隆昆琰川二縣,後省。莊州,本南壽州,貞觀三年以南謝蠻首領謝彊地置,四年更名,十一年為都督府,景龍二年罷都督。故隋牂柯郡地。南百里有桂嶺關。縣七:石牛南陽輕水多樂樂安石城新安。貞觀中又領清蘭,後省。充州。武德三年以牂柯蠻別部置,縣七:平蠻東停韶明牂柯東陵辰水思王應州。貞觀三年以東謝首領謝元深地置,縣五:都尚婆覽應江陁隆羅恭矩州。武德四年置。明州。貞觀中以西趙首領趙磨酋地置。蒍州勞州羲州福州犍州邦州清州峩州蠻州,縣一:巴江𰎼州,𰎼一作「鼓」。濡州琳州,縣三:多梅古陽多奉鸞州令州那州暉州都州總州,咸亨三年,昆明十四姓率戶二萬內屬分置。敦州。咸亨三年析內屬昆明部置,縣六:武寧溝水古質昆川叢燕孤雲殷州,咸亨三年析昆明部置,後廢。開元十五年分戎州復置,後又廢。貞元二年,節度使韋皋表復置。故南漢(疑當作「南溪」)之境也。縣五:殷川東公龍原韋川賓川。初與敦州皆隸戎州都督,後來屬。候州晃州樊州稜州添州普寧州功州亮州茂龍州延州訓州卿州,貞觀十五年置。雙城州整州懸州撫水州,縣四:撫水古勞多蓬京水思源州逸州南平州勳州襲州寶州,萬歲通天二年以昆明夷內附置。姜州鴻州,縣五:樂鴻思翁都部新庭臨川。右隸黔州都督府,《新唐書》卷四十三下志第三十三下地理七下/羈縻州/江南道/諸蠻/黔州都督府
  3. ^ 《宋史》作「知州」;《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寰宇記》卷120、《輿地紀勝》卷176作「矩州」;《九域志》卷10作「短州」
  4. ^ 《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寰宇記》卷120、《九域志》卷10作「卿州」;《宋史》卷八十九作「鄉州」
  5. ^ 《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寰宇記》卷120、《九域志》卷10作「亮州」;《宋史》卷八十九作「毫州」
  6. ^ 「紹慶府,下,本黔州黔中郡,軍事,武泰軍節度。紹定元年,升府。紹熙三年,移巡檢治增潭。元豐戶二千八百四十八。貢硃砂、蠟。縣二:彭水,中。嘉祐八年,廢洪杜、洋水、都濡、信寧四縣入焉。有洪杜、小洞、界山、難溪四砦。紹興二年,以元隸珍州戶四十九還隸。黔江。下。有白石、門闌、佐水、永安、安樂、雙洪、射營、右水、蠻塚、浴水、潛平、鹿角、萬就、六堡、白水、土溪、小溪、石柱、高望、木孔、東流、李昌、僕射、相陽、小村、石門、茆田、木柵、虎眼二十九砦。羈縻州四十九。南寧州、遠州、犍州、清州、蔣州、知州、蠻州、襲州、峩州、邦州、鶴州、勞州、義州、福州、儒州、令州、郝州、普寧州、緣州、那州、鸞州、絲州、邛州、敷州、晃州、侯州、焚州、添州、瑤州、雙城州、訓州、鄉州、茂龍州、整州、樂善州、撫水州、思元州、逸州、思州、南平州、勳州、姜州、稜州、鴻州、和武州、暉州、毫州、鼓州、懸州。南渡後,羈縻州五十六」。《宋史》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夔州路紹慶府
  7. ^ 「紹慶府,下。唐黔州,又黔中郡。宋升為紹慶府。元至元二十年,仍置府。戶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一萬五千一百八十九。至元二十七年數。領縣二: 彭水,下。黔江。下」,《元史》卷六十志第十二/地理三/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紹慶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