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

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荷蘭語Johan van Oldenbarnevelt發音:[ˈjoːɦɑɱ vɑn ɔldə(m)ˈbɑrnəvɛlt],1547-1619年5月13日),尼德蘭七省共和國律師、政治家、開國元勛之一,荷蘭東印度公司聯合創始人。在1596年英法荷三國同盟的締結中,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起到了關鍵作用。荷蘭首相馬克·呂特認為他是荷蘭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1][2][3]後因政治、宗教鬥爭被拿騷的毛里茨處決。[4]

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像

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出生在阿默斯福特[5],最初於海牙擔任荷蘭省上訴法院律師。1572年,荷蘭、澤蘭二省驅逐了西班牙統治者,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便選擇投身於荷蘭獨立運動。1576年,擔任鹿特丹領俸人(荷蘭語Pensionaris,低地國家特有的行政職位)。1578年,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參與協調了烏特勒支同盟。1585年,出使英格蘭,向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獻上荷蘭主權,嘗試請求她成為荷蘭君主。女王拒絕了這一請求,但決定出兵幫助尼德蘭反抗西班牙。1586年,擔任荷蘭省長,在背後支持年輕的毛里茨,在戰爭動員、物資保障方面做出了極大貢獻並實際負責外交事務。1596年,他成功使尼德蘭與英國、法國締結了同盟。[1][5]

1600年,他堅持要求毛里茨攻下敦刻爾克,毛里茨對此頗有微詞,但還是取得了成功。1609年,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使尼德蘭與西班牙的腓力二世達成了十二年停戰協議,但這一和約觸怒了拿騷的毛里茨,後者想要徹底在尼德蘭擊敗西班牙人的勢力,而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則認為沒有必要。隨後兩人由於不同的宗教立場而分道揚鑣。毛里茨支持正統的歸正宗、加爾文主義,而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則支持當時荷蘭歸正宗的抗辯派(又稱阿民念主義)。這種宗教對立不僅是形式上的,1618年,毛里茨發動政變,同年8月23日,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遭到逮捕,旋即於1619年5月13日在海牙被處死,年71歲。[6][5]

參考來源

  1. ^ 1.0 1.1 Johan van Oldenbarnevelt.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19-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6). 
  2. ^ Museum de Gevangenpoort. Why Johan van Oldenbarnevelt was beheaded, despite being one of the greatest statesmen in Dutch history. [2019-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6). 
  3. ^ Haags Historisch Museum: Johan van Oldenbarnevelt. [2019-11-20]. 
  4. ^ Van Deursen, A.Th. (1974). Bavianen en slijkgeuzen: Kerk en kerkvolk ten tijde van Maurits en Oldenbarnevelt. Van Gorcum & Co.
  5. ^ 5.0 5.1 5.2 Frank de Hoog. A State Beheaded: The Political Fall of Land’s Advocate Johan van Oldenbarnevelt. The Low Coutries. 2019-10-05 [201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0). 
  6. ^ Johan van Oldenbarnevelt. [201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