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T-10-1

聯盟T-10-1(俄語:Союз Т-10-1),又稱聯盟T-10A(俄語:Союз Т-10А),是1983年蘇聯的載人宇宙飛船聯盟號飛船的一次失敗發射。這也是逃逸塔在載人太空飛行發射中第一次實際運行[2]:203-204

聯盟T-10-1
任務類型禮炮7號對接
營運方蘇聯太空計畫
任務時長5分鐘13秒
太空載具屬性
太空載具聯盟7K-ST型 No.16L
太空載具類型聯盟7K-ST型英語Soyuz-T
發射質量6850 kg
著陸質量2500 kg
人員
人數2
乘組成員弗拉基米爾·季托夫
根納季·斯特列卡洛夫
呼號Океан(Ocean,海洋)
任務開始
發射日期1983年9月26日 19:37:49 (UTC)
運載火箭聯盟U型運載火箭英語Soyuz-U
發射場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 陣地1/5[1]
任務結束
著陸日期1983年9月26日 19:43:02 (UTC)
著陸地點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發射台4公里外)
軌道參數
參照系地心軌道
軌域近地軌道
傾角51.6°
週期90分鐘
禮炮7號對接
dock尾部(計畫)
← 聯盟T-9英語Soyuz T-9
聯盟T-10英語Soyuz T-10 →

飛船

聯盟T-10-1飛船為聯盟T型英語Soyuz-T(11F732系列)。該系列最早可追溯到計畫對接軍用太空站的聯盟7K-S型載人飛船[註 1],在製造了三艘飛船[註 2]後,飛船被調整作為太空站運輸器,因此進行了大幅改進,被命名為聯盟7K-ST型[3]:334-339

本次任務原計畫使用編號為15L的飛船[註 3],但由於此前使用編號為14L的飛船的聯盟T-9英語Soyuz T-9發生了一塊太陽能電池板失效、不能展開的故障,編號為15L的飛船被從拜科努爾運回能源聯合體進行額外檢查。最終本次任務使用的是編號為16L的飛船,發射時間也因此從8月推遲到9月[3]:363-365

因此次任務沒有入軌,蘇聯沒有命名正式的飛行編號,次年2月執行的替代任務被稱為聯盟T-10英語Soyuz T-10(俄語:Союз T-10[註 4]。西方一般將本次任務稱為聯盟T-10-1或者聯盟T-10A[3]:368

乘組

本次任務的指令長季托夫與飛航工程師斯特列卡洛夫此前在1983年4月共同執行了聯盟T-8英語Soyuz T-8任務。斯特列卡洛夫在1980年11月還執行過聯盟T-3英語Soyuz T-3任務。

崗位英語Astronaut ranks and positions 太空人
指令長   弗拉基米爾·季托夫
第二次飛行
飛航工程師   根納季·斯特列卡洛夫
第三次飛行


任務概況

 
逃逸塔將飛船帶離火箭

1983年9月26日,季托夫與斯特列卡洛夫入選發射乘組。飛船預計於當地時間27日0時38分(協調世界時26日19時38分)發射。按計畫飛船與禮炮7號對接後,乘組將於搭載聯盟T-9英語Soyuz T-9發射的弗拉基米爾·拉霍夫英語Vladimir Lyakhov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夫共度兩周,然後接替駐守禮炮7號[3]:365

9月26日21時左右,兩名太空人進入飛船。發射前90秒,供應火箭推進器燃料的閥門不能關閉,隨後推進劑發生洩漏並很快起火。地面控制人員按程序啟動逃逸系統,從發射指揮發現火情到逃逸系統被激活僅用時11.2秒,在逃逸系統激活前1秒火箭已經開始倒塌。逃逸系統啟動後,逃逸塔的固體火箭立即點火併將飛船帶離火箭。飛船的垂直速度在3秒後達到一馬赫,此時飛船已來到950米的高度,乘員最高承受了14至15個G的過載。發射台上的火箭在飛船被帶離後6秒爆炸。逃逸塔的固體火箭燃盡後,飛船返回艙與整流罩分離,打開備用傘,在離發射台4公里處著陸,隨後搜救隊救走乘組。發射台爆炸後燃燒了20個小時[3]:365-368[2]:187

後續

美國通過偵察衛星發現了火箭爆炸,並於10月1日由《華盛頓郵報》進行了報道[4]。蘇聯官方直至一個月後在布達佩斯舉行的國際宇航聯合會大會上才正式披露了此次任務的相關資訊,表示安全系統成功運行、兩名乘員生還。直到1986年1月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後,蘇聯才報道了更多關於聯盟T-10-1任務的資訊,並將其形容為「一個蘇聯挑戰者號事故」[3]:368

因計畫於聯盟T-9進行乘員輪換的此次任務沒有成功,聯盟T-9被迫超過原計畫的停留期限,共實際在軌飛行149天,原計畫由此次任務乘組執行的展開禮炮7號附加太陽能電池板任務也由聯盟T-9乘組執行[3]:369。作為此次任務替代的聯盟T-10英語Soyuz T-10於次年2月8日發射,修復了此前進步17號英語Progress 17造成的禮炮7號氧化劑輸送管道破裂,飛船指令長列昂尼德·基茲姆英語Leonid Kizim與飛航工程師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以236天22小時50分鐘的時長打破持續在軌的世界紀錄[3]:370-372

此次事故炸毀了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一號發射場,蘇聯花費了數億美元進行維修,直至同年12月27日才得以執行新的發射任務[註 5],隨後的數次載人太空飛行任務均轉移至31號發射場發射[5]

參見

  • 聯盟18A:1975年失敗的發射任務,乘組通過返回艙返回
  • 聯盟MS-10:2018年失敗的發射任務,乘組通過返回艙返回

注釋

  1. ^ 「S」意為「專用的」,即軍用。
  2. ^ 分別為1974年8月6日發射的宇宙670號英語Kosmos 670、1975年9月29日發射的宇宙772號英語Kosmos 772、1976年11月26日發射的宇宙869號英語Kosmos 869
  3. ^ 「L」意為與模型或測試樣機不同,可用於飛行任務。
  4. ^ 使用編號為15L的飛船[3]:511
  5. ^ 即宇宙1516號。

參考資料

  1. ^ Mark Wade. Baikonur LC1. Encyclopedia Astronautica. [2022-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8) (英語). 
  2. ^ 2.0 2.1 戴維·J·謝勒; 曹曉勇. 空间救援:确保载人航天飞行的安全 1. 北京: 中國宇航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159-1148-9.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R·D·霍爾; 戴維·J·謝勒; 周曉飛. 联盟号飞船. 北京: 中國宇航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159-0585-3. 
  4. ^ 張希舜. 联盟T-10爆炸的情报来源及苏美飞船救生措施. 國外空間動態. 1984, (02): 4-5+3. 
  5. ^ Mark Wade. Baikonur LC31. Encyclopedia Astronautica. [2022-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