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饒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聯饒鎮
坐標:23°43′39″N 116°58′58″E / 23.72752°N 116.98287°E / 23.72752; 116.98287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饒平縣
村級區劃單位數
人口
 • 總計28,609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44 51 22 119
電話區號+86 (0)768

行政區劃

聯饒鎮下轄以下地區:[2]

上寨村、​群力村、​潮劉村、​新寮村、​新陂村、​古篤村、​山門村、​葛口村、​膠墩村、​下寨村、​後葛村、​光隴村、​赤嶺村、​宅畔村、​高東村、​下饒村、​深塗村、​洋東村、​鳳山樓村、​春光村、​星光村、​赤坑村、​暗井村和城崗村。

語言

聯饒鎮通行潮州話

信仰

東寨村 

西潮坑村

星光村

姓氏由來

莊姓, 聯饒冠隴村莊姓居民是清順治九年(1652年)從普寧縣莊隴鄉遷徙入饒的。先袓居福建泉州晉江桃源村。

林姓, 先祖林維福(唐九牧林蒙後裔),居漳州,為林氏「九牧」橫州派系之十七代孫,原籍漳州府龍溪縣(即今漳州市龍文區步文鎮)蓮池。南宋末年,元軍南侵,局勢動盪,初居石壁,後卜居詔安含英。明末時林氏先民從福建詔安橋東鎮含英鄉遷聯饒東寨村定居。此地昔時為海邊,周邊一帶統稱潮坑,船隻在此靠攏,故稱「船地」。

林姓, 黃岡林氏始祖梅江【梅崗】公,乃東井公次子,原籍福建莆田東井,後入廣東潮州饒平。生於南宋終於元,享壽八十歲,生四子,長子文惠是本系祖,子孫派衍於黃岡城內,黃岡林厝埭,聯饒古篤,聯饒新寮,錢東峙頭,樟溪下院,海山,澄海之南灣,北灣及海豐,陸豐等地。

林姓, 明朝正德年間,因林氏祖先林文康的子孫—六世林茂成第四子由福建省詔安縣溪東(現詔安縣霞葛鎮南陂村)移居遷徙廣東饒平聯饒鎮新陂村開基,並在這裡繁衍生息而形成。創村時,因祖先為祖籍南陂派系子孫,為了不忘「南陂」紀念故里,因故取名新陂。

劉姓, 明末清初劉氏先民從福建省詔安縣遷聯饒劉厝創村。因是劉氏創村,故取名劉厝,村中建有土樓寨和平樓,故別名為和平樓村。代表性民居有方形土樓寨—劉厝村樓(又名和平樓),該樓始建於清末,外周長250米,樓內有66個房間。該樓保存較好,仍有部分村民居住其中。

劉姓, 先祖從福建省前厝寮遷移廣東饒平聯饒林厝寮村安居置業。

劉姓, 先祖從廣東饒平饒洋鎮石井鄉後厝村遷移饒平聯饒鎮林厝寮村安居置業。

謝姓, 開饒始祖 謝福全於元末明初間,從福建漳州小靖(今詔安秀篆)遷移海陽,開創橫溪(今饒平新豐鎮)。福全派下有饒平黃岡、聯饒、樟溪、新圩、錢東、高堂、大埕;潮安、澄海、潮陽、普寧、豐順等。明萬曆六年(1578)謝氏先民從饒平縣弦歌都中饒堡橫溪鄉(今新豐鎮濚溪)遷聯饒鎮後葛村定居。

黃姓, 明正德元年(1506)黃氏先民從潮安縣彩塘鎮下橋迀移聯饒鎮後葛村定居。

黃姓, 黃恭,銳公次子,明由福建省漳蒲高山遷銅山東缽礁頭(今福建東山縣東缽鎮),後裔分詔安高坑(今詔安縣梅嶺鎮高坑),稱添海公,為開基之祖。又分峰崎、石城、下崎、溪仔、城關、四都圩、廣東陸豐念山鎮、饒平聯饒黃旗山、饒平大埕等地。

黃姓, 明代景泰間,先祖龐德公,字啟裕,由福建莆田遷福建漳浦縣銅山所深井(今漳州東山縣)開基,後裔又分遷廣東饒平之上饒營前、平和、大坪、聯饒下寨等。

吳姓, 清光緒十五年(1889)吳氏從福建詔安縣西譚鄉遷移聯饒鎮後葛村定居,民國元年(1912),另一支吳氏饒平縣高堂遷移聯饒鎮後葛村定居。

余姓, 從福建遷來的余姓始袓名英,字文英(原姓黃名言,承嗣余家),幼隨袓居福建汀州、宋咸淳末(約1274年)與侄有聰避難徙居三饒嚴寨里,元初遷居黃岡。現黃岡 城內、上林、聯饒鎮葛口等余姓居民為其衍派。黃岡鎮青園余姓居民始祖余驢,號井齋,南宋理宗 年間自大埔入饒,居黃同,余驢次子余史遷居海山鎮美宅,現美宅居民為其衍派。

蔡姓, 蔡氏始祖江山公自明代由福建莆田沙溪遷來廣東潮州饒平縣黃岡蔡厝圍,其二弟永山公遷饒平聯饒山門村,三弟永立公遷汕頭澄海。

邱姓, 邱氏先祖居福建莆田。必化公,淑敏公七子,生於南宋寧宗嘉定十七年甲申(1224年),咸淳間進士,官拜治禮郎。卒於宋末1272年前,壽約49歲。生長子:惟祉;次子惟袒。惟祉20歲亡故(估1241-1260年),遺一子玄輔(約1258年生),母林氏矢志守孀。化公委孤托寡於汫洲玄輔外祖家,玄輔隨母而居。惟袒約於咸淳初(1266年)遷於海陽蘇寨(今潮安官塘),並攜回侄玄輔(9歲)同住。後化公辭官隨袒居官塘蘇寨,玄輔又於1272年赴饒平縣汫洲隨母暫居,後避世海濱居饒平汫洲港西,為汫洲港西開基祖。化公二子分派兩處也。後裔分衍於浮山之黃岐山(今聯饒鎮)等地;蘇寨一處則有分衍於潮州湘橋意溪等處。

沈姓, 沈世紀原籍河南固始縣,唐高宗總章二年隨陳政統兵南下干「蠻獠嘯亂」。陳政歿後,他又輔佐陳政之子陳元光,是陳元光的得力助手。平亂之後,建置漳州,沈世紀授司馬分營將之職,專門駐紮在南詔(今詔安)。《漳州府志》記載:「沈世紀,開漳功臣,乃名將也。」沈世紀落籍詔安,為閩、潮沈姓開基祖。潮汕大部分沈姓人家是從福建漳州詔安遷移過來的,也是沈世紀的嫡系子孫。子孫居福建漳州詔安縣,廣東潮州饒平縣黃岡鎮內寮,饒平縣聯饒鎮赤坑等地定居。

沈姓, 沈氏入閩粵始於宋室南渡之際,廷輔公由蘇州遷入福建建陽。明英宗或代宗年間,雪澗公由福建建陽遷入廣東饒平,定居新豐鎮沈厝村。雪澗公次子覆雲公又自廣東饒平返遷福建,定居漳州詔安太平鎮科下村。明崇禎三年,覆雲公後裔南澗公二度自閩入粵。南澗公最初落腳在饒平後山頭的山坡上,初居時因村後有一尼姑庵,人稱「庵前村」,後因村內建築多為竹籬茅屋,而得名「鳥仔寮村」。沈氏在鳥仔寮村居住的後期,著手在山腳下營建新村—鳳山樓。清乾隆嘉慶年間,沈氏族人全部遷入聯饒鎮鳳山樓。聯饒鎮鳳山樓村是沈氏宗族單姓居住的血緣村落,自回遷饒平的南澗公至今,沈氏在此已世居19代。

洪姓, 洪禹居於福建莆田縣舊基鎮前涵頭村。洪禹之孫洪普生子適,適生子圭,字大丁,於唐寶曆二年(826)中進士,任工部尚書,賜朝請大夫。唐貞元七年貶任潮州刺史,見潮邑山水之勝,創寨潮陽龜山,後遷嘉定歧北而居,成為洪氏入潮之始祖。第16代孫洪熙創分創於饒平樂島鄉(今湯溪鎮樂島村)。第19代孫洪仕渭分創於饒平汫洲。第23代孫洪東義分創於饒平塗樓村(今聯饒鎮塗樓)。

薛姓, 薛氏自福建省東部沿海莆田縣,再由福建莆田入廣東潮州。南宋初,薛伯肇從福建莆田遷廣東潮安縣庵埠鎮薛隴。明朝中期,創廣東饒平聯饒群力薛氏。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薛伯肇裔孫由薛隴遷居潮陽峽山鎮溝頭村創村。

陳姓, 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陳氏從福建莆田縣遷廣東饒平聯饒鎮星光自然村安家置業定居。

陳姓, 陳氏從福建省詔安縣安坪路遷廣東饒平聯饒鎮林厝寮村。

歐陽姓, 於清乾隆年間,歐陽氏從廣東饒平縣的海山歐邊遷聯饒鎮洞雙寮下村創村。

楊姓, 於明朝中期,楊氏從廣東饒平縣東里大港村遷聯饒鎮舊月塘村創村。

張姓, 於明朝中期,由廣東饒平縣宣化都黃岡堡霞饒鄉竹腳二房張氏遷聯饒鎮張厝寮村創村,以其姓取名張厝寮村。

許姓, 明朝中期,許氏從廣東饒平縣宣化都黃岡堡半天橋遷聯饒鎮許厝寮村創村,以其姓取名許厝寮村。

鍾姓, 明末清初,鍾氏從福建省詔安縣的汀洋埔遷廣東饒平聯饒鎮城崗村創村。其後,鍾氏村民建成崗樓,取名成崗樓村,因成與城諧音,故稱城崗村。

徐姓, 徐氏長房一世祖,明朝永樂十六年間,於福建漳州搬遷至廣東饒平聯饒鎮下饒村,開枝散葉。

中波發射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