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診器
聽診器是一種醫學儀器,用以聆聽身體內的聲音,例如:心臟、呼吸及腸胃等等。聽診器由法國醫生勒內·拉埃內克(Laennec)於1816年創造,於1819年公布。
聽診器是醫生檢查病人、診斷疾病的一種重要方法。聽診器主要由銅、橡膠管、彈簧片和聽頭等材料組成。聽診器更分「單用聽診器」、「雙用聽診器」、「三用聽診器」、「立式聽診器」和「多用聽診器」等多種,用於在不同環境聽診不同狀況的病人。聽頭也分多種,例如「扁形聽診頭」用於聽診高音調的雜音;「大小雙功能扁形聽頭」用於探測低頻心音、小兒心音等;「鐘形瞬診頭」可聽到腹中胎兒心跳;「表式聽診器」用於聽診手腕的脈搏聲響。[1]
原理
聽診器的前端是一個面積較大的膜腔。而塞入耳朵的一端由於腔道細窄,氣體震動幅度會比腔道大,可放大患者體內聲波震動。聽診器應用了這個原理而製成。[2]
歷史
在聽診器還未發明以前,醫生聽診一般採用「直接聽診」,即用耳朵隔著一條手巾直接貼著病人身體來「聽診」。這種方法有技術限制且不衛生。然而,從古希臘時代一直到近代一千多年,這種聽診方法毫無進展。
法國醫師勒內·拉埃內克在1816年首先發明了聽診器的雛形。在1816年的一天,他為一名貴婦看病。由於貴婦十分肥胖,用傳統的貼身聽診法不易診斷,也不宜直接用耳朵貼著其胸部來診斷。這時,他突然想起他曾經看過「一群孩子在玩耍時,一些小孩在圓木一端刮木頭,而另一些孩子的耳朵無意間貼近了圓木另一端,突然高興地歡呼『聽見了對面的聲音』。」他頓時得到啟發,將紙捲成一個圓筒,一端放在婦人心臟部位,一端貼在自己的耳朵上。他果然聽見婦人心臟清晰的跳動聲。
而後,根據這個原理,他創造出了一種與單耳式木質聽診器相似的聽診器。並於1819年將這個發明寫進了《間接聽診法》一書。而經過層層改良,逐漸形成了現代的雙耳聽診器。[3]
參考
- ^ 听诊器原理. 中醫中藥網.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9).
- ^ 医用听诊器的传音原理. 中國數字科技館.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2).
- ^ 趣味常识小百科.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年: 67.
- ^ Rene Laennec發明聽診器 Google紀念. 中央通訊社. 2016-02-17 [2016-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