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利-奎伊瑟極限

物理學中,肖克利-奎伊瑟極限(亦稱細緻平衡極限精細平衡轉換效率極限SQ極限、輻射效率極限)是使用單PN結太陽能電池從電池中收集能量的理論最大效率,其中唯一能量損失的機制是太陽能電池中的輻射複合。它由威廉·肖克利和Hans-Joachim Queisser於1961年在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首次計算得出,其結論為材料帶隙為1.1 eV時,電池達到最大效率30%[1]。此極限是生產太陽能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亦並被認為是該領域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2]

光電轉換效率的肖克利-奎伊瑟極限(不考慮太陽輻射)。曲線起波是由於大氣層中的吸收帶。在原始論文中[1],太陽光譜由一個平滑曲線近似(6000K黑體光譜),所以效率光譜是平滑的,其值有微小差異。

最初的計算使用6000K黑體光譜模擬太陽光譜,隨後的計算使用了實際測量的全球太陽光譜AM 1.5,並包括一個背面反射鏡,它將帶隙為1.34 eV的單結太陽能電池的最大太陽轉換效率提高到33.16%[3],也就是說,所有落在理想太陽能電池上的陽光(約1000 W/m2)的能量中,只有33.7%能夠轉化為電能(337 W/m2)。最流行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帶隙為1.1 eV,其理論最高效率約為32%。現代商用單晶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約為24%,這種損耗很大程度是因為電池外部的影響,比如電池正面的反射和電池表面細線的光阻塞。

肖克利-奎伊瑟極限僅適用於單PN結的傳統太陽能電池,多層太陽能電池可以(而且的確)超越這一極限,太陽能熱機和某些其他太陽能系統也可以。更極端地,具有無限層數的多結太陽能電池,正常日照時的極限為68.7%[4],聚光日照時的極限為86.8%[5](參見光電轉換效率)。

背景

 
肖克利-奎伊瑟極限,效率峰值附近區域的放大。

在諸如的傳統固態半導體中,太陽能電池由兩個摻雜晶體製成,一個是n型半導體,它有額外的自由電子,另一個是p型半導體,它沒有自由電子,稱為「空穴」。當它們剛開始彼此接觸時,n型半導體部分中的一些電子會將流入p型半導體部分以「填補」缺失的電子,最終會有足夠的電子流過邊界,使兩種材料的費米能級相等,形成界面上的一個區域PN結,界面兩側的載流子被耗盡。在矽中,這種電子的轉移產生大約0.6 V到0.7 V的電勢[6]

當材料置於太陽光下時,來自太陽光的光子可以被吸收到半導體的p型側,使得價帶中電子的能量被提升到導帶,這個過程被稱為光激發。顧名思義,導帶中的電子可以在半導體中自由移動。當一個負載整體地加在電池上時,這些電子將從p型一側流向n型一側,在通過外部電路時消耗能量,然後回到p型材料,與它們留下的價帶空穴重新結合。這樣便可利用太陽光產生電流[6]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William Shockley and Hans J. Queisser. Detailed Balance Limit of Efficiency of p-n Junction Solar Cells (PDF).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March 1961, 32 (3): 510–519 [2022-02-28]. Bibcode:1961JAP....32..510S. doi:10.1063/1.173603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5-11). 
  2. ^ Hans Queisser.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17 Januar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3). 
  3. ^ S. Rühle. Tabulated values of the Shockley–Queisser limit for single junction solar cells. Solar Energy. 2016, 130: 139–147. Bibcode:2016SoEn..130..139R. doi:10.1016/j.solener.2016.02.015. 
  4. ^ A. De Vos & H. Pauwels. On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of Photovoltaic Energy Conversion. Appl. Phys. 1981, 25 (2): 119–125. Bibcode:1981ApPhy..25..119D. S2CID 119693148. doi:10.1007/BF00901283. 
  5. ^ De Vos, A. Detailed balance limit of the efficiency of tandem solar cell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1980, 13 (5): 839–846. Bibcode:1980JPhD...13..839D. doi:10.1088/0022-3727/13/5/018. 
  6. ^ 6.0 6.1 Photovoltaic Cells (Solar Cells), How They Work. specmat.com. [2 May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8 May 2007).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 納爾遜. 太阳能电池物理 第1版. 上海市番禺路951號: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韓建民. 2011年9月: 236–239. ISBN 978-7-313-06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