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艾盲走蟎
蘄艾盲走蟎(Typhlodromus (Anthoseius) crossostephium)為植綏蟎科盲走蟎屬下的一個物種,本種隸屬花綏蟎亞屬(Anthoseius)。
蘄艾盲走蟎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 蛛形綱 Arachnida |
目: | 中氣門蟎目 Mesostigmata |
科: | 植綏蟎科 Phytoseiidae |
屬: | 盲走蟎屬 Typhlodromus |
種: | 蘄艾盲走蟎 T. crossostephium
|
二名法 | |
Typhlodromus crossostephium |
物種描述
雌蟲背板幾乎完全被有網紋,上有21對背毛。大多被毛成鏟形,Z4 及 Z5 背毛,頂端還有明顯鏟面。背板可見五對孔,氣門溝延伸至 j1 。胸板三對綱毛,腹肛板4對伴有孔洞的肛前毛。螯肢定趾四齒,動趾3齒。受精囊盞成鐘狀。第三對足及第四對足均有三對鏟狀刺毛(macrosetae),第二對足膝節有七對綱毛[1]。
雄蟲腹肛板有六對肛前毛,擔精趾L狀。本種的背毛有一小段末端透明的節段,除本種外,目前全世界植綏蟎僅知菲律賓盲走蟎身上有此一特徵[1]。
本種形態上類似T. acaciae、T. betulae、T. bullatus、T. gressitti、T. krimbasi、T. gutierrezi、菲律賓盲走蟎及T. tridentiger。肛前毛及肛前孔皆有四對,氣門溝皆延伸至 j1 及 R1 綱毛。動趾上皆有三齒,胸板上 st3 及 z5 綱毛末端皆為鏟狀,第四對足皆有三根刺毛。其中又與T. tridentiger和菲律賓盲走蟎尤其相似[1]。
分布及棲地
發現過程
2017年,台灣生物學者何琦琛在蘭嶼象鼻岩附近岩岸地區的蘄艾上面,採集到一種植綏蟎,為首次在岩岸地形上面發現的該科物種。經過廖治榮鑑定後,確認其與形態最類似的菲律賓盲走蟎有穩定性差異,為一未曾描述過之物種,將其命名為蘄艾盲走蟎[1]。
命名語源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Liao, Jhih-Rong; Ho, Chyi-Chen; Ko, Chiun-Cheng. Discovery of a new species of genus Typhlodromus Scheuten (Acari: Phytoseiidae: Typhlodrominae) on rocky shore habitat from Lanyu Island. Systematic and Applied Acarology. 2017-09-12, 22 (10) [2017-09-12]. ISSN 1362-1971. doi:10.11158/saa.22.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