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拳拳擊
裸拳拳擊是一種不使用手部護墊的格鬥運動。該項運動起源於17世紀的英國,並且由於其公認的格鬥規則,與通常的街頭格鬥有所不同[1][2]。裸拳拳擊現有職業聯賽Bare Knuckle Fighting Championship (BKFC)。
起源 | 英國 |
---|---|
特徵 | |
是否身體接觸 | 全接觸 |
是否男女混合 | 否 |
分類 | 武術 |
存在 | |
奧運 | 否 |
歷史
裸拳拳擊起源於英國。據拳擊編年史Pugilistica記載,英國報紙上第一篇關於拳擊比賽的報道可以追溯到1681年,當時新教的《水星報》稱:「昨天,在阿爾伯馬爾公爵格蕾絲面前進行了一場拳擊比賽,雙方是公爵的男僕和屠夫...後者贏得了這個獎項,就像他以前做過的很多事一樣,雖然他只是個小個子,但他被認為是英格蘭這項運動中最好的。「[3]
規則
到 1700 年代中期,古典拳擊運動開始採用規則來減少比賽造成的傷亡,同時也將這項運動展示為一項受人尊敬的運動項目。在現代手套拳擊被接受之前,當時採用了三項規則[4][5]。
- 布勞頓規則:第一套規則由冠軍傑克·布勞頓 (Jack Broughton) 於1743年制定。根據布勞頓規則,一輪比賽持續進行,直到有人倒地為止;否則,比賽將繼續進行。30秒後,他必須面對對手(擺好姿勢),距離不超過一碼(約一米),否則就會被宣告失敗。擊打倒地的對手也是被禁止的。
- 倫敦擂台規則:由英國拳擊手保護協會於 1838 年發起並於 1853 年進一步修訂的一套新規則。新規則規定擂台面積為 24 英尺(7.32 米)見方,周圍有兩根繩子。當一名拳擊手倒地時,回合就結束了,他被扶到角落裡。下一輪比賽將在 30 秒後開始,每位拳擊手都需要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到達拳擊場中央的一個標記。如果一名選手在額外 8 秒內未能達到該分數,則他被宣布為失敗者。踢、鑿、頭撞、咬、低擊等行為均被宣告犯規。
- 昆斯伯里侯爵規則:由業餘運動俱樂部的約翰·格雷厄姆·錢伯斯 (John Graham Chambers) 於 1867 年編纂並得到第九代昆斯伯里侯爵約翰·肖托·道格拉斯 (John Sholto Douglas) 贊助的另一套規則。新規則增加了拳擊比賽中一直延續到現代的限制例如,拳擊手必須戴上襯墊手套,一輪比賽由三分鐘的戰鬥和一分鐘的休息組成,摔跤成為非法,任何摔倒的拳擊手都必須在10秒內獨自站起來。如果一名拳擊手無法站起來,他就被宣布擊倒,比賽結束。在此期間還引入了第一個重量劃分。
參考文獻
- ^ National Police Gazette, 16 Apr 2018, p..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2).
- ^ Mastro, Tim, Fistful of Danger, The News Journal, August 13, 2011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Miles, Henry Downes. Pugilistica: the history of British boxing containing lives of the most celebrated pugilists. Edinburgh: J. Grant. 1906: vii.
- ^ Boxing: Bareknuckle Era.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4).
- ^ Anderson, Jack. (2007). The Legality of Boxing: A Punch Drunk Love? Birkbeck Law Press. pp. 15-16. ISBN 978-041542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