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海衛城

觀海衛城位於中國浙江省寧波慈谿市觀海衛鎮,現存護城河。

民國三年(1914)《慈谿縣誌》觀海衛城圖。

觀海衛為明朝設置的衛所,因傳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觀海故名[1],洪武二十年(1387)信國公湯和奉詔建置,治所位於寧波府慈谿縣西北一百一十五里之浪港山(今名衛山)南,介於三山所龍山所之間[2]。清代演變為集鎮,民國二十一年(1932)設觀城鎮,2001年與原師橋鎮鳴鶴鎮合併為觀海衛鎮。

衛城建築

觀海衛城牆原呈正方形,城周四里二百七十四步(約2358.4米),始建時高二丈,後增建至二丈四尺(約7.68米),厚三丈(約9.6米),初設東、南兩座城門,後增至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為東門司晨門(後改迎曦門)、西門振武門,南門來薰門,北門拱宿門,南北兩門相對,東西兩門相錯,門外均設瓮城與吊橋。護城河周九百一十四丈(約2924.8米),寬五尺(約1.6米),深五尺(約1.6米)[2]

參見

參考文獻

  1. ^ 明·周粟纂修,《嘉靖觀海衛志·卷一·形勝》:衛名觀海,海之大觀在衛也。昔始皇東巡,刻石會稽,留師勾鄮,觀海於其地,因名焉。
  2. ^ 2.0 2.1 民國·楊泰亨修,馮可鏞纂,《民國慈谿縣誌·卷二·建置·城垣》:觀海衛城,郡治西北一百一十五里,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以慈谿縣三十都定水寺塗田築城、鑿池,建門二。永樂十六年都指揮使谷祥增高四尺,環置敵樓,增建西北二門(衛志初制止東南二門,谷祥增闢四門,東曰司晨,後改曰迎曦,西曰振武,南曰來薰,北曰拱宿),各冠以樓,外羅月城,城周圍四里二百七十四步,高二丈四尺,廣三丈,敵樓二十八,警鋪三十六,雉堞一千三百七十,城外吊橋四。濠池周圍九百一十四丈,闊五尺,深五尺。國朝康熙十年奉文修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