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文化,指地從古至今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贛文化在上古時代脫胎於越文化吳文化,在兩千多年中不斷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終發展成爲如今的贛文化。贛文化經常以「文節俱高」作為自身形象的總結。[1]

八大山人作品
儺戲面具
贛式牌頭屋

歷史

贛文化在上古時代脫胎於百越文化、文化,在兩千多年中不斷接受華夏文化的浸染,最終發展出獨特於世的江西本地文化。她是以江右人民的生產實踐為基礎、以農業文明為核心,歷經數千年發展起來的一種特色文化。萬年仙人洞文化見證了江西上萬年的水稻耕作歷史,自然條件的優渥使得江西農業非常發達,隨著人口的繁盛也就有「萬點青山萬戶煙」的江南景緻。但也因為如此,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面臨江的江西地理使得贛地人民戀於溫飽、安分守故。江西人的「官本位」意識濃重,但又好於爭訟。北宋袁州(今宜春)知州楊侃就說,如果官員不「自紊其法」,那麼「民知法是易治」。[2]這也得利於江西書院教育興盛、科舉文化強勢的歷史傳統,「耕讀傳家」被公認為處世準則。

注重自身修行是江西人的重要思想。儒學的綱常道德歷來都是最為江西人的標準價值取向。秦漢之際吳芮,以百越王而進奉漢朝,即便劉邦寡義也仍得善終。東漢徐稚不與世合污,公舉為南州高士。歷史上江西官吏一經上任,即刻便要禮祀孺子祠、祭掃孺子墓。南宋文人李道傳就評價說:

竊觀國朝文章之士,特盛於江西,如歐陽文忠公、王文公、集賢殿學士劉公兄弟、中書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劉公恕、黃公庭堅……此八九公所以光明俊偉,著於時而垂於後者,非以其文,以其節也。蓋文不高則不傳,文高矣,而節不能與俱高,則雖傳而不久。

江西文人一生都以研究品學道德為炙求。朱熹愛「道問學」,陸九淵好「尊德性」。鵝湖寺一辯後,二者都覺悟到要「去短集長」,在書院講書以開曉世人。而優良的道德情操在亂世表現的尤為突出,晉朝陶淵明便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唐朝盧肇即便熟識當朝宰相李德裕也不願在科場上走後門。北宋王安石在阻力重重的政治壓力下依然執著施行變法改革。南宋永新八子弟(劉、顏、張、段、吳、龍、左、譚)在抗兵敗的情形下毅然率3000隨眾跳潭殉節。朱棣奪政,黃子澄等江西士人「忠憤激發,視刀鋸鼎鑊甘之如飴,百世而下,凜凜猶有生氣」[3]。明末南昌城破,姜曰廣留絕命詞舉家三十二口投塘成仁。清初寧都的「易堂九子」、星子的「髻山七子」持節堅不出仕。

以來,江西的書院教育昌盛,儒學研究盛行。曾鞏便說世人慕學發憤,讀《詩》《書》六藝,「其人入之深,則雖更衰世而不亂」,「君夫正心修身,為國家天下之大務,則在其進之而已」。而對於哲學道理,陸九淵更有見解,他強調「自立、自重」,主張「人當先理會所以為人」,一生立志「求道、明道、踐道」。他認為讀書人應該與師友問難辯詰,但個人主見就「思則在己」,同時一併指出「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以陸九淵為首的江西心學如此發達,黃宗羲便指明說「姚江之學,惟江右得其正傳」。

江西文人的哲學思想帶動其他學術領域的一併強盛。陶淵明開創中國田園詩的新天地,歐陽修領軍古文革新運動,王安石率先倡導道德性命之學,劉敞等帶動宋人評議漢儒之風,黃庭堅的「脫胎換骨、點石成金」之詩風更發展出江西詩派的驚然出世,楊萬里文采活脫之特色使其遠超同輩,湯顯祖的戲劇更是建立元曲之基礎。治史方面,江西人更是卓有巨功,歐陽修獨撰《新五代史》、合撰《新唐書》,編寫《集古錄》。樂史的《太平寰宇記》、徐夢莘的《三朝北盟彙編》、馬端臨的《文獻通考》都是開創治史新風重要典籍。劉恕劉攽更是同時貢獻了史學巨著《資治通鑒》的編撰工程。地理學方面,汪大淵的《島夷志略》是中西交流史上的史詩巨篇,朱思本繪製的《輿地圖》精確度遠勝前人。科技方面,張潛的《浸銅要略》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煉銅專著,曾安止的《禾譜》是驚世的水稻品種巨作,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成為當世最全的農業手工業百科全書,趙友欽的《革象新書》把天文曆法知識投入人類生活試驗中,科學說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此外洪遵的《泉志》、周德清的《中原音韻》,雷發達(樣式雷)的建築工藝,董奉的藥學理論,八大山人蔣士銓陳寅恪等近世人的學術成就,都在不同的領域詮釋了江西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

明清江右商幫的興起與淨明道教的改革有很大關係。淨明道強調,以忠孝為本,敬天崇道,誠心正念,方寸淨明,積功累德,就可得道成仙。淨明道教經過這一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歷史發展,讓當時一大批江西儒生和工商人士看到了淨明道倡導真忠真孝,誠實守信,要求信眾大力從事世俗事業。萬壽宮一般是各地江右商幫的聚會中心。

注釋

  1. ^ 《「文節俱高」是贛人的主流形象》,許懷林,《江西社會科學》,1994年
  2. ^ 《江西通志·光緒版》,卷67
  3. ^ 《明史》,卷141

參考資料

  • 《江西歷史文化特徵概說》,許懷林,1999年

延伸閱讀

  • 《論贛文化特徵的模糊與凸現》,江冰,1994年
  • 《眺望新世紀的絢麗霞光──「贛文化與21世紀」學術研討會綜述》,傅修延,1994年
  • 《亞沿海──贛文化的地域特徵》,安文,1994年
  • 《高揚起再塑贛文化的大旗──試論贛文化的研究對象》,鄭克強,1995年
  • 《贛文化的輝煌與再創》,周紹森,1995年
  • 《關於贛文化研究的若干問題》,鍾起煌,1996年
  • 《區域主體意識的覺醒地域特色文化的復興———關於「贛文化熱」的幾點思考》,黃南南,1997
  • 《「贛文化」芻議》,張翊華,2000年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