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境外交

過境外交,是中華民國美國間的一種特殊外交手法,台灣正副總統及高級政府官員,在專程訪問第三國的途中,以中停為理由,對美國進行非正式會面與討論,增進台美關係。美國國務院批准過境美國期間的停留城市,停留時間與活動範圍,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抗議聲明,長期被認為是嗅聞美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三方關係重要的指標。

台美斷交之後,基於遵守一個中國政策,美國不承認與中華民國之間有正式外交關係。利用這個外交手法,美國與台灣可以在沒有正式官方外交闗係下,進行實質性的外交往來,避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過境外交手法始於李登輝總統任內,在陳水扁總統任內形成外交慣例,馬英九總統任內也進行過數次過境外交。在蔡英文總統任內,過境外交的待遇獲得大幅度提升。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期反對台灣進行過境外交,甚至批評這是意圖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獨行為。

概論

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8年簽署聯合公報,於1979年元旦起,終止與中華民國之邦交、撤銷對臺北政府外交承認,與中華人民共和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基於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美國仍然對台灣政府提供一定程度支持,但在正式場合中,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如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壓力下,與台灣保持良好關係,成為美國與台灣雙方長期的難題。

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美國與台灣之間有不能出現正式外交往來的限制。中華民國方面不專程到訪美國,而是對外訪問時(通常是中南美洲國家),在一般會經過的美國領土短暫過夜停留,以飛機加油與航機組調休為理由,在境內正好與美國的一些政界人物巧遇「寒暄」,意即進行非正式對外訪問的目的,成為外交上的一種妥協與默契。進行過境外交之前,美國政府與台灣政府之間會先進行私下協商,討論好經停城市,入境理由,入境活動範圍等,以達成共識。共識的內容,也會在正式訪問的行程計畫中提及飛機中停,非正式的先透露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減低誤判風險或是壓力等。

美國國務院府長期以來一直有不允許台灣現任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等5人,進入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不成文慣例。因此,在美國東岸,訪問城市以紐約市為首選。在美國西岸,則有夏威夷、阿拉斯加、舊金山與洛杉磯等城市可選擇。

美國通常會限制,比如設定「過境時間」,在24小時以內以中轉名義停留,或是限制台灣使節團的活動範圍只能在許可區域內,也會限制美國及台灣記者的訪問活動與報導內容。現在這些限制在蔡英文總統任內被大幅度放寬,被認為是台美闗係改善的代表[1]

歷史

過境外交始於李登輝總統任內。1994年,李登輝對中南美洲非洲的中華民國友邦進行例行外交訪問,申請訪問回程時,過境美國夏威夷,短暫休息。基於一個中國政策,美國國務院拒絕核發入境簽證,只同意專機在美國空軍機場落地加油,不允許專機在美國過夜。在飛機落地後,美國國務院安排李登輝總統至美國空軍基地會客室休息,由美國空軍上尉接待。李登輝總統拒絕離開飛機,作為抗議,並在飛機上穿著非正式服裝,接見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Natale Hans Bellocchi),以口頭表示對美國政府安排的不滿。在新聞報導此事件後,美國國會議員在質詢中,批評美國柯林頓總統對中國態度過於軟弱[2]。利用當時美國輿論支持,李登輝總統申請於1995年以私人身份訪問康乃爾大學。美國總統柯林頓為緩解輿論與國會壓力,同意這次訪問,被外界視為是台美關係的一大突破。1997年,李登輝總統於訪問巴拿馬之前,再度提出申請,去程於夏威夷過境,這次申請獲得美國政府批准。李登輝總統在停留2天期間,前往拜訪張學良,建立首次成功的過境外交先例[3]

在陳水扁總統上任後,於2000年出訪多明尼加,過境美國洛杉磯,此後過境外交逐漸成為慣例。但也有失敗案例,如2006年,陳水扁總統出訪巴拉圭等國,原訂至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市過境,因故取消,在途中發生預備過境黎巴嫰遭拒絕等事件[4][5][6]

註釋

  1. ^ 呂嘉鴻. 賴清德訪美:台美斷交40多年來的「過境外交」如何成為「深思熟慮的妥協」. BBC中文網. 2023-08-10 [2023-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2). 
  2. ^ 台灣總統過境美國的藝術:在大國博弈夾縫中的權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中文網,2018年8月22日。
  3. ^ 總統率團前往中南美洲訪問. 中華民國總統府. 1997-09-04 [202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3). 
  4. ^ 國際漫遊37小時總統終抵巴拉圭. 華視新聞網. 2006-05-06 [2022-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3). 
  5. ^ 出訪驚異大奇航總統夜宿巴譚島. 華視新聞網. 2006-05-11 [2022-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6). 
  6. ^ "興揚"8萬2千英哩北高來回226趟. 華視新聞網. 2006-05-12 [2022-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