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文廟

34°44′59.32″N 113°40′56.06″E / 34.7498111°N 113.6822389°E / 34.7498111; 113.6822389

鄭州城隍廟(含文廟大成殿)
文廟大成殿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第七批第1192項
認定時間2013年

鄭州文廟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東大街路北,始建於東漢,是中國現存第二古老的孔廟,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

歷史

鄭州文廟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年)[1]。千百年來,鄭州文廟幾經興毀。初時,文廟尚占地37畝,後被大火燒毀。元順帝至正六年(1346年),文廟得到重建。兩代,又經多次重修。據清乾隆時期的《鄭州志》載,文廟共五進院落,櫺星門內並排三院,正南有彩陶照壁,東西有過街牌坊各一座.中軸線建築依次為櫺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敬一亭、尊經閣等。尊經閣東側有書齋房、啟聖祠,西有齋房、土地祠和射圃亭,兩側為廡房。東院有學正宅、名宦祠,西院有儒學、多賢祠等[2]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文廟又遭大火,幾乎「毀壞殆盡」。後來「災事上聞,部議重修,按畝捐款,土木大興,歲兩度始克告成」,但是整體規模已無法恢復。[3]

中華民國初年及抗日戰爭時期, 文廟內數次駐軍,建築復遭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鄭州文廟所屬土地及房屋被劃歸鄭州電力學校所有。1955年,學校對大成殿進行了局部維修。[4]1963年6月,大成殿作為清代古建築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5]文化大革命期間,遺存的櫺星門泮池被毀。僅有大成殿和戟門倖存[6]。2004-2006年,鄭州市政府撥款3000萬元,對文廟進行重修,重建殿宇廟亭18座80餘間,並在大成殿前懸掛起一座重達2557斤的大成鍾,寓意孔子2557年誕辰。[5]

大成殿

鄭州文廟大成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為單檐歇山式建築,綠色琉璃瓦覆頂,脊飾用黃、綠、黑三色琉璃。正脊兩端正吻高1.8米有餘,脊高50厘米。陽面浮雕二龍成珠圖案,背面為鳳穿牡丹圖案。正脊中心豎立雙層樓閣,上塑麒麟、大象、騎士和猛獸。兩山為琉璃博風懸魚,東山博風正中雕著玉皇大帝,兩側為八仙持寶器飄然渡海圖,西山博風板正中雕如來說法像,兩側為三國戲曲人物,懸魚是琉璃燒制的三朵開放的牡丹花。大成殿內部梁架的各間接點,都是各種式樣的牡丹花卉。下金檁的花鼓雕有青山野鹿、仙樹太寶、原野大象、牧童鬥牛、天馬行空、鼎前劍舞、奔馬相鬥、鳳鳥栖樹、猛虎下山、蛟龍騰空等圖案。老檐檁置垂蓮柱,銜接在內拽斗拱的上昂上[6][2]

參考文獻

  1. ^ 嘉靖年間修《鄭州志·建設志·廟學》
  2. ^ 2.0 2.1 河南省文物局. 河南省文物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9-09: 370–371. ISBN 978-7-5010-2665-4. 
  3. ^ 民國年間修《鄭州志·藝文志·鄭州重修廟學記》
  4. ^ 宋秀蘭. 郑州文庙的保护与复建. 中原文物. 2006, (4期). 
  5. ^ 5.0 5.1 郑州文庙. 中國園林網. [2009-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6. ^ 6.0 6.1 鄭州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郑州市志 第7分册.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10: 192–193. ISBN 7-5348-1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