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祚
郭祚(449年—515年),表字季祐,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魏宣武帝時尚書右僕射,漢末曹魏名將郭淮弟弟郭亮七世孫。
生平
父親郭洪之,坐司徒崔浩國史之獄被殺。郭祚年少孤貧,涉獵經史,弱冠時為州主簿。魏孝文帝初年,舉秀才,對策上第,拜中書博士,後任尚書左丞。他博學多能,勤於職守。歷任散騎常侍、刺史等職。孝文帝遷都洛陽,郭祚受孝文帝賞識,以工於文學受到孝文帝的親接禮遇。孝文帝經常招他講論義理,以及密議政事,任命他為黃門侍郎。與黃門宋弁等出謀獻策,參謀帷幄,參定朝典。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從孝文帝南征攻南齊,拜尚書,進爵東光伯。魏宣武帝時,郭祚出任青州刺史時,每逢不豐收之時,郭祚開倉賑恤。侍中郭祚兼任吏部尚書。他清廉公正,辦事謹慎,量才授官,士人欽服。重惜官位,每次詮選授官,雖然發現有合適人選,一定還要反覆考慮很久,然後才下筆簽署,因此人們對他多有怨心,但是經他所錄用的官員無有不稱職者。後出為瀛州刺史。入為侍中、并州大中正,遷尚書右僕射。延昌元年(512年)十月十八日,尚書右僕射郭祚兼任太子少師。郭祚一次隨魏宣武帝臨幸太子元詡的東宮,懷中特意裝著黃瓜給太子吃;當時應詔左右趙桃弓深受宣武帝的信任,郭祚私下裡巴結他,時人稱他為「桃弓僕射」、黃少師」。延昌四年(515年),元詡即位為魏孝明帝後,七月,朝廷詔令郭祚為都督雍、岐、華三州諸軍事,征西將軍及雍州刺史,更望封侯,為征西大將軍。郭祚和裴植都不滿領軍於忠專權,暗中勸高陽王元雍讓他離開朝廷。於忠派人誣告郭祚、裴植犯罪。八月初五,裴植和郭祚以及都水使者杜陵韋雋都被賜死。年六十七歲。
住所
郭祚的住所位於洛陽城清陽門內御道北修梵寺以北的永和里,該里南北都有水池,是董卓所建造,至東魏時期都仍有水,冬天和夏天也不會枯竭。永和里有太傅錄尚書長孫稚、尚書右僕射郭祚、吏部尚書邢巒、廷尉卿元洪超、衛尉卿許伯桃、涼州刺史尉聿等六個住宅,都是門戶高大屋宇華美,館舍寬闊壯麗,楸樹和槐樹的樹蔭遮蔽道路,桐樹和楊樹夾雜種植,當世稱之為貴里[1][2]。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 ^ 《洛陽伽藍記·卷一·城內》:寺北有永和里,漢太師董卓之宅也。里南北皆有池,卓之所造。今猶有水,冬夏不竭。里中太傅錄尚書長孫稚、尚書右僕射郭祚、吏部尚書邢巒、廷尉卿元洪超、衛尉卿許伯桃、涼州刺史尉成興等六宅。 皆高門華屋,齋館敞麗,楸槐蔭途,桐楊夾植,當世名為貴里。
- ^ 《太平廣記·卷三二七》:後魏洛陽永和里,漢太師董卓之宅也。里南北皆有池,卓之所造,水冬夏不竭。里中太傅錄尚書長孫稚、尚書右僕射郭祚,吏部尚書邢鸞,廷尉卿元洪超,衛尉卿許伯桃,涼州刺史尉成興等六宅皆高門華屋,齋館敞麗,楸槐蔭途,桐楊夾植。當世名為貴里,掘此地,輒得金玉寶玩之物。時邢鸞家,常掘得丹砂及錢數十萬,銘雲:「董太師之物。」後卓夜中隨鸞索此物,鸞不與之,經年而鸞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