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岡書院

銀岡書院位於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是一座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的書院,被相關專家認為是中國東北地區建院最早、影響最大、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書院。[1]現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銀岡書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7-0940-3-238
認定時間2013年

歷史

銀岡書院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書院,由清代名臣郝浴在被流放關外期間主持修建。[2]郝浴(1623年-1683年),字冰滌,直隸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人。順治十一年(1654年),郝浴因得罪權臣吳三桂,被後者誣陷「冒功」,初論死罪,後改為流放關外。順治十四年(1657年),清廷置奉天陪都,並以此為喜事,有限度赦免盛京流人,允許他們在關外自由活動;次年,郝浴遷居鐵嶺,在鐵嶺南門內定居,並在居所開館講學,收授門徒,廣交學者名流。其後郝浴在居所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將學堂命名為「致知格物之堂」。[3]

康熙十四年(1675年),戶部侍郎魏象樞上書朝廷建議召回郝浴,以平定吳三桂叛亂康熙帝於是召還郝浴,仍授湖廣道御史。郝浴臨行前,將致知格物之堂以及書籍器物等捐給地方,並將學堂改名為「銀岡書院」。[3]此後二百餘年,書院進行了多次修葺和擴建,一直是東北地區的著名學府。曾擔任奉天府尹的屠沂撰文勒碑留記,在《重修銀岡書院碑記》中寫道:「余維天下之書院多矣,惟嵩陽白麓嶽麓石鼓四書院以大稱,豈高閣周建,長廊四起云爾哉!蓋大其人,故大其書院也。……茲鐵嶺片石,即與嵩陽、白麓、嶽麓、石鼓四大書院而五焉,奚不可者」,將銀岡書院與中國四大書院相提並論[4]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銀岡書院改為新式小學堂;次年,銀岡書院興辦新學,名曰銀岡學堂;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銀岡書院創辦簡易師範和中學堂。[5]

1910年春,12歲的周恩來隨伯父來到東北,曾在銀岡書院學習半年。[6]由於這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鐵嶺當地政府對銀岡書院的保護頗為重視。1978年9月,當時的鐵嶺地區行署成立了「周恩來少年時代在鐵嶺讀書紀念館領導小組」,並投資重修銀岡書院;次年9月27日,紀念館開放。其後當地政府又於1995年和2004年對銀岡書院進行了修復。[5]現時銀岡書院是遼寧省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被列為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7]

建築

書院整體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約9000平方米。正門門楣椽頭上刻篆書「文運暇昌」,門上懸掛的「銀岡書院」為原中共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所書,兩側掛有原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長、散文家王充間提寫之楹聯:「文明沾溉八方河山映日,人傑隆興百代桃李迎風」。門前東西兩側各置一塊上馬石。對面是影壁牆,高約1米,寬約3米,上書「銀岡書院」四字。中庭為二進式院落,迎面三間正廳,為昔日書院之講堂,東西廂各三間。庭院後為郝公祠,即最初的「致知格物之堂」,是為了紀念郝浴而設置。書院內另闢有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館名由原國務院總理李鵬題寫。[1]

參考資料

  1. ^ 1.0 1.1 馬阿寧. 清代東北最有影響的書院——銀岡書院[J]. 博物館研究, 2006(4): 79-82.
  2. ^ 2.0 2.1 现场教学——银冈书院. 中共鐵嶺市委黨校. 2017-10-31 [2021-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1). 
  3. ^ 3.0 3.1 廖曉晴. 郝浴及其銀岡書院[J]. 文化學刊, 2010(6): 146-151.
  4. ^ 梁剛. 鐵嶺歷史文化的一個剪影——銀岡書院碑刻記[J]. 遼寧省博物館館刊, 2010(00): 460-472.
  5. ^ 5.0 5.1 張艷秋, 姚堯. 試論銀岡書院的歷史沿革與發展[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133-135.
  6. ^ 程家軍. 銀岡書院與周恩來[J]. 新閱讀, 2019(5): 61-62.
  7.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DF). 國家文物局. 2013-05-03 [2021-10-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