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山 (伊爾根覺羅氏)

阿山滿語ᠠᠰᠠᠨ穆麟德轉寫Asan[參 1];?-1647年),伊爾根覺羅氏,因家族世居穆溪,故又作穆奇覺羅氏[參 2]滿洲正藍旗[參 3]。阿山早年隨其父歸附努爾哈赤,先後擔任參將、副將、都統等職,皇太極繼位後,位列十六大臣。入關前,阿山從征遼東、朝鮮、山西,皆有戰功。清軍入關後,先參與擊敗大順軍之諸戰役,其後又跟隨豫親王多鐸揮師江南,擒獲弘光帝朱由崧。阿山曾多次被論罪、罷官,甚至兩度試圖投靠明朝,皆被寬宥。順治四年(1647年),獲封一等子,不久病卒。

阿山
伊爾根覺羅
封爵一等子爵
旗籍滿洲正藍旗
世居地/穆昆穆溪
出生不詳
逝世順治四年(1647年)
親屬
父親阿爾塔什
兄弟阿達海、濟爾垓、噶賴
塞赫、夸札
其他親屬從弟阿爾津

生平

阿山家族世居穆溪(今新賓滿族自治縣木奇鎮),其父阿爾塔什以七村之眾歸附努爾哈赤,阿山與諸弟阿達海濟爾垓噶賴等亦在其列[參 3]。努爾哈赤將自己的族妹嫁給阿爾塔什,阿爾塔什因此號為額駙[參 3]。阿山則歸努爾哈赤次子代善帳下。代善將其閒置,未有重用,阿山因此不滿,與諸弟及其子塞赫等逃往明朝[參 3]。努爾哈赤收捕阿山家人,令其侄阿敏率兵追擊,戰鬥中,阿山二子被射殺,本人亦受傷,與其餘兄弟失去聯絡。穆克譚追射阿達海,被阿達海砍落馬下,險些喪命。阿達海於是奪穆克譚之馬,與阿山等進入明朝邊塞,不久又自行歸返[參 3]。努爾哈赤問其為何投明,阿山答道,「舉族相投,矢效命疆埸,豈直充廝役乎?」於是,努爾哈赤將其安排在自己左右[參 3]。創製八旗後,阿山隸滿洲正藍旗[參 3]

天命六年(1621年),阿山從征遼陽,因戰功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參 4]。皇太極即位後,以阿山佐正白旗,位列十六大臣。其弟阿達海次之,任正白旗備調遣[參 4]。同年,跟隨代善討伐蒙古扎魯特部,皇太極令阿山與冷格里率兵六百入喀爾喀巴林部驅趕巡邏部隊,並縱火以壯軍威。歸師後,升任三等男[參 4]

天聰元年(1627年),阿山參加丁卯之役,率軍攻克義州[參 4]。不久,其弟阿達海因罪被誅[參 3]。天聰三年秋(1629年),阿山再次與其弟噶賴、子塞赫及阿達海之子查塔莫洛渾等逃往明朝寧遠城,皇太極收捕其家眷,並派兵追之,阿山等在進入明朝境內之前,先遣跟隨者入境,被明朝守軍擒殺[參 3]。阿山等感到懼怕,於是返回後金請罪。皇太極寬宥之,還其家眷,並官復原職[參 3]

同年冬天,跟隨皇太極伐明,攻克洪山口城,後金軍迫近明朝都城北京,紮營於城東南。阿山與圖魯什環視明軍陣營後,請求速攻,皇太極遂命凌晨列陣,平明時發動進攻,阿山等獲得大勝,陣斬經略滿桂[參 4]。天聰四年(1630年),後金軍攻打永平,阿山及葉臣奉命選部下猛士二十四人,乘夜色使用雲梯攻城,後金軍冒著矢石奮戰,至次日,城上炮裂藥發,明朝守軍自相驚擾,阿山督所部冒火率先登城,其餘部隊跟進,將永平城攻克[參 4]

天聰五年(1631年),後金軍攻大凌河,阿山率精銳騎兵在錦州、松山一帶巡邏,俘獲明兵,明朝守將出援,阿山與勞薩圖魯什以兵三百敗其兩千之眾,斬明兵百餘首級,獲纛三面,獲賞金,不久升任都統[參 4]。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親征伐察哈爾,阿山與梅勒額真布爾吉當時正在巡邊,聞皇太極親征,與其會師西拉木倫河。皇太極命阿山率精銳騎兵三百助圖魯什為先鋒[參 4]。不久,察哈爾林丹汗敗逃,皇太極歸師,復命阿山等帥師防邊[參 4]。天聰七年(1633年),與布爾吉探查鹿島,有所斬獲[參 4]。天聰八年(1634年),阿山與圖魯什攻略錦州,岳託在臨行前囑咐圖魯什,「軍中調遣,當就阿山商榷,勿違其言[參 5]。」此後,再次從征察哈爾,斬蒙古逃人。追錄克永平功,升為三等子,免徭役,並分得虎爾哈戰俘百人,入其所領佐領[參 5]

天聰九年(1635年),後金軍入略山西,明軍自山海關馳援。皇太極命多鐸攻廣寧,阿山與都統石廷柱率前鋒四百前趕至錦州,明朝副將劉應選等以兵三千五百人抵禦,兩軍於大凌河遭遇。即將開戰之時,多鐸率軍突至,自山而下,阿山突起掩擊,明兵大亂,劉應選死於亂軍之中,此役殲滅明兵五百,克台堡一座。阿山因功獲賜良馬、鎧甲[參 6]

崇德元年(1636年),阿山跟隨武英郡王阿濟格伐明,連下鵰鶚、長安嶺二城,阿山率本旗兵獨克東安縣。回師時,遇明軍來追,阿山殿後,盡滅追兵[參 6]。崇德二年(1637年),清軍攻取皮島,阿山與葉臣率領左翼舟師攻皮島西北角,阿山先登,斬明朝守將沈世魁,授一等子,予世襲[參 6]。崇德六年八月(1641年),清軍再圍錦州,明軍試圖突圍以奪清軍火器,被阿山擊破[參 6]。次年十月(1642年),阿山跟隨阿巴泰伐明,入牆子嶺,轉戰至兗州,獲賜銀幣[參 6]

順治元年(1644年),阿山跟隨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所率領的大順軍,阿山又偕同左翼副都統阿哈尼堪、右翼都統馬喇希,克平陽,並因此功進爵三等公[參 7]。順治二年(1645年),阿山及諸將跟隨豫親王多鐸移師江南,與馬喇希等取淮河橋,渡淮河攻克揚州,率舟師溯江而上,克南京,擒獲弘光帝朱由崧[參 8]。江南既定,阿山跟隨貝勒博洛、都統拜音圖入浙江,清軍駐紮杭州,潞王朱常淓開城投降。嘉興、湖州、紹興、寧波、嚴州皆被攻克。歸師後,阿山獲賜金銀、鞍馬[參 8]

阿山自太宗朝起,屢次因事被論罪,皆被寬貸[參 9][參 10]。順治三年(1646年),因聽信巫者,怪罪部下,被罷官,奪世職[參 8]。順治四年,復授一等子,不久病卒[參 8]。長子塞赫(《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作色黑[參 11])襲爵[參 9][參 8]。一子夸札,尚清太宗第六女,為固倫額駙[參 12]。阿山從弟阿爾津,亦為清朝開國功臣之一,曾任大將軍

世爵承襲圖

阿山死後,由其後人承襲其遺留的一等子爵,世襲罔替[參 13]。其子岳爾多一度被加封為三等侯,後因事被革退,爵位仍降回一等子[參 11]。乾隆年間,清高宗根據阿山功過,重定其後人世爵為一等男[參 11]

 
 
 
 
一等子
阿山
始封
 
 
 
 
 
 
 
 
 
 
 
 
 
 
 
 
 
 
 
 
 
 
 
 
 
 
 
 
 
 
一等子
塞赫
一次襲
 
 
 
 
 
已革三等侯
岳爾多
 
 
 
 
 
 
 
 
 
 
 
 
 
 
 
 
 
 
 
 
 
 
 
已革一等男
發喀
二次襲
一等男
桑格
三次襲
 
一等男
鄂爾多
五次襲
 
 
 
 
 
 
 
 
 
 
 
 
 
 
 
 
 
 
 
一等男
雅爾泰
四次襲
 
已革一等男
圖納
六次襲
 
 
 
 
一等男
兌齊
七次襲
 
 
 
 
 
 
 
 
不詳
 
 
 
 

來源

引注

參考資料

  • 鄂爾泰等. 《八旗通志初集》.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5. 
  • 弘晝等.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遼海出版社. 2002. ISBN 9787806691892. 
  • 神田信夫; 滿文老檔研究會. 《满文老档:太祖 卷3》. 東洋文庫. 1958. 
  • 佚名; 王鍾翰註解. 《清史列传》. 中華書局. 1987. ISBN 9787101003703. 
  • 趙爾巽等. 《清史稿》. 中華書局. 1998. ISBN 9787101007503.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 《清代满汉关系研究》.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972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