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洪姆人

阿洪姆人[1]阿薩姆語আহোম泰語อาหม,英語:Ahom people),又譯「阿洪人」[2]、「阿豪姆人」[3],是泰民族在印度境內的分支。阿洪姆人的祖先是13世紀以後由中國雲南德宏一帶西遷的傣族,曾統治阿薩姆邦將近六個世紀。

阿洪姆人
আহোম
ไทอาหม
總人口
200萬(1990年估計)
分佈地區
    阿薩姆邦190萬
    阿魯納恰爾邦5萬
語言
阿洪姆語阿薩姆語
宗教信仰
印度教佛教阿洪姆宗教基督教
相關族群
撣族泰國人和其他泰語民族

歷史

13世紀前,僅有少數泰語民族在阿薩姆地區(今屬印度)生活。1215年由現今中國瑞麗為中心的地區的孟卯王國王子蘇卡法帶9千多人離開國土,1227年越過緬甸西北帕凱山進入雅魯藏布江支流布里迪興河。他沒攻擊當地土著而在當地種水稻與鼓勵與土著摩蘭人英語Moran people和布拉希人結婚,阿洪姆人之後人口大增,他們之前是信仰泰族的精靈崇拜(Phii),十七世紀控制阿薩姆地區東部的整個雅魯藏布江一帶,後改宗印度教並成為剎帝利種姓。他們最大成就是成功抵抗莫臥兒帝國向阿薩姆地區(今印度東北部)擴張,他們1671年在古瓦哈提打敗來自印度的莫臥兒穆斯林。

阿洪姆王國在十八世紀後衰落,被莫臥兒帝國與緬甸攻擊,最後被英國占領,最終被印度吞併。

他們與其他泰語民族一樣以阪-為基本的社會單位。

宗教

阿洪姆人雖然接受印度教,但仍保持祖先崇拜。他們在結婚,節日、出生和死亡的儀式崇拜他們的祖先。他們提供大米,蔬菜,花卉,甘蔗,檳榔,雞蛋作供品。血祭(雞,鴨,豬和水牛)和自製的大米啤酒是崇拜祖先的必然要求供品。

阿洪姆人的史書菩愣記記載,他們的始祖是天神愣東(Leng Don)之子坤龍(Khun Lung)與坤萊(Khun Lai),二人受天神指派順黃金製成的梯子下凡,他們降臨的地方叫勐麗勐蘭(Mong Ri Mong Ram),這就是阿洪姆人的發源地。[4]

阿洪姆人和許多侗台語民族一樣信仰泰族的精靈崇拜,也奉行青蛙崇拜。表現為「蛙親」形式,阿洪人稱之為「貝庫里碧雅」(Bhekuli Beaya)。「當天旱少雨時,人們給青蛙舉辦結親活動。……年輕人四處尋找青蛙,找到以後村民們聚集在一片空曠地上,敲鑼打鼓吹號唱歌,祈求雷神帶來雲朵。這時兩隻青蛙已經準備好,先找到青蛙的人被認為走好運之人。他們將已分出雌雄的兩隻青蛙放進兩個不同的經過精心裝飾籠子裡,分別代表著新郎和新娘的房間,然後年輕人邊唱邊打鼓,又一邊給青蛙沐浴,再將青蛙放進轎子,將雄蛙抬到放置雌蛙的人家裡,整個過程人們不停地給青蛙澆水,伴隨著人們唱著婚禮儀式上的傳統民歌,再把這對青蛙抬到河邊或者水塘邊放生,就像真的給人辦婚禮那樣。之後人們大擺宴席,享用糯米飯和鴨肉,用檳榔和檳榔酒、穀子來祭拜水神,以唱山歌的方式來祈求雷神和雨神儘快播雨。

過去阿洪姆人曾盛行雞卜,民間還保存著大量的雞卜經,至今還有些神職人員用雞卜的辦法來求祥避凶,與「越人好雞卜」相似。

文化

住房

像泰國的農村人一樣,阿洪姆農村家庭的房子是用木頭和竹子建造的,屋頂通常是茅草。家庭的果園和犁過的田地位於他們的房子附近。房屋以分散的方式建在竹林中。通常阿洪姆人把他們的房子建在離地面約兩米的高架上(干欄式建築)。

飲食

食物是阿洪姆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大多數阿洪姆人,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是非素食主義者,仍然保持著與其他泰族人相似的傳統美食。大米是主食。典型的菜餚是豬肉、雞肉、鴨肉、牛肉、青蛙、多種魚類、hukoti maas(乾醃魚混合物),某些昆蟲也是阿洪姆人的熱門食物。Luk-Lao 或 Nam-Lao(未稀釋或稀釋的米啤酒)是傳統飲料。 他們食用「Khar」(一種從燒焦的香蕉皮/樹皮的灰燼中提取的鹼性液體)、「Betgaaj」(嫩甘蔗芽)和許多其他具有藥用價值的天然草藥。然而,牛肉和豬肉一般是避免的

阿洪姆特色美食類似於泰國飲食。像泰國人一樣,阿洪姆人更喜歡幾乎沒有香料的水煮食物,直接燒魚、肉和蔬菜,如茄子、番茄等。

當今的阿洪姆人

阿洪姆人在歷史上又稱「阿薩姆人」,但他們與印度政府定義的阿薩姆人不是一回事(後者指操阿薩姆語雅利安人)。現今,由於各民族之間的通婚、傣族在印度東北部當地社會地位的下降等多種原因,大多數傣族已融合進當地其它民族中成為阿薩姆人一個分支,只剩下86.8萬的純種阿洪姆人,他們也大多接受了印度教,主要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根據一些學者說法可能有800萬阿薩姆邦的人口人有阿洪姆人血統。

現在阿洪姆人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戈拉加特喬爾哈特西布薩加爾迪布魯加爾蒂恩蘇基亞拉金普縣德馬吉阿魯納恰爾邦洛西特縣

他們被歸類為其他落後階層種姓類別。

參考

  1. ^ 移居印度的雲南傣族——阿洪姆人,何平,世界民族, 1999
  2. ^ 壯泰族群分化時間考,黃興球,2008,民族出版社
  3. ^ 阿豪姆語概況,周國炎、吳艷,民族語文, 2006
  4. ^ 何平. 德宏傣族的西遷與印度阿洪姆人的形成. 雲南社會科學. 2004, (2): 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