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琺AREVA)是法國一家國有核能可再生能源公司,阿海琺大部分股份是由法國政府控制。在全球核電業中排首位[4],總部位於巴黎拉德芳斯[5]

AREVA
阿海琺
商業名稱EuronextAREVA
公司類型上市公司
ISINFR0004275832在維基數據編輯
成立2001年
創辦人安娜·洛韋容 編輯維基數據
代表人物Philippe Knoche (代理CEO)
總部 法國庫爾伯瓦
業務範圍世界
產業能源
產品核能電力可再生能源[1]
營業額 92 億 (2013)[2]
稅前盈餘 € 1100萬 (2013)[2]
稅後盈餘 € -4.94億 (2013)[2]
資產 € 22.346億 (2013)[2]
所有權者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法國法國電力集團 編輯維基數據
員工人數45,340 (2013)[3]
主要子公司阿海琺NP(核反應爐及關聯業務), Areva NC, Areva TA, 阿海琺礦業, Euriware, 阿海琺醫療
網站www.areva.com

阿海琺是於2001年與德國西門子公司核電部門合併而建立;它開發出歐洲壓水反應爐(EPR),一種先進的第三代壓水反應爐[6][7]。2011年,阿海琺年營業額為89億歐元,年底總訂單為456億歐元,員工48000人。

公司新成立的專注於核燃料循環的公司,新阿海法在2018年更名歐安諾

歷史

阿海琺早於1958年就已成立。當時是由法國施耐德電氣聯同美國西屋電氣等公司,組成一家名為Framatome的公司,旨在在歐洲發展和興建核電廠。到1971年,西屋電氣把股權售予法國公司Creusot-Loire,而後者則獲約66%股權。

阿海琺公司早在1980年代中就與中國合作,共建大亞灣核電站,隨後是嶺澳核電站[8]

2001年4月3日,Framatome公司與德國西門子公司集團核能部門合併,成為阿海琺。至2009年,西門子把手中所有股權出售。

2006年阿海琺成立可再生能源部門。

 
阿海琺的前總部大樓,位於巴黎拉法葉街33號(33 rue Lafayette)。
 
阿海琺的總部阿海琺大樓,位於拉德芳斯。

事件

2014年12月28日,台灣核一廠發現1束燃料組件有把手鬆脫情形。這是全世界首次出現核能燃料束把手鬆脫的意外,肇因確定是生產製造瑕疵,維修成本將向阿海琺求償[9][10]

參看

參考文獻

  1. ^ A Global Offer for CO2 Energy Generation. Areva. [22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8). 
  2. ^ 2.0 2.1 2.2 2.3 2013 Annual Results Press Release (PDF). Areva. [22 May 2014]. [失效連結]
  3. ^ 2013 Key Figures. Areva. [9 June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5). 
  4. ^ Nuclear Power in France. 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18 Jan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5). Areva is the world's largest nuclear company, EdF is the largest nuclear electric utility, and set to build new Areva EPR plants in France, UK, China and possibly USA. 
  5. ^ Legal Notice. Areva. [21 June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7). 
  6. ^ Andrew Teller. The EPR Reactor: Evolution to Gen III+ based on proven technology (PDF). Areva. 2 February 2010 [19 Jul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1-31). 
  7. ^ EPR – Areva brochure (PDF). Areva NP. May 2005 [2 January 20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11-29). 
  8. ^ 阿海珐在中国的成长之路. Dynabond Powertech. 2012年12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 
  9. ^ 燃料把手鬆脫 核一廠停機逾70天 新增成本15億. 自由時報. 2015-03-08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0). 
  10. ^ 黃佩君. 核一燃料棒把手鬆脫 台電:AREVA螺孔瑕疵. 自由時報. 2015-03-16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