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明 (化學家)

中國無機化學家

陳小明(1961年10月5日),男,廣東揭陽人,中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會士。研究領域為無機化學,累計發表了40次學術報告、超過400篇論文,主持了近30個國家級或省部級科研項目。

陳小明
出生 (1961-10-05) 1961年10月5日63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揭陽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母校中山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兒女一個女兒
獎項中國青年科技獎(1996年)
廣東省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998、2006和2012年)
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1999年)
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004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年)
湯姆森·路透前沿研究獎(2008年)
世界科學院化學獎(2012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化學無機化學
受影響自范海福麥松威

生平

早年及教育經歷

陳小明在1961年10月5日生於中國廣東省揭陽市漁湖鎮,他出身於農民家庭,在四個兄弟中排行第二;他小時候適逢三年困難時期,面臨嚴重的物資匱乏,經常要挨餓[1][2]。陳小明的少年時期正值文化大革命,讀書在當時不受重視,學校主要教授《毛主席語錄》、歷史(「憶苦思甜」)、軍事、農業等知識;他只在中聯小學唸了五年小學、在中聯小學附中唸兩年初中,便在1976年因家境困頓而回家務農,沒有升讀高中[1]

1977年,中考高考恢復舉行,陳小明回校補習,並成功考上漁湖中學;兄長在學業上的成功激發他努力學習,雖然他在1978年的高考未能報考志願的院校,但後來因通過縣內的數學競賽和物理考試而被遴選到揭陽市第一中學入讀,並在翌年考進大學[1]。在揭陽市第一中學裡,陳小明上過化學老師李老師的課,並形容他講課非常生動[1]。陳小明在1979年高考填報的第一志願是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第二志願是中山大學化學系;但是,縣招生辦幹部看到他的報考志願單,認為他的分數足以入讀中山大學,便私下調換兩個志願,令其考進後者[1]

考進中山大學後,陳小明報考了催化化學專業,但意外被分配到X射線晶體學領域,師從范海福教授;他起初感到無奈,但後來受范海福的影響而對科學研究晶體學產生興趣,並在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喜愛上科學實驗化學[1]。陳小明在1983年獲授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獲頒理學碩士學位,其後到中山醫科大學任教生物化學三年,但因自覺知識水準不足而決定繼續學習[1][3]

當時,曾與范海福合作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麥松威正在招收博士生,陳小明便到香港求學,成為麥松威所教導的首名中國大陸博士生[1][4]。麥松威治學嚴謹,待人和善敦厚,為陳小明的學習提供不少幫助,亦影響了後者的為人[4]。赴港求學期間,陳小明遇上的最大困難是語言障礙,論文用英語撰寫的要求對他而言是很大的考驗,但他後來在麥松威的教導下逐漸提升了英語水平[4]。1992年,陳小明獲中文大學頒授哲學博士學位[3]

工作經歷

陳小明在1986年至1989年間曾短暫供職於中山醫科大學生物化學教研室,先後擔任助教和講師[3]。1992年,陳小明獲中文大學頒授學位,即將畢業;其師麥松威此時向訪問中文大學的中山大學校長推薦了陳,後者因而在同年7月來到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工作[3][4]。在他入職之初,中山大學的研究條件惡劣,儀器、科研基礎、研究經費和教職工資均有不足,後來才有所改善[1]。他在1993年12月獲中山大學晉升為副教授、1995年1月獲晉升為教授,於2000年至2004年間是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特聘教授,在2006年成為中山大學生物無機與合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3]。除了擔任教職外,陳小明亦與蔡繼文合作撰寫教材《單晶結構分析原理與實踐》[3]

學術貢獻

陳小明的研究方向為功能金屬配合物配位金屬聚合物超分子體系的分子設計、化學合成、結構和性能[3]。他的研究成果包括發現10多種金屬誘導有機反應、把原位合成法應用於微孔結構英語Microporous material配位聚合物的可控組裝等[2]。他亦主持了近30個國家級或省部級科研項目[1]

陳小明在各個國際學術會議上累計發表了40次學術報告,並發表了超過400篇論文,其中近40篇是在《美國化學會志》、《自然-通訊英語Nature Communications》、《應用化學》、《先進材料》等具國際影響力的刊物上刊出[1][5]。他的論文在科學引文索引合共獲他人引用超過28,000次,其中有50篇被引用逾100次,H指數為87[1][5]

教學經歷和主張

陳小明主要講授無機化學和晶體學相關的本科生研究生課程,指導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和中國國內訪問學者進行科研工作[3]。他在1996年開始指導研究生,累計指導了近33名博士生和不到10名碩士生;在他指導的博士畢業生當中,兩人獲頒授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六人獲提名,四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一人入選為中共中央組織部青年千人計劃學者[1]

陳小明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信和興趣至關重要;其中,興趣與好奇心有緊密的關係,可以說成一種本能,但也可以後天培養[1]。他又表示,八零後學生比前代學生知識更多、知識面更廣,但前代學生則學得更精細;八零後學生有主見、思想較為活躍,前代學生多把投身科研視為生計[1]

社會兼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第六屆和第七屆)、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委、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晶體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稀土學會理事、國際分子篩協會金屬有機骨架委員會成員[3][5]

獎項和榮譽

獎項

陳小明曾獲得下列獎項[1][2]

獎項名稱 頒發單位 頒發年份
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中共中央組織部 1996年
廣東省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不詳 1998年、2006年、2012年
傑出青年學者獎 求是科技基金會 1999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7年
湯姆森·路透前沿研究獎 不詳 2008年
世界科學院化學獎 世界科學院 2012年

榮譽

陳小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2004年)中國科學院院士(2009年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會士。

家庭

妻子同是揭陽人,為中學時校友,曾經是一名工程師,為了兼顧家庭而改到中山大學圖書館工作;兩人育有一個女兒,她受父親影響而修讀化學專業,負笈英國[1]

軼事

陳小明習慣騎自行車上下班,喜歡與學生打羽毛球,也會與友人玩撲克牌[1]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隨遇而安——中科院院士陳小明和他的科學人生. 時代潮人 (廣東潮人海外聯誼會). 2013, (2). 
  2. ^ 2.0 2.1 2.2 陈小明. 廣州地情網. 2016-03-21 [2016-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3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陈小明教授简介.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 2015-10-15 [2016-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0月30日). 
  4. ^ 4.0 4.1 4.2 4.3 思念故土牵挂乡亲 希望早日回家乡看看. 江門日報. 2012-11-09 [2016-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30). 
  5. ^ 5.0 5.1 5.2 中山大学陈小明院士来研究院作学术报告. 新能源材料與低碳技術研究院. 2016-06-21 [2016-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