鱝科
鲼形目的一科鱼类
鱝科(學名:Myliobatidae)是軟骨魚綱燕魟目中的一科。
鱝科 | |
---|---|
加勒比海斑點鱝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
目: | 鱝目 Myliobatiformes |
科: | 鱝科 Myliobatidae |
異名 | |
Myliobatididae |
分布
鱝科魚類廣泛分布於全球溫、熱帶海域。
深度
從水深3m至300m深的水域。
分類
鱝科下分7個屬,如下:[1]
鷂鱝屬(Aetobatus)
無刺鱝屬(Aetomylaeus)
前口蝠鱝屬(Manta)
又稱鬼蝠魟屬。為蝠鱝屬(Mobula Rafinesque, 1810)的異名。
蝠鱝屬(Mobula)
鱝屬(Myliobatis)
- 鱝 Myliobatis aquila ,普通鱝
- 澳大利亞鱝 Myliobatis australis ,澳洲鱝
- 加州鱝 Myliobatis californicus
- 智利鱝 Myliobatis chilensis
- 弗氏鱝 Myliobatis freminvillii ,牛吻鱝
- 古氏鱝 Myliobatis goodei ,南方鱝
- 哈氏鱝 Myliobatis hamlyni
- 長吻鱝 Myliobatis longirostris
- 秘魯鱝 Myliobatis peruvianus
- 短吻鱝 Myliobatis ridens
- 薄尾鱝 Myliobatis tenuicaudatus
- 鳶鱝 Myliobatis tobijei :又稱燕魟。
前鰭鱝屬(Pteromylaeus)
牛鼻鱝屬(Rhinoptera)
特徵
鱝科魚身體扁平,胸鰭向前延伸至眼所在之位置終止,或為狹窄之皮膜經吻部下方而成為一枚吻下鰭,因此頭部與體軀可以清楚劃分。頭頂隆起,尾部細長,超過體盤前後徑2倍以上。齒大似板狀,有1至7排。尾背近基部處有棘或無;棘前有一小形背鰭;但無尾鰭。眼與噴水孔在頭側;口在頭部腹面,橫裂。齒1至7列,砌石狀。除尾棘外,皮膚裸出,但雄者眼眶周圍及背部中央線上可能有瘤狀突起。一般體形不大,連尾部一起最大也不會超過兩米。英文所指的魔鬼魚,便是這屬於這一科的魟。儘管這一科科名為鱝,但所屬的魚類,中文仍常命名為魟,因此常令人誤會為魟科。
生態
本科屬於熱帶暖水域沿岸魚類,常可見其利用整個胸鰭呈波浪形的擺動而遊走於水錶層。以底棲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故養殖的牡蠣及蛤苗床,常遭其破壞。卵胎生,雌性通常懷有2至10胎,而妊娠期可長達1年。當捕獲時,會適時將小魟生出體外。
經濟利用
食用魚,但有些味道不佳,肉質較粗。另外有些種類有毒棘,易傷人。
參考文獻
- ^ Myliobatidae. GBIF. [2023-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