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英豪

中国考古学家

麥英豪(1929年7月15日—2016年11月28日),廣東番禺人,中國考古學家廣州博物館館長。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麥英豪
出生(1929-07-15)1929年7月15日
 中華民國廣東省番禺縣
逝世2016年11月28日(2016歲—11—28)(87歲)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考古學家、教授、博物館館長、田野調查員
知名於南越王墓的發掘
學術背景
母校廣州大學
學術工作
學科考古學
副學科中國歷史文化資源考古保護英語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研究機構廣州市文物局
廣州博物館
著名作品《西漢南越王墓》(1991)

麥英豪在六十年的考古生涯中一共參與了包括南越王墓在內的700多座墓葬的考古發掘工作,推動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東莞海戰博物館的建設,主編出版大型圖錄、文物考古論著10多部,在考古界被譽為「一代宗師」[1]

生平

1929年7月15日出生[2]。廣東省番禺區石碁鎮官涌村人。家世務農。4歲時父親去世。7歲時返回官涌村老家,與母親和姐姐靠祖上留下的一畝六分田地為生。在官涌小學讀到五年級,又因母親去世而輟學回家務農。憑藉自學,在20歲時考上廣州大學教育系,後來因為生活困難而沒有繼續學業[3]

1952年9月,他被招入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工作。1953年8月被單位派往北京,參加由文化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聯合舉辦的「全國第二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學習。期間接受了郭沫若鄭振鐸梁思永夏鼐蘇秉琦宿白等專家的面授指導,還到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北京大葆台漢墓參與現場考古發掘工作,積累經驗[3]

此後,麥英豪一直奔赴在田野考古第一線。期間歷任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研究館員,兼任廣州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1975年至1987年,擔任廣州博物館副館長、館長。退休後成為名譽館長,還兼任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顧問,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名譽顧間等職[4]。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通令嘉獎,2003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

2015年7月下旬被確診為癌症晚期,住院治療[5]。2016年11月28日下午在廣州去世,享年88歲[6]

2016年12月12日至2017年1月13日,廣州博物館舉辦「一代宗師麥英豪」主題紀念展[7]

考古發掘

  • 1953年,在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北京大葆台漢墓考古遺址實習;
  • 1956年至1957年,參加北宋西窯村窯址發掘;
  • 1975年,發掘秦代造船遺址
  • 1983年,主持發掘南越文王趙眜墓,擔任「廣州象崗漢墓考古發掘隊」隊長。1991年出版《西漢南越王墓》考古報告;
  • 1995年,主持發掘南越國御苑石構水池;
  • 1990年代以後,麥英豪不再帶領考古發掘隊,但他仍然還在指導廣州重要考古項目的發掘和保護工作,如南越國宮署遺址和木構水閘遺址、南漢二陵、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等[5]。他倡議建立的南漢二陵博物館於2012年立項,2019年建成開放。

出版物

編著、合著有《廣州出土漢代陶星》、《廣州漢墓》、《穗港漢墓》、《廣州西村窯》,主編有《廣州市文物志》、《西漢南越王墓》、《廣州秦漢考古三大發現》等。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