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寺 (新絳)

新絳龍興寺,又稱龍興宮,位於中國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縣城龍興鎮北大街盡頭的高崗上,為該城最高建築物。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絳龍興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427
認定時間2006年

歷史

新絳龍興寺始建於唐朝初年,原名碧落觀,著名的《碧落碑》即在此刊刻。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改為龍興寺。會昌滅佛期間被毀。後宋太祖趙匡胤曾在此停留,改為行宮。後恢復為龍興寺[1][2]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建。清康熙四十魄哧(1708)、乾隆四十二年(1777)及1941年(民國30年)年重修

建築

 
碧落碑亭

殿後為龍興寶塔,為八角樓閣式磚塔,青磚砌築。原為八層,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坍塌,四十九年(1784年)重建時增加五層,為八角十三級,高42.4米。每層均有匾額,分別為:「一柱擎天」、「兩莖仙掌」、「三汲龍門、「四大躋空、「五雲獻瑞、「六鰲首載、「七星召應」、「八風協律、「九擄看花、「十園蓉鏡、「十方一覽」、「十二碧城」、「十州三島」。底座有知州武進題書的磚雕楹聯:「雷雨平臨咫尺看龍門之變」、「慈雲遙接飛騰爭雁塔之高」。1941年重修。塔頂已出現多次不明原因的冒煙現象[3](1899年[4]、1929年、1937年、1971年、1976年、)。

寺東西廊房及山門系1991年新建,塔東南台階下有兩座1995年從寺外搬遷來的宋金磚墓室[5]。1991年,在該寺地下發現「荀子故里」石匾額,佐證荀子為山西新絳[6]

龍興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內景

龍興寺大雄寶殿(正殿)為元代建築,坐北向南,面闊五間,進深四椽。懸山頂,五鋪作雙下昂斗拱,面積為178平方米。殿內塑三身佛,彩塑7尊。彩塑高4.5米,為宋金風格風格(偏向金代風格)[5]

殿內中間為法身佛「毗盧遮那佛」,東側(左側)為報身佛「盧舍那佛」,西側(右側)為應身佛「釋迦摩尼佛」。三佛身旁為四位脅侍菩薩(觀音、地藏、文殊、普賢)。


保護

1991年,新絳龍興寺正式作為景點對外開放。

1996年1月,新絳龍興寺被評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2006年,新絳龍興寺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6-427[7]

2014年10月,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啟動總投資約300萬元人民幣的修繕工程。

2014年,新絳縣文物部門對「文革」時期被挖的佛像的眼珠進行了修復[8]

參考文獻

  1. ^ 連達. 《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 北京: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19: 240–242. ISBN 978-7-5699-2765-8. 
  2. ^ 新 绛. [2010-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3. ^ 姜錚等. 《山西古建筑地图》上.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8: 337–338. ISBN 978-7-302-50363-7. 
  4. ^ 1941年《重修新絳龍興寺碑記》
  5. ^ 5.0 5.1 5.2 龙兴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運城市人民政府. 2020-04-22 [2024-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7). 
  6. ^ 荀子故里「新絳說」[永久失效連結]
  7.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6-05-25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8). 
  8. ^ 山西龙兴寺修复 “文革”期间被挖宋金佛像眼珠. 新華網. 2015-01-25 [2024-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