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精選條目

  • 請把新的精選條目加入下一個可用的子頁面,請只放入完整或基本完整的條目(通常為乙級或更高等級條目);
  • 遊戲作品條目(但不包括遊戲系列)請列於Portal: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精選遊戲,而非此處;
  • 並同時更新主題首頁模板內的條目計數(max參數)。

條目列表

下村陽子(1967年-)是一位日本電子遊戲作曲家,被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女電子遊戲作曲家」。她於1988年畢業於大阪音樂大學。自1988年至1993年期間,她就一直效力於卡普空公司,從事電視遊戲音樂創作;期間創作了17個遊戲的全部或部分音樂,其中包括《街頭快打》和《快打旋風II》。從1993年到2002年期間,她就職於史克威爾公司(現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又創作了包括《寄生前夜》、《聖劍傳說》和《王國之心》在內等8個遊戲的音樂。《王國之心》的遊戲音樂是下村陽子在史克威爾工作期間最成功的作品,而此遊戲亦是她離開史克威爾前的最後一項作品。自從她為《超級瑪利歐RPG 七星傳說》製作遊戲音樂起,她就成了自由作曲者,並創作了十多首曲目。她的作品的人氣甚高,且其中一些作品更在電子遊戲音樂演奏會中演奏,其中包括《戲劇交響曲》。 她的幾個遊戲音樂亦被製成專輯和鋼琴譜。

檢視 - 編輯 - 歷史



 

勇者鬥惡龍系列是由堀井雄二及其工作室Armor Project開發的全球暢銷電子角色扮演遊戲系列。系列在日本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原艾尼克斯)發行,而在日本以外多由任天堂發行。系列第一作發行於1986年;截至2013年7月,除了十部本傳作品外,系列還有其它衍生遊戲發行,而幾乎每部本傳又都有改編動畫或漫畫。系列引入了很多遊戲要素,並對對RPG的開發產生重大影響。系列遊戲曾在MSXFC遊戲機超級任天堂Game Boy ColorGame Boy Advance任天堂DSPlayStationPlayStation 2Wii及多個行動電話平台上發行。每部勇者鬥惡龍遊戲都有相關交響樂原聲碟發行;同時勇者鬥惡龍也是首個被改編為真人芭蕾舞的電子遊戲系列。為避免和筆紙角色扮演遊戲DragonQuest》產生商標衝突,勇者鬥惡龍系列早期遊戲在北美以「Dragon Warrior」為題發行,這一名稱直到2002年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在美國註冊「Dragon Quest」商標後才棄用。系列最新的遊戲是2012年8月發行的《勇者鬥惡龍X》,其為支援線上對戰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遊戲已在日本Wii和Wii U平台發行。

檢視 - 編輯 - 歷史



 

濱渦正志是一名於1996年至2010年在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工作的日本電子遊戲作曲家,其最知名的作品是為Final Fantasy系列SaGa系列譜曲。濱渦出生在一個德國的音樂家庭,並在日本成長。他在幼兒園時便對音樂感興趣,並從家長那裡學習鋼琴課。

濱渦以實習生的身份受僱於史克威爾(今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他首部單獨譜曲的作品是來公司幾年後的《陸行鳥的不可思議迷宮》。他亦和其朋友,另一位作曲家仲野順也合作為數個遊戲作曲,同時自《SaGa 未拓領域2》後,他還與合成器程式設計員山崎良進行了密切合作。

植松伸夫2004年離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後,濱渦作為主作曲家接管了公司的音樂團隊。他獨自為《Final Fantasy XIII》譜寫了配樂。他還是著名的鋼琴編曲家,他編排了數張專輯,其中包括光田康典2006年《Sailing to the World》的鋼琴譜。雖然濱渦的音樂大多使用古典氛圍音樂,但其音樂也包括了多種風格。2010年,濱渦離開了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並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Monomusik。

檢視 - 編輯 - 歷史



 

菊田裕樹(1962年8月29日-)是日本遊戲音樂作曲家遊戲設計師。他主要作品為《聖劍傳說2》、《聖劍傳說3》、《雙界儀》和《修道院之謎》的配樂,同時他還是最後一個遊戲的製作人兼概念設計師。他還為其它七款遊戲譜曲,並擔任未發行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MMORPG)《超武俠大戰》的概念設計師兼作曲。他早年就對音樂萌生興趣,但在關西大學獲得了宗教研究、哲學和文化人類學學位。在進入史克威爾工作前,他曾幹了幾年漫畫插畫,以及動畫連續劇譜曲工作。

在完成他最早知名的三個原聲後,他建立了自己的電子遊戲製作公司Sacnoth,並擔任總裁兼CEO。在完成《修道院之謎》的製作與配樂後,他離開公司成為自由作曲家。在建立自己的唱片公司Norstrilia後,他開始發行自己或與其他藝術家合作的作品輯,以及他之前的配樂。他的音樂在2009年德國科隆「交響奇幻音樂會」等多場音樂會上演奏,並收錄於鋼琴譜書籍中發行。

檢視 - 編輯 - 歷史



 

植松伸夫(1959年3月21日-)是日本電子遊戲作曲家,以為大多Final Fantasy系列作品配樂而知名。植松是一名半自學音樂家,在十一二歲時開始彈鋼琴,而艾爾頓·約翰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

植松在1986年加入史克威爾(後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並遇到了Final Fantasy創作者坂口博信。他們一起合作創作了許多電子遊戲,其中最為知名的是Final Fantasy系列。在就職約20年後的2004年,他離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建立了自己的公司Smile Please和音樂製作公司Dog Ear Records。他開始以自由音樂作曲人身份,主要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和坂口的開發工作室霧行者的電子遊戲作曲。

植松的遊戲配樂還有原聲和改編專輯發行。他創作的一些遊戲曲目還在Final Fantasy音樂會上演出。他的樂曲數詞由葛萊美獎得主,指揮家阿尼·羅斯在音樂會上指揮。在2002年至2010年間,他和福井健一郎關戶剛等同事組成了搖滾樂團黑魔導士,以電子管風琴等鍵盤樂器演奏音樂。樂隊以改編搖滾版演繹了植松伸夫的Final Fantasy配樂作品。他還參與了樂隊Earthbound Papas。

檢視 - 編輯 - 歷史



 

Final Fantasy是由坂口博信創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原史克威爾)開發並持有的跨媒體系列。系列以奇幻科幻電子角色扮演遊戲(RPG)作品為主,但亦涵蓋電影動畫和紙質媒體等商品。和系列同名的首部遊戲於1987年發行,坂口曾認為那將是他在遊戲產業的最後一搏;該作獲得成功並發展了大量續作。系列還涉足其它遊戲類型,包括戰略角色扮演動作角色扮演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競速第三人稱射擊格鬥以及節奏

儘管大部分Final Fantasy作品使用獨立的劇情,設定與主角亦不相同,但它們都使用了系列的共通元素。系列作品反覆使用了相同的情節主題、角色名稱和遊戲機制。遊戲以一干英雄與巨大邪惡的鬥爭為情節中心,並探索角色的內心鬥爭和人際關係。角色名稱往往源自世界各地的歷史和神話。

Final Fantasy在商業和評論上獲得成功;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最暢銷的電子遊戲系列,銷量已愈一億,是最暢銷的電子遊戲系列之一。系列獲得Walk of Game的一顆星章獎勵,並在《金氏世界紀錄玩家版2008》中持有七項金氏世界紀錄。系列以革新性、視覺效果和音樂而著稱,如全動態影像逼真的角色模型和由植松伸夫編排的樂曲。Final Fantasy已成為電子遊戲產業的驅動力,並影響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商業活動,以及公司與其它電子遊戲開發者的關係。系列引入了當下許多RPG的常見要素,並促進遊戲機RPG在日本外市場的普及。

檢視 - 編輯 - 歷史



聖劍傳說系列是由是石井浩一創作,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開發的中世紀背景角色扮演遊戲系列。系列首部遊戲Final Fantasy系列外傳的名義發行,作品中存在很多Final Fantasy元素。但自從系列的第二部遊戲《聖劍傳說2》起,系列就開始脫離Final Fantasy系列。系列各遊戲都設定於瑪娜的架空世界,並出現世界樹、聖劍等例行元素,玩家需要和竊取瑪娜之力的勢力作戰。一些角色設計、生物和音樂主題會經常重複出現。

截至2003年,系列發行了5部遊戲;系列在2006年重新以「瑪娜世界」標題活躍,並在一年多中發行了四部作品。在2008年時,聖劍傳說系列有8部遊戲機遊戲和2部手機遊戲,此外還有四部漫畫和一部小說。聖劍傳說系列的評價非常不均衡,《聖劍傳說2》獲得廣泛好評,如位列IGN年度「史上最佳100遊戲」的第78位,配樂也獲得高度讚揚 ;但瑪娜世界系列所獲評價相當低下。截至2011年3月,聖劍傳說系列出貨600萬套。

聖劍傳說系列在2003年時只有5個遊戲。但系列於2006年一年之內釋出4個新遊戲。截至2008年,聖劍傳說系列包括了10個遊戲(其中有2個是行動電話遊戲)。

檢視 - 編輯 - 歷史



超時空之鑰系列是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原史克威爾)開發並發行的電子遊戲系列。遊戲首作為1995年時間旅行電子角色扮演遊戲超時空之鑰》,其後有兩部續作《Radical Dreamers》和《超時空之鑰 次元之旅》發行。系列首作由青木和彥製作,松井聰彥北瀨佳范時田貴司監督。此外系列還有一部促銷動畫《時空冒險Numa Monjar》及兩個《超時空之鑰》移植版。截至2003年3月31日,《超時空之鑰》以265萬的銷量成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第12暢銷遊戲(以出貨量計);《超時空之鑰 次元之旅》以150萬的銷量排第24位。截至2011年3月,兩部遊戲累計售出530萬份。遊戲獲得非常積極的評價。《超時空之鑰》六次登上多媒體網站IGN「史上100大遊戲」榜單的高位——2002年列第4,2005年上半年列第6,2005年下半年列第13,2006年列第2,2007年列第18,2008年列第2。系列音樂獲非常高的評價並廣受歡迎。

檢視 - 編輯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