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ffler

美国杂志

The Baffler》是一本關於文化政治商業分析的雜誌,於1988年由編輯托馬斯·弗蘭克英語Thomas Frank基思·懷特英語Keith White (II)成立,總部設在伊利諾州芝加哥,後於2010年遷至麻薩諸塞州劍橋、2016年遷至紐約市。該雜誌的第一版有約12,000個訂閱者。[3]

The Baffler
主編克里斯·萊曼(Chris Lehmann
發行周期Bi-Monthly[1]
創辦者托馬斯·弗蘭克英語Thomas Frank
基思·懷特英語Keith White (II)
首發日期1988年 (1988-month)
公司The Baffler Foundation
創刊地區美國
總部所在地夏洛蒂鎮(1988–1990)
芝加哥(1990–2010)
劍橋(2011年至今)
紐約(2015年至今)[2]
語言英語
網站thebaffler.com
ISSN1059-9789
OCLC 編號24838556

截至2016年,該雜誌及其文章多通過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書店發行。2016年後,讀者也可在其網站上訂閱電子或紙質期刊。

歷史

該雜誌最早由格雷格·萊恩英語Greg Lane出版,其座右銘是「the journal that blunts the cutting edge.」(意為「削弱尖端的期刊」),因批判商業文化和文化事業、揭露《紐約時報》上的蹩腳言論騙局而聞名。[4][5]史蒂夫·阿爾賓尼英語Steve Albini發表了一篇文章《音樂的問題》(The Problem with Music),在其中揭露了獨立搖滾樂盛世期間音樂事業的內部運作。[6]

該雜誌促進了托馬斯·弗蘭克英語Thomas Frank安娜·瑪麗·考克斯英語Ana Marie Cox里克·佩爾斯坦英語Rick Perlstein等多位作家的事業發展。[7]

刊物

該雜誌一年一期,後漸趨頻繁;2001年4月25日,雜誌辦公室毀於大火後,該雜誌的發行頻率減緩。[8]之後,該雜誌得重整,其發行周期更加規律、頻繁。該雜誌分銷渠道諸多(可作為書也可作為雜誌);除ISSN外,每期刊物(除去第一期外)皆有一個獨立的國際標準書號

重整

2009年,創始編輯弗蘭克決定重整該雜誌。[9]2010年,《The Baffler》第二卷第一期(總第18期)問世。其出版商、編輯和設計均不同於以往。2011年,總部遷至劍橋,約翰·薩默斯(John Summers)接任了編輯,並與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簽訂了出版合同,經重新設計後每年出版三次。[10]2014年,合同終止。[11]2016年,該雜誌轉為一季度一期,並將總部遷至紐約市。[2]同年,薩默斯退出總部,編輯工作由克里斯·萊曼接管。2017年,該雜誌與西班牙獨立在線出版物《CTXT》開始了一項協作編輯協議。[12]

參考文獻

  1. ^ Maximillian Alvarez on Twitter. [2018-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2). 
  2. ^ 2.0 2.1 The Baffler. About. June 2016 [June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31). 
  3. ^ Peter Monaghan. ‘The Baffler’ Will Reappear via MIT Press.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October 26, 2011 [2014-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4. ^ Elizabeth Taylor. Mixing Business With Culture. Chicago Tribune. January 11, 1998 [2014-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1). 
  5. ^ Leon Nefaykh. Remember the Grunge Hoax?. New York Observer英語New York Observer. August 14, 2009 [2014-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0). 
  6. ^ Albini, Steve, The Problem with Music, The Baffler (5) (Chicago: Thomas Frank英語Thomas Frank), 1993, (5) [2018-09-09], ISSN 1059-9789, OCLC 2483855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 also archived from the dead Baffler site. (Reprinted in Maximum RocknRoll #133 (June 1994) and later various websites.)
  7. ^ Jennifer Schuessler. The Baffler Puts Its Archive Online. New York Times. July 21, 2014 [2014-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30). 
  8. ^ Ron Charles. A quarter century of the Baffler. Washington Post. July 21, 2014 [2014-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9. ^ Leon Nefaykh. Color Me Baffled! Thomas Frank's Magazine Lives Again. New York Observer英語New York Observer. June 24, 2009: 10 [2014-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0). 
  10. ^ Peter Monaghan. ‘The Baffler’ Will Reappear via MIT Press.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October 26, 2011 [2014-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11. ^ Peter Monaghan. MIT Press and a Rebellious Journal Will Part Ways.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October 28, 2014 [2014-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12. ^ CTXT firma un acuerdo editorial con la revista ‘The Baffler’. [2018-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