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君主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中国君主列表 | |||||||||
---|---|---|---|---|---|---|---|---|---|
传说時代 | |||||||||
夏 | |||||||||
商 | |||||||||
周 | 西周 | ||||||||
东周 | 春秋 | ||||||||
戰國 | |||||||||
秦 | |||||||||
汉 | 西汉 | ||||||||
新 | |||||||||
东汉 | |||||||||
三国 | 曹魏 | 蜀汉 | 孙吴 | ||||||
晋 | 西晋 | ||||||||
东晋 | 十六国 | ||||||||
南 北 朝 |
宋 | 北魏 | |||||||
齐 | |||||||||
梁 | 西魏 | 东魏 | |||||||
陳 | 北周 | 北齐 | |||||||
隋 | |||||||||
唐 | |||||||||
五代十国 | 辽 | 西夏 | |||||||
宋 | 北宋 | ||||||||
南宋 | 金 | ||||||||
元 | |||||||||
明 | |||||||||
清 |
本表列出三國時期,曹丕建立的曹魏政權,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權,孫權建立的孙吴政權君主,及各政權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
三國君主 | |
---|---|
详情 | |
开国君主 | 魏文帝 |
末代君主 | 吳末帝 |
建立 | 220年12月11日 |
终结 | 280年5月1日 |
产生方式 | 世襲 |
肖像 | 庙号 | 谥号 | 名讳 | 在世时间 | 在位时间 | 年号 | 年号使用时间 | 陵寝 |
---|---|---|---|---|---|---|---|---|
- | - | 高皇帝 (明帝曹叡追谥) |
曹騰 | 100年-159年 | - | - | - | - |
- | 魏太王 (汉献帝刘协追谥)[1] |
曹嵩 | ?-193年 | - | - | - | - | |
- | 太皇帝 (文帝曹丕追谥)[1] | |||||||
- | 魏武王 (汉献帝刘协谥)[2] |
曹操 | 155年-220年 | - | - | - | 高陵 | |
太祖 (明帝曹叡追尊)[3] |
武皇帝 (文帝曹丕追谥)[1] | |||||||
曹丕受东汉献帝刘协禅位为帝,立国曰“魏” | ||||||||
高祖 (明帝曹叡追尊,一作世祖)[3][4] |
文皇帝[5] | 曹丕 | 187年-226年 | 220年-226年 | 黄初 | 220年-226年 | 首陽陵 | |
烈祖 (明帝曹叡生前即定庙号)[3] |
明皇帝[6] | 曹叡 | 206年-239年 | 226年-239年 | 太和 | 227年-233年 | 高平陵 | |
青龙 | 233年-237年 | |||||||
景初 | 237年-239年 | |||||||
- | 邵陵县厉公 (晋武帝司马炎谥) |
曹芳 (罢黜,降复齐王,晋武帝司马炎降封邵陵县公) |
232年-274年 | 239年-254年 | 正始 | 240年-249年 | - | |
嘉平 | 249年-254年 | |||||||
- | - | 曹髦 (追罢黜,降复高贵乡公) |
241年-260年 | 254年-260年 | 正元 | 254年-256年 | - | |
甘露 | 256年-260年 | |||||||
- | 元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谥) |
曹奂 (原名曹璜) (晋武帝司马炎降封陈留王) |
246年-302年 | 260年-265年 | 景元 | 260年-264年 | - | |
咸熙 | 264年-265年 | |||||||
元帝曹奂禅位司马炎,立国曰“晋”,曹魏亡 |
肖像 | 庙号 | 谥号 | 名讳 | 在世时间 | 在位时间 | 年号 | 年号使用时间 | 陵寝 |
---|---|---|---|---|---|---|---|---|
曹丕代汉称帝,刘备以汉室宗亲承继汉祚 | ||||||||
烈祖 (汉赵光文帝刘渊追尊)[7] |
昭烈皇帝[8] | 刘备 | 161年 -223年6月10日 |
221年5月15日 -223年6月10日 |
章武 | 221年-223年 | 惠陵 | |
- | 安樂縣思公 (晋武帝司马炎谥)[9] |
刘禅 (曹魏降封安樂縣公) |
207年-271年 | 223年6月10日-263年12月23日 | 建興 | 223年-237年 | 安乐思公墓 | |
延熙 | 238年-257年 | |||||||
- | 孝怀皇帝 (汉赵光文帝刘渊追谥)[10] |
景耀 | 258年-263年 | |||||
炎兴 | 263年 | |||||||
刘禅降曹魏,汉亡 |
肖像 | 庙号 | 谥号 | 名讳 | 在世时间 | 在位时间 | 年号 | 年号使用时间 | 陵寝 |
---|---|---|---|---|---|---|---|---|
孙吴政权奠基者 | ||||||||
始祖 (大帝孫權追尊)[11] |
武烈皇帝 (大帝孙权追谥)[12] |
孙坚 (东汉乌程侯) |
155年-191年 | - | - | - | 高陵 | |
- | 长沙桓王 (大帝孙权追谥)[12] |
孫策 (东汉吴侯) |
175年-200年 | - | - | - | - | |
曹丕称魏帝,孙权受封吴王 | ||||||||
太祖 | 大皇帝 | 孙权 | 182年-252年 | 222年-229年 (吴王) |
黄武 | 222年-229年 | 蒋陵 | |
孙权称帝,立国曰“吴” | ||||||||
太祖 (孫亮追尊)[13] |
大皇帝[14] | 孙权 | 182年-252年 | 229年-252年 (吴皇帝) |
黄龙 | 229年-231年 | 蒋陵 | |
嘉禾 | 232年-238年 | |||||||
赤乌 | 238年-251年 | |||||||
太元 | 251年-252年 | |||||||
神凤 | 252年 | |||||||
- | - | - | 孫亮 (罢黜,降封会稽王、侯官侯) |
243年-260年 | 252年-258年 | 建兴 | 252年-253年 | - |
五凤 | 254年-256年 | |||||||
太平 | 256年-258年 | |||||||
- | 景皇帝 [15] |
孫休 | 235年-264年 | 258年-264年 | 永安 | 258年-264年 | 定陵 | |
- | - | 文皇帝(原諡昭獻皇帝) (末帝孙皓追谥)[16][17] |
孫和 | 224年-253年 | - | - | - | 明陵 |
- | - | 孫皓 (晋武帝司马炎降封归命侯)[18] |
242年-284年 | 264年-280年 | 元兴 | 264年-265年 | - | |
甘露 | 265年-266年 | |||||||
宝鼎 | 266年-269年 | |||||||
建衡 | 269年-271年 | |||||||
凤凰 | 272年-274年 | |||||||
天册 | 275年-276年 | |||||||
天玺 | 276年 | |||||||
天纪 | 277年-280年 | |||||||
孙皓降西晋,吴亡 |
时间轴
图例: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
- ^ 《三国志·魏書·武帝紀》:“初平……二十五年……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諡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 ^ 3.0 3.1 3.2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景初元年……五月……有司奏: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武)之舞。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馀四庙,亲尽迭毁,如周后稷、文、武庙祧之制。”
- ^ 廟號「世祖」僅見於《資治通鑑》,《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王沈《魏書》、《資治通鑑目錄》、《資治通鑑考異》均作「高祖」。
- ^ 《三國志·魏书·文帝纪》:“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黄初)七年……夏五月……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六月戊寅,葬首阳陵。”
- ^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景初)三年春正月丁亥……即日,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癸丑,葬高平陵。”
- ^ 《晉書·王彌傳》:「元海謂彌曰:『孤本謂將軍如竇周公耳,今真吾孔明、仲華也。烈祖有云:「吾之有將軍,如魚之有水。」』」
- ^ 《三國志·蜀書二》:「(章武三年)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五月,梓宮自永安還成都,諡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
- ^ 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三》:“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魏元帝曹奂)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公泰始七年薨於洛陽。【《蜀記》云:諡曰思公,子恂嗣。】”
- ^ 《晋书·載記第一》:“永興元年,元海(刘渊)乃為壇於南郊,僭即漢王位……乃赦其境內,年號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 ^ 《三國志·吳志·孫破虜討逆傳》裴松之注引《吳錄》:尊坚庙曰始祖,墓曰高陵。
- ^ 12.0 12.1 《三国志·吴書·吴主传》:“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夏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追尊父破虜將軍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兄討逆將軍策為長沙桓王。吳王太子登為皇太子。將吏皆近爵加賞。”
- ^ 《三國志·吳書三·三嗣主傳》:太平元年春【《吳歷》曰:正月,爲權立廟,稱太祖廟。】
- ^ 《三国志·吳書二 吴主传》:“(太元二年)夏四月,權薨,時年七十一,謚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蔣陵。”
- ^ 《三国志·吳書三 三嗣主傳》:“(永安七年秋七月)癸未,休薨。時年三十,謚曰景皇帝。”
- ^ 《三国志·吳書三 三嗣主傳》:“(元興元年)九月,貶太后為景皇后,追謚父和曰文皇帝,尊母何為太后。”
- ^ 《三國志注·吳志·孫和何姬傳》:皓即位,尊和為昭獻皇帝,【《吳錄》曰:皓初尊和為昭獻皇帝,俄改曰文皇帝。】
- ^ 《三国志·吳書三 三嗣主傳》:“(天紀四年)四月甲申,詔曰:‘孫皓窮迫歸降,前詔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愍之,其賜號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