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巴德派
伊斯兰教第三大派别
伊巴德派(阿拉伯语:إباضية)是伊斯兰教仅次于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第三大教派,接近於遜尼派,现主要分布于以阿曼为代表的多个国家。
伊巴德派源於7世紀中期第一次伊斯蘭內戰中分裂出的哈瓦利吉派,他們與遜尼派主要差異為是否重視四大正统哈里发。相較於什葉派看重先知穆罕默德的血统,伊巴德派注重领袖品格,特別尊崇頭两任哈里发巴克爾、歐瑪爾,並表示他們的在位時期是伊斯兰最理想的时代。伊巴德派認為後繼的哈里发在虔誠程度和个人私德上,皆不具备穆斯林领袖的资格。
历史
穆斯林世界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统治时期任人唯亲。来自阿曼的伊拉克教士贾比尔·本·载德多有不满[1],此载德并非五伊玛目尊崇的阿里儿子侯赛因的曾孙载德。他主张穆斯林应一律平等,非古莱氏人也可以担任要职等等,在倭马亚王朝初期,反对穆阿维叶的哈里发世袭制度,被伊拉克总督哈查只流放到了阿曼[2]。
载德在阿曼时有个弟子叫阿巴迪,后来成了阿曼的穆斯林社团领袖,因此被他们反对的倭马亚王朝称这个社团为“伊巴迪亚”或者“伊巴德”。在阿曼实行伊斯兰教长国的制度,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教义
伊巴德教派接近于逊尼派,但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两派都主张哈里发须经协商选举产生,但逊尼派坚持哈里发必须出身古莱氏族,而伊巴德派则认为任何穆斯林只要具备能力并能维持公正的,都有被选为领袖的权利。
分布
该教派是阿曼赛义德王朝的国教,也在桑给巴尔、以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的部分地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