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領軍、護軍列表
南朝的禁軍制度因襲東晉之制,以領軍、護軍為禁軍最高將領,其中領軍掌內軍,護軍掌外軍。資重者為領軍將軍、護軍將軍,資輕者為中領軍、中護軍,開府置長史、司馬、五官、功曹、主簿、參軍(受命出征則置)等官屬。[1]
南朝宋時,領、護軍為第三品[1]。南朝梁時,領軍將軍、護軍將軍位列十五班之末,中領軍、中護軍位列十四班之首。南朝陳時,領、護軍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2]。
下表列出南朝歷任領軍、護軍。
領軍
序次 | 軍職 | 姓名 | 授職時間 | 離職時間 | 爵位 | 備註 |
宋國(418年-420年)-宋朝(420年-479年) | ||||||
1 | 領軍將軍 | 檀祗 | 義熙十四年六月(418年) | 義熙十四年十月(418年) | 西昌縣開國侯 | 遷自青州刺史;卒官 |
2 | 中領軍 | 檀道濟 | 義熙十四年十月(418年) | 永初元年六月庚午(420年) | 作唐縣開國男 | 遷自中軍司馬;遷護軍將軍[3] |
3 | 謝晦 | 永初元年六月庚午(420年) | 永初三年正月癸丑(422年) | 武昌縣開國公 | 遷自宋國右衛將軍 | |
領軍將軍 | 永初三年正月癸丑(422年) | 元嘉元年八月庚子(424年) | 遷荊州刺史[4] | |||
4 | 中領軍 | 到彥之 | 元嘉元年八月戊申(424年) | 元嘉三年五月乙未(426年) | 佷山縣開國侯 | 遷自南蠻校尉;遷南豫州刺史 |
5 | 領軍將軍 | 趙倫之 | 元嘉三年六月己未(426年) | 元嘉五年十二月庚寅(428年) | 霄城縣開國侯 | 遷自鎮軍將軍;卒官 |
6 | 中領軍 | 殷景仁 | 元嘉六年三月辛酉(429年) | 元嘉六年十月壬申(429年) | 遷自左衛將軍;母憂去職 | |
領軍將軍 | 元嘉七年三月甲寅(430年) | 元嘉九年七月庚午(432年) | 遷尚書僕射 | |||
7 | 劉湛 | 元嘉九年七月庚午(432年) | 元嘉十七年五月癸巳(440年) | 遷自太子詹事;母憂去職 | ||
8 | 劉義融 | 元嘉十七年十一月丙戌(440年) | 元嘉十八年六月辛未(441年) | 桂陽縣開國侯 | 遷自五兵尚書;卒官 | |
9 | 趙伯符 | 元嘉十八年七月戊戌(441年) | 元嘉二十一年二月庚午(444年) | 霄城縣開國侯 | 遷自徐兗二州刺史;遷豫州刺史 | |
10 | 中領軍 | 沈演之 | 元嘉二十一年二月庚寅(444年) | 元嘉二十四年九月己未(447年) | 吉陽縣五等侯 | 遷自右衛將軍 |
領軍將軍 | 元嘉二十四年九月己未(447年) | 元嘉二十五年九月辛未(448年) | 遷領國子祭酒、本州大中正 | |||
11 | 劉遵考 | 元嘉二十五年九月辛未(448年) | 元嘉三十年正月庚辰(453年) | 營浦縣開國侯 | 遷自吳興太守;遷豫州刺史 | |
12 | 劉鑠 | 元嘉三十年正月癸巳(453年) | 太初元年二月乙丑(453年) | 南平郡王 | 遷自豫州刺史[5] | |
13 | 蕭斌 | 太初元年二月乙丑(453年) | 太初元年五月丙子(453年) | 伏誅[6] | ||
14 | 沈慶之 | 元嘉三十年四月庚午(453年) | 元嘉三十年閏月壬申(453年) | 遷自假武昌內史;遷南兗州刺史 | ||
15 | 柳元景 | 元嘉三十年閏月癸酉(453年) | 孝建元年三月辛丑(454年) | 曲江縣開國公 | 遷自護軍將軍;遷雍州刺史 | |
孝建元年八月庚午(454年) | 大明三年正月己丑(459年) | 晉安郡開國公 | 遷自雍州刺史;遷尚書令 | |||
16 | 劉遵考 | 大明三年正月己丑(459年) | 大明五年十二月壬申(461年) | 營浦縣開國侯 | 遷自尚書右僕射;遷尚書右僕射 | |
17 | 朱脩之 | 大明六年七月庚辰(462年) | 大明七年四月甲寅(463年) | 南昌縣開國侯 | 遷自荊州刺史;遷特進 | |
18 | 劉彧 | 大明七年四月丙辰(463年) | 大明八年二月乙巳(464年) | 湘東郡王 | 遷自都官尚書;遷徐州刺史 | |
19 | 王玄謨 | 大明八年二月乙巳(464年) | 大明八年八月丁卯(464年) | 曲江縣開國侯 | 遷自徐州刺史;遷青冀二州刺史[7] | |
20 | 劉彧 | 大明八年九月辛丑(464年) | 永光元年二月戊午(465年) | 湘東郡王 | 遷自護軍將軍;遷南豫州刺史 | |
21 | 劉休仁 | 永光元年二月戊午(465年) | 景和元年八月癸酉(465年) | 建安郡王 | 遷自護軍將軍;遷雍州刺史 | |
22 | 王玄謨 | 景和元年八月癸酉(465年) | 泰始二年正月壬辰(466年) | 曲江縣開國侯 | 遷自青冀二州刺史;遷江州刺史[8] | |
23 | 袁粲 | 泰始二年正月癸巳(466年) | 泰始二年(466年) | 興平縣開國子 | 遷自司徒左長史;遷中書令 | |
24 | 中領軍 | 沈攸之 | 泰始二年十月丁卯(466年) | 泰始四年(468年) | 貞陽縣開國公 | 遷自郢州刺史;遷左衛將軍 |
25 | 王琨 | 泰始四年七月乙巳(468年) | 泰始五年九月戊午(469年) | 遷自吳郡太守;遷光祿大夫 | ||
26 | 劉勔 | 泰始五年九月乙丑(469年) | 元徽二年五月壬辰(474年) | 鄱陽縣開國侯 | 遷自豫州刺史;死事[9] | |
27 | 蕭道成 | 元徽二年六月庚子(474年) | 昇明元年七月丙申(477年) | 西陽縣開國公 | 遷自右衛將軍;遷司空、錄尚書事[10] | |
28 | 劉韞 | 昇明元年七月辛丑(477年) | 昇明元年十二月壬申(477年) | 遷自右衛將軍;伏誅 | ||
29 | 蕭嶷 | 昇明二年正月丁丑(478年) | 昇明二年八月丙申(478年) | 晉壽縣侯 | 遷自侍中;遷江州刺史 | |
30 | 領軍將軍 | 蕭賾 | 昇明二年八月乙未(478年) | 昇明三年四月辛卯(479年) | 聞喜縣開國侯→公→齊公世子→齊王太子 | 遷自江州刺史[11] |
齊國(479年)-齊朝(479年-502年) | ||||||
1 | 中領軍 | 王敬則 | 昇明三年三月(479年) | 建元元年四月甲午(479年) | 重安縣開國侯 | 遷自右衛將軍;遷南兗州刺史 |
2 | 李安民 | 建元元年四月甲午(479年) | 建元二年正月戊戌(480年) | 康樂縣開國侯 | 遷自左衛將軍 | |
領軍將軍 | 建元二年正月戊戌(480年) | 建元四年(482年) | 遷丹楊尹[12] | |||
3 | 中領軍 | 蕭景先 | 永明元年正月庚申(483年) | 新吳縣開國侯 | ||
領軍將軍 | 永明三年(485年) | 遷丹楊尹[13] | ||||
4 | 蕭順之 | 永明三年八月戊午(485年) | 永明四年(486年) | 臨湘縣開國侯 | 遷自太子詹事;遷丹楊尹 | |
5 | 中領軍 | 蕭鸞 | 永明四年五月丙午(486年) | 永明五年十月甲申(487年) | 西昌縣開國侯 | 遷自吳興太守;遷豫州刺史 |
6 | 蕭緬 | 永明五年十月甲申(487年) | 永明六年(488年) | 安陸縣開國侯 | 遷自侍中;遷太子詹事 | |
7 | 領軍將軍 | 呂安國 | 永明六年七月乙巳(488年) | 永明六年(488年) | 湘南縣開國侯 | 遷自都官尚書;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
8 | 王奐 | 永明六年閏月辛卯(488年) | 永明七年(489年) | 遷自尚書僕射;遷尚書左僕射 | ||
9 | 沈文季 | 永明八年正月庚子(490年) | 永明十年(492年) | 西豐縣開國侯 | 遷自郢州刺史;遷金紫光祿大夫 | |
10 | 中領軍 | 陳顯達 | 永明十年二月壬寅(492年) | 永明十一年正月癸丑(493年) | 豐城縣開國侯 | 遷江州刺史 |
11 | 領軍將軍 | 蕭鏘 | 永明十一年正月癸丑(493年) | 隆昌元年正月(494年) | 鄱陽郡王 | 遷自江州刺史;遷尚書右僕射[14] |
12 | 沈文季 | 隆昌元年正月戊申(494年) | 延興元年(494年) | 西豐縣開國侯 | 遷自護軍將軍;遷尚書右僕射[15] | |
13 | 中領軍 | 蕭諶 | 延興元年八月甲辰(494年) | 建武元年十月癸亥(494年) | 安復縣開國公 | 遷自衛尉[16] |
領軍將軍 | 建武元年十月癸亥(494年) | 建武二年六月壬戌(495年) | 衡陽郡開國公 | 伏誅 | ||
14 | 蕭坦之 | 建武二年六月乙丑(495年) | 永泰元年四月丙戌(498年) | 臨汝縣開國侯 | 遷自右衛將軍 | |
中領軍 | 永泰元年四月丙戌(498年) | 永泰元年(498年) | [17] | |||
領軍將軍 | 永泰元年(498年) | 永元元年八月(499年) | 遷尚書右僕射[18] | |||
15 | 劉暄 | 永元元年八月己巳(499年) | 永元元年(499年) | 平都縣開國侯 | 遷自右衛將軍;伏誅 | |
16 | 中領軍 | 王瑩 | 永元元年九月辛未(499年) | 永元三年(501年) | 遷自太子詹事[19] | |
17 | 夏侯詳 | 中興元年三月乙巳(501年) | 中興元年十二月(501年) | 遷自散騎常侍;遷侍中、尚書右僕射[20] | ||
18 | 領軍將軍 | 王茂 | 中興元年十二月(501年) | 中興二年四月(502年) | 遷自護軍將軍 | |
梁朝(502年-557年) | ||||||
1 | 領軍將軍 | 王茂 | 天監元年四月丙寅(502年) | 天監元年五月戊子(502年) | 望蔡縣開國公 | 遷江州刺史[21] |
2 | 兼領軍 | 沈約 | 天監元年(502年) | 天監二年正月(503年) | 建昌縣開國侯 | 母憂去職[22] |
3 | 中領軍 | 柳慶遠 | 天監二年正月甲寅(503年) | 天監四年正月癸卯(505年) | 雲杜縣開國侯 | 遷自右衛將軍;遷雍州刺史 |
4 | 領軍將軍 | 張稷 | 天監四年十一月辛未(505年) | 天監五年(506年) | 江安縣開國侯 | 遷自都官尚書;遷吳興太守[23] |
5 | 兼領軍 | 蕭秀 | 天監五年(506年) | 天監六年四月癸卯(507年) | 安成郡王 | [24] |
6 | 領軍將軍 | 曹景宗 | 天監六年四月癸卯(507年) | 天監七年正月壬子(508年) | 竟陵縣開國公 | 遷自右衛將軍;遷中衛將軍 |
7 | 兼領軍 | 蕭昺 | 天監七年正月壬子(508年) | 天監七年二月丙子(508年) | 吳平縣開國侯 | 遷雍州刺史 |
8 | 領軍將軍 | 呂僧珍 | 天監七年二月乙亥(508年) | 天監十年五月丁丑(511年) | 平固縣開國侯 | 遷自南兗州刺史;卒官 |
9 | 柳慶遠 | 天監十年五月己卯(511年) | 天監十三年六月己亥(514年) | 雲杜縣開國侯 | 遷自太子詹事;遷雍州刺史 | |
10 | 蕭昺 | 天監十三年六月己亥(514年) | 天監十七年五月己卯(518年) | 吳平縣開國侯 | 遷自南兗州刺史;遷監揚州 | |
11 | 蕭恢 | 天監十七年六月乙酉(518年) | 天監十八年正月甲申(519年) | 鄱陽郡王 | 遷自益州刺史;遷荊州刺史 | |
12 | 蕭憺 | 天監十八年正月甲申(519年) | 普通三年十一月甲午(522年) | 始興郡王 | 遷自荊州刺史;卒官[23] | |
13 | 蕭淵藻 | 普通三年十一月辛丑(522年) | 普通六年(525年) | 西昌縣開國侯 | 遷自太子詹事;免官[25] | |
14 | 蕭琛 | 普通六年(525年) | 普通六年(525年) | 遷自左驍騎將軍;遷祕書監[26] | ||
15 | 兼領軍 | 曹仲宗 | 普通六年八月丙子(525年) | 大通元年(527年)[27] | [28] | |
16 | 蕭象 | 大通元年(527年) | 大通二年正月(528年) | 桂陽嗣王 | 遷江州刺史[25] | |
17 | 中領軍 | 蕭昂 | 大通二年正月庚申(528年) | 中大通元年十一月丙戌(529年) | 遷自衛尉卿 | |
領軍將軍 | 中大通元年十一月丙戌(529年) | 中大通四年二月壬子(532年) | 湘陰縣開國侯 | 遷江州刺史 | ||
18 | 蕭恪 | 中大通四年九月乙巳(532年) | 中大通五年三月(533年) | 南平王世子 | 遷自太子詹事;父憂去職 | |
19 | 兼領軍 | 臧盾 | 中大通五年四月癸酉(533年) | 大同二年正月甲辰(536年) | ||
中領軍 | 大同二年正月甲辰(536年) | 大同五年(539年) | 遷吳郡太守 | |||
20 | 蕭範 | 大同五年十二月癸未(539年) | 大同七年二月丁巳(541年) | 鄱陽嗣王 | 遷自中書令;遷雍州刺史 | |
21 | 兼領軍 | 蕭會理 | 大同七年五月癸巳(541年) | 大同七年(541年) | 南康嗣王 | 遷丹楊尹 |
22 | 領軍將軍 | 臧盾 | 大同七年十一月己丑(541年) | 大同九年十二月壬戌(543年) | 遷自金紫光祿大夫;卒官 | |
23 | 蕭譽 | 大同九年十二月壬戌(543年) | 河東郡王 | 遷自侍中;遷護軍將軍 | ||
24 | 中領軍 | 蕭正德 | 太清二年(548年) | 臨賀郡王 | [29] | |
25 | 領軍將軍 | 張纘 | 太清二年五月辛丑(548年) | 太清二年(548年) | 利亭侯 | 遷自湘州刺史;遷寧蠻校尉 |
26 | 中領軍 | 朱异 | 太清二年八月乙未(548年) | 太清三年正月乙丑(549年) | 遷自右衛將軍;卒官 | |
27 | 傅岐 | 太清三年正月丙寅(549年) | 太清三年三月壬午(549年) | 遷自司農卿;卒官[28] | ||
28 | 領軍將軍 | 任約 | 太清三年六月(549年) | 大寶二年(551年) | 侯景授[30] | |
29 | 王僧辯 | 太清四年九月辛酉(550年) | 太清五年五月癸未(551年) | 遷自左衛將軍;遷尚書令 | ||
30 | 胡僧祐 | 太清五年五月癸未(551年) | 承聖三年十一月丁酉(554年) | 新市縣侯 | ||
31 | 裴畿 | 承聖三年十一月丁酉(554年) | 承聖三年(554年) | 遷自巂州刺史[31] | ||
32 | 徐度 | 太平元年九月丁巳(556年) | 太平二年五月丙午(557年) | 廣德縣開國侯 | 遷自郢州刺史;遷南豫州刺史[32] | |
陳朝(557年-589年) | ||||||
1 | 領軍將軍 | 徐度 | 永定元年十一月丙辰(557年) | 永定元年(557年) | 廣德縣開國侯 | 遷自南豫州刺史;遷南徐州刺史[33] |
2 | 中領軍 | 陳擬 | 永定元年(557年) | 永定三年(559年) | 永脩縣開國侯 | 遷自南徐州刺史;遷監南徐州[34] |
3 | 杜稜 | 永定三年(559年) | 永定三年七月壬戌(559年) | 上陌縣開國侯 | 遷自右衛將軍、丹楊尹 | |
領軍將軍 | 永定三年七月壬戌(559年) | 天嘉元年(560年) | 遷晉陵太守[35] | |||
4 | 權知領軍事 | 趙知禮 | 天嘉元年(560年) | 天嘉二年(561年) | 始平縣開國伯 | [36] |
5 | 領軍將軍 | 杜稜 | 天嘉二年正月庚戌(561年) | 天嘉六年正月庚戌(565年) | 永城縣開國侯 | 遷自晉陵太守;遷丹楊尹 |
6 | 中領軍 | 沈欽 | 天嘉六年正月庚戌(565年) | 天嘉六年(565年) | 建城縣開國侯 | 遷自衛尉卿 |
7 | 吳明徹 | 天嘉六年十二月丁巳(565年) | 天康元年五月丁酉(566年) | 安吳縣開國侯 | 遷自吳興太守[37] | |
領軍將軍 | 天康元年五月丁酉(566年) | 光大元年五月癸巳(567年) | 遷湘州刺史 | |||
8 | 杜稜 | 光大元年五月乙未(567年) | 太建元年(569年) | 永城縣開國侯 | 遷自鎮右將軍;遷吳興太守[38] | |
9 | 中領軍 | 陳伯恭 | 太建元年正月庚戌(569年) | 太建元年(569年) | 晉安郡王 | 遷自中護軍;遷揚州刺史 |
10 | 陳伯山 | 太建元年(569年) | 太建四年(572年) | 鄱陽郡王 | 遷自東揚州刺史 | |
11 | 領軍將軍 | 沈恪 | 太建四年十月戊戌(572年) | 太建四年(572年) | 東興縣開國侯 | 遷自廣州刺史;免官 |
12 | 中領軍 | 陳伯恭 | 太建四年(572年) | 太建六年正月壬戌(574年) | 晉安郡王 | 遷南豫州刺史 |
13 | 陳伯固 | 太建六年正月壬戌(574年) | 太建七年十月戊午(575年) | 新安郡王 | 遷自侍中;遷南徐州刺史 | |
14 | 陳叔堅 | 太建七年十月戊午(575年) | 太建七年(575年) | 長沙郡王 | 遷自江州刺史;遷郢州刺史 | |
15 | 領軍將軍 | 徐陵 | 太建七年十二月壬戌(575年) | 太建八年(576年) | 建昌縣開國侯 | 遷自國子祭酒;遷太子詹事 |
16 | 中領軍 | 陳伯仁 | 太建八年十一月辛丑(576年) | 太建十年正月己巳(578年) | 廬陵郡王 | 遷南徐州刺史 |
17 | 領軍將軍 | 徐陵 | 太建十年正月己巳(578年) | 太建十年(578年) | 建昌縣開國侯 | 遷自右光祿大夫;遷丹楊尹[39] |
18 | 中領軍 | 樊毅 | 太建十年九月壬寅(578年) | 太建十二年(580年) | 高昌縣開國侯 | 遷自左衛將軍;免官[40] |
19 | 陳伯仁 | 太建十二年三月壬辰(580年) | 至德元年正月(583年) | 廬陵郡王 | 遷自南徐州刺史[39] | |
20 | 領軍將軍 | 任忠 | 至德元年正月壬寅(583年) | 禎明二年六月(588年) | 梁信郡開國公 | 遷自南豫州刺史;遷吳興內史 |
21 | 中領軍 | 魯廣達 | 禎明二年六月甲辰(588年) | 禎明三年正月甲申(589年) | 綏越郡開國公 | 遷自侍中[41] |
護軍
序次 | 軍職 | 姓名 | 授職時間 | 離職時間 | 爵位 | 備註 |
宋朝(420年-479年) | ||||||
1 | 護軍將軍 | 檀道濟 | 永初元年六月庚午(420年) | 永初三年(422年) | 永脩縣開國公 | 遷自宋國中領軍;遷南兗州刺史[4] |
2 | 趙倫之 | 永初三年(422年) | 景平元年(423年) | 霄城縣開國侯 | 遷自雍州刺史[42] | |
3 | 劉懷慎 | 景平元年(423年) | 景平二年(424年) | 南城縣開國侯 | 遷自五兵尚書;卒官[43] | |
4 | 傅亮 | 景平二年(424年) | 元嘉三年正月丙寅(426年) | 建城縣開國公 | 伏誅 | |
5 | 劉遵考 | 元嘉三年(426年) | 元嘉三年(426年) | 營浦縣開國侯 | 遷自淮南太守;遷南蠻校尉[44] | |
6 | 中護軍 | 王華 | 元嘉三年六月丙子(426年) | 元嘉四年五月壬午(427年) | 遷自右衛將軍;卒官 | |
7 | 護軍將軍 | 殷穆 | 元嘉四年六月庚申(427年) | 元嘉九年四月乙亥(432年) | 遷自金紫光祿大夫;遷右光祿大夫 | |
8 | 到彥之 | 元嘉九年四月乙亥(432年) | 元嘉十年八月辛巳(433年) | 建昌縣開國公 | 卒官 | |
9 | 中護軍 | 殷景仁 | 元嘉十二年四月乙酉(435年) | 元嘉十三年八月庚寅(436年) | ||
護軍將軍 | 元嘉十三年八月庚寅(436年) | 元嘉十七年七月戊寅(440年) | 遷揚州刺史 | |||
10 | 中護軍 | 徐湛之 | 元嘉十七年十一月丙戌(440年) | 元嘉十七年(440年) | 枝江縣開國侯 | 遷自祕書監;未拜遷太子詹事 |
11 | 庾登之 | 元嘉二十年二月甲戌(443年) | 元嘉二十年五月癸丑(443年) | 遷自江州刺史;未拜卒 | ||
12 | 何尚之 | 元嘉二十一年五月壬戌(444年) | 元嘉二十二年七月己未(445年) | 都鄉侯 | 遷自吏部尚書;遷尚書右僕射 | |
13 | 護軍將軍 | 趙伯符 | 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庚戌(445年) | 元嘉二十四年三月壬申(447年) | 霄城縣開國侯 | 遷自豫州刺史;遷丹楊尹 |
14 | 中護軍 | 劉宏 | 元嘉二十四年十月壬辰(447年) | 元嘉二十六年八月己酉(449年) | 建平郡王 | 遷江州刺史 |
15 | 護軍將軍 | 蕭思話 | 元嘉二十七年三月乙酉(450年) | 元嘉二十八年三月甲寅(451年) | 封陽縣開國侯 | 遷自吏部尚書;遷徐兗二州刺史 |
16 | 徐湛之 |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戊申(451年) | 元嘉三十年二月甲子(453年) | 枝江縣開國侯 | 遷自太子詹事;遇害[5] | |
17 | 殷沖 | 太初元年二月乙丑(453年) | 太初元年(453年) | 遷自度支尚書;遷司隸校尉[45] | ||
18 | 劉鑠 | 太初元年(453年) | 太初元年四月(453年) | 南平郡王 | 遷南兗州刺史[46] | |
19 | 柳元景 | 元嘉三十年六月戊申(453年) | 元嘉三十年閏月癸酉(453年) | 遷自雍州刺史;遷領軍將軍 | ||
20 | 王僧達 | 元嘉三十年閏月甲午(453年) | 元嘉三十年八月甲午(453年) | 遷自南蠻校尉;遷吳郡太守 | ||
21 | 中護軍 | 劉義綦 | 元嘉三十年九月丁巳(453年) | 孝建元年正月甲辰(454年) | 營道縣開國侯 | |
22 | 護軍將軍 | 何尚之 | 孝建元年正月甲辰(454年) | 孝建元年九月丁酉(454年) | 都鄉侯 | 遷自尚書令 |
23 | 中護軍 | 劉彧 | 孝建二年正月壬寅(455年) | 孝建二年十一月戊子(455年) | 湘東郡王 | 遷自南彭城東海二郡太守;遷侍中 |
24 | 護軍將軍 | 劉延孫 | 孝建二年十一月戊子(455年) | 大明元年正月庚午(457年) | 東昌縣開國侯 | 遷自雍州刺史;遷金紫光祿大夫 |
25 | 中護軍 | 劉彧 | 大明元年正月庚午(457年) | 大明三年三月壬辰(459年) | 湘東郡王 | 遷自右衛將軍;遷都官尚書 |
26 | 護軍將軍 | 刘祎 | 大明三年三月壬辰(459年) | 大明三年七月戊子(459年) | 東海郡王 | 遷自中書令;遷南豫州刺史 |
27 | 劉昶 | 大明三年七月戊子(459年) | 大明五年六月丙午(461年) | 義陽郡王 | 遷自江州刺史;遷中書令 | |
28 | 劉延孫 | 大明五年十月甲寅(461年) | 大明六年六月辛酉(462年) | 東昌縣開國侯 | 遷自南徐州刺史;卒官 | |
29 | 中護軍 | 宗愨 | 大明六年九月戊子(462年) | 大明八年七月己亥(464年) | 遷雍州刺史[7] | |
30 | 護軍將軍 | 劉彧 | 大明八年七月己亥(464年) | 大明八年九月辛丑(464年) | 湘東郡王 | 遷自徐州刺史;遷領軍將軍 |
31 | 劉休仁 | 大明八年十月甲戌(464年) | 永光元年正月戊午(465年) | 建安郡王 | 遷自太常;遷領軍將軍 | |
32 | 中護軍 | 劉休範 | 永光元年正月戊午(465年) | 景和元年十一月壬寅(465年) | 桂陽郡王 | 遷自左衛將軍 |
33 | 護軍將軍 | 劉休仁 | 景和元年十月丙寅(465年) | 景和元年十二月癸亥(465年) | 建安郡王 | 遷自雍州刺史;遷揚州刺史[8] |
34 | 中護軍 | 劉道隆 | 泰始元年十二月庚午(465年) | 泰始元年十二月壬申(465年) | 永昌縣開國侯 | 遷自左衛將軍;伏誅 |
35 | 護軍將軍 | 劉子仁 | 泰始元年十二月戊子(465年) | 泰始二年八月甲申(466年) | 永嘉郡王 | 遷自太常;遷湘州刺史 |
36 | 王玄謨 | 泰始二年九月戊戌(466年) | 泰始四年二月乙巳(468年) | 曲江縣開國侯 | 遷自江州刺史;卒官 | |
37 | 中護軍 | 劉襲 | 泰始四年七月己未(468年) | 泰始六年三月乙亥(470年) | 臨澧縣開國侯 | 遷自侍中;卒官 |
38 | 護軍將軍 | 張永 | 泰始六年三月丁丑(470年) | 泰始六年十二月丙辰(470年) | 孝昌縣開國侯 | 遷自太子詹事;遷金紫光祿大夫 |
泰始七年四月癸丑(471年) | 泰豫元年四月乙巳(472年) | 遷自金紫光祿大夫;遷右光祿大夫 | ||||
39 | 褚淵 | 泰豫元年四月己亥(472年) | 泰豫元年十月辛未(472年) | 雩都縣開國伯 | 遷自尚書右僕射;母憂去職[9] | |
泰豫元年十一月辛丑(472年) | 元徽四年十月丙寅(476年) | 雩都縣開國伯→侯 | 母憂去職 | |||
元徽四年十一月庚戌(476年) | 昇明三年(479年) | 雩都縣開國侯 | [10] | |||
40 | 張敬兒 | 昇明三年正月丁巳(479年) | 昇明三年四月辛卯(479年) | 襄陽郡開國公 | 遷自雍州刺史[11] | |
齊朝(479年-502年) | ||||||
1 | 中護軍 | 陳顯達 | 建元元年四月甲午(479年) | 建元二年正月戊戌(480年) | 豐城縣開國侯 | 遷自齊國左衛將軍 |
護軍將軍 | 建元二年正月戊戌(480年) | 建元二年三月戊戌(480年) | 遷南兗州刺史 | |||
2 | 中護軍 | 張岱 | 建元二年三月戊戌(480年) | 建元二年(480年) | 遷自吳郡太守;以疾免[12] | |
3 | 護軍將軍 | 王敬則 | 建元二年(480年) | 建元三年(481年) | 尋陽郡開國公 | 遷自吳興太守;以改葬母去職[47] |
4 | 蕭晃 | 建元四年正月癸亥(482年) | 永明元年正月壬子(483年) | 長沙郡王 | 遷自南徐州刺史;遷南徐州刺史[12] | |
5 | 柳世隆 | 永明元年正月壬子(483年) | 永明二年正月(484年) | 貞陽縣開國公 | 遷自南兗州刺史;遷尚書右僕射[48] | |
6 | 蕭子良 | 永明二年正月乙亥(484年) | 永明二年(484年) | 竟陵郡王 | 遷自南兗州刺史 | |
7 | 陳顯達 | 永明二年(484年) | 永明五年三月丁未(487年) | 豐城縣開國侯 | 遷自益州刺史;遷雍州刺史[14] | |
8 | 中護軍 | 蕭子卿 | 永明五年(487年) | 永明六年(488年) | 廬陵郡王 | 遷自荊州刺史;遷秘書監[49] |
9 | 護軍將軍 | 蕭晃 | 永明六年(488年) | 永明七年(489年) | 長沙郡王 | 遷自丹楊尹[50] |
10 | 中護軍 | 蕭子響 | 永明七年二月丙子(489年) | 永明七年三月庚戌(489年) | 巴東郡王 | 遷自左衛將軍;遷江州刺史 |
11 | 蕭子隆 | 永明七年三月庚戌(489年) | 永明七年(489年) | 隋郡王 | 遷自中書令;遷侍中、左衛將軍 | |
12 | 蕭子真 | 永明七年八月庚子(489年) | 永明七年十二月己亥(489年) | 建安郡王 | 遷自左衛將軍;遷郢州刺史[14] | |
13 | 護軍將軍 | 蕭子敬 | 永明七年十二月(489年) | 永明十年(492年) | 安陸郡王 | 遷自荊州刺史;遷丹楊尹[49] |
14 | 蕭曅 | 永明十年(492年) | 永明十一年八月壬午(493年) | 武陵郡王 | 遷自丹楊尹;遷衛將軍 | |
15 | 沈文季 | 永明十一年八月壬午(493年) | 隆昌元年正月戊申(494年) | 西豐縣開國侯 | 遷自太孫詹事;遷領軍將軍 | |
16 | 蕭子真 | 隆昌元年正月丁未(494年) | 延興元年(494年) | 建安郡王 | 遷自郢州刺史;遷鎮軍將軍[15] | |
17 | 中護軍 | 王玄邈 | 延興元年八月辛亥(494年) | 建武元年十月癸亥(494年) | 河陽縣開國侯 | 遷自歷陽南譙二郡太守;遷南兗州刺史[16] |
18 | 護軍將軍 | 蕭子罕 | 建武元年(494年) | 建武二年六月壬戌(495年) | 南海郡王 | 遷自右衛將軍;伏誅[49] |
19 | 王玄邈 | 建武二年(495年) | 建武四年(497年) | 河陽縣開國侯 | 遷自南兗州刺史;卒官[51] | |
20 | 沈文季 | 建武四年三月乙未(497年) | 永元元年(499年) | 西豐縣開國侯 | 遷侍中、尚書左僕射[17] | |
21 | 崔慧景 | 永元元年六月己酉(499年) | 永元二年四月癸酉(500年) | 樂安縣開國子 | 遷自右衛將軍;伏誅 | |
22 | 中護軍 | 蕭寶貞 | 永元二年五月戊申(500年) | 永元三年(501年) | 桂陽郡王 | [19] |
23 | 王亮 | 永元三年(501年) | 永元三年十二月(501年) | 遷自尚書右僕射[52] | ||
24 | 王茂 | 中興元年七月辛亥(501年) | 中興元年十二月(501年) | 遷自襄陽太守;遷侍中、領軍將軍 | ||
25 | 蕭宏 | 中興元年十二月乙酉(501年) | 中興二年四月丙寅(502年) | 遷揚州刺史[20] | ||
梁朝(502年-557年) | ||||||
1 | 護軍將軍 | 張稷 | 天監元年十二月丙申(502年) | 天監元年十二月辛亥(502年) | 江安縣開國侯 | 遷自國子祭酒;免官 |
2 | 中護軍 | 楊公則 | 天監三年七月丁未(504年) | 天監四年(505年) | 寧都縣開國侯 | 遷自湘州刺史;遷衛尉卿 |
3 | 曹景宗 | 天監四年二月戊戌(505年) | 天監四年(505年) | 竟陵縣開國侯 | 遷自郢州刺史;遷右衛將軍 | |
4 | 王瑩 | 天監五年正月丁丑(506年) | 天監六年(507年) | 建城縣開國公 | 遷自尚書左僕射;遷丹楊尹 | |
5 | 蕭淵業 | 天監六年五月己未(507年) | 天監七年二月丙子(508年) | 長沙嗣王 | 遷自左驍騎將軍;遷南兗州刺史 | |
6 | 護軍將軍 | 柳慶遠 | 天監七年二月丙子(508年) | 天監七年(508年) | 雲杜縣開國侯 | 遷自雍州刺史;未赴職遷右衛將軍 |
7 | 蕭憺 | 天監七年五月癸卯(508年) | 天監八年四月戊申(509年) | 始興郡王 | 遷自荊州刺史;遷中書令 | |
8 | 蕭淵業 | 天監八年十月乙巳(509年) | 天監九年(510年) | 長沙嗣王 | 遷自南兗州刺史;遷中書令 | |
9 | 蕭偉 | 天監九年正月乙亥(510年) | 天監九年六月癸酉(510年) | 建安郡王 | 遷江州刺史 | |
10 | 蕭恢 | 天監十年正月癸卯(511年) | 天監十一年十二月己未(512年) | 鄱陽郡王 | 遷自郢州刺史;遷荊州刺史 | |
11 | 王珍國 | 天監十二年三月癸卯(513年) | 天監十三年(514年) | 宜陽縣開國侯 | 遷自湘州刺史;遷丹楊尹 | |
12 | 中護軍 | 韋叡 | 天監十三年五月辛亥(514年) | 天監十四年二月辛丑(515年) | 永昌縣開國侯 | 遷自通直散騎常侍;遷雍州刺史 |
13 | 護軍將軍 | 蕭淵業 | 天監十四年九月癸亥(515年) | 天監十五年(516年) | 長沙嗣王 | 遷自散騎常侍;遷中書令 |
14 | 兼護軍 | 蕭綜 | 天監十五年四月丁未(516年) | 天監十五年十一月丁卯(516年) | 豫章郡王 | 遷丹楊尹 |
15 | 護軍將軍 | 韋叡 | 天監十五年十一月壬午(516年) | 普通元年(520年) | 永昌縣開國侯 | 遷自雍州刺史;遷車騎將軍[23] |
16 | 蕭淵業 | 普通元年十月辛亥(520年) | 普通三年(522年) | 長沙嗣王 | 遷自湘州刺史;遷侍中、金紫光祿大夫 | |
17 | 昌義之 | 普通三年(522年) | 普通四年十月己卯(523年) | 營道縣開國侯 | 遷自北徐州刺史;卒官 | |
18 | 中護軍 | 夏侯亶 | 普通五年正月(524年) | 普通七年十一月丁亥(526年) | 豐城縣開國公 | 遷自太府卿;遷豫南豫二州刺史 |
19 | 蕭淵藻 | 大通元年三月甲戌(527年) | 大通三年三月庚辰(529年) | 西昌縣開國侯 | 遷自左衛將軍;遷中權將軍 | |
20 | 護軍將軍 | 蕭績 | 大通三年四月癸未(529年) | 大通三年閏月己未(529年) | 南康郡王 | 卒官 |
21 | 蕭淵藻 | 中大通元年十一月丙戌(529年) | 中大通三年(531年) | 西昌縣開國侯 | 遷自中權將軍;遷太子詹事 | |
22 | 中護軍 | 蕭淵猷 | 中大通三年六月丁未(531年) | 中大通五年八月甲申(533年) | 臨汝縣開國侯 | 卒官 |
23 | 蕭正德 | 中大通五年九月己亥(533年) | 臨賀郡王 | |||
24 | 護軍將軍 | 蕭淵藻 | 大同元年十月辛卯(535年) | 大同三年二月己丑(537年) | 西昌縣開國侯 | 遷尚書左僕 |
25 | 蕭續 | 大同三年二月己丑(537年) | 大同五年七月己卯(539年) | 廬陵郡王 | 遷自江州刺史;遷荊州刺史 | |
26 | 蕭繹 | 大同五年七月己卯(539年) | 大同六年十二月壬子(540年) | 湘東郡王 | 遷自荊州刺史;遷江州刺史 | |
27 | 蕭譽 | 太清二年四月戊寅(548年) | 河東郡王 | 遷湘州刺史[28] | ||
28 | 裴之高 | 太清三年(549年) | 太清三年(549年) | 都城縣開國男 | 遷自西豫州刺史;遷特進、金紫光祿大夫[53] | |
29 | 柳敬禮 | 大寶元年七月(550年) | 大寶元年十月(550年) | 侯景授[30] | ||
30 | 尹悅 | 太清五年四月戊申(551年) | [31] | |||
31 | 中護軍 | 裴之橫 | 太清五年(551年) | 太清五年(551年) | 豫寧縣開國侯 | 遷自河東內史 |
32 | 護軍將軍 | 陸法和 | 太清五年五月癸未(551年) | 承聖三年(554年) | [31] | |
33 | 索九昇 | 天正元年十一月(551年) | 天正元年十一月(551年) | 侯景授[30] | ||
34 | 王褒 | 承聖三年十一月己酉(554年) | 承聖三年十一月辛亥(554年) | 南昌縣開國侯 | 遷自尚書左僕射[31] | |
35 | 徐世譜 | 承聖三年十一月(554年) | 紹泰元年(555年) | 魚復縣開國侯 | 遷自衡州刺史;遷左衛將軍[54] | |
36 | 中護軍 | 蕭大成 | 紹泰元年(555年) | 紹泰二年二月癸丑(556年) | 桂陽郡王 | |
護軍將軍 | 紹泰二年二月癸丑(556年) | 太平二年(557年) | [32] | |||
陳朝(557年-589年) | ||||||
1 | 護軍將軍 | 徐世譜 | 永定二年正月乙未(558年) | 天嘉二年(561年) | 魚復縣開國侯 | 遷自左衛將軍;遷宣城太守[33] |
2 | 中護軍 | 孫瑒 | 天嘉二年十二月辛巳(561年) | 天嘉四年正月壬辰(563年) | 定襄縣開國侯 | 遷自吳郡太守;遷鎮右將軍 |
3 | 護軍將軍 | 章昭達 | 天嘉四年正月壬辰(563年) | 天嘉五年十一月甲辰(564年) | 邵武縣開國侯 | 遷自郢州刺史;遷鎮前將軍 |
4 | 中護軍 | 程靈洗 | 天嘉五年十一月丁亥(564年) | 天嘉六年十二月丁巳(565年) | 遂安縣開國侯 | 遷自左衛將軍;遷郢州刺史 |
5 | 沈恪 | 天嘉六年十二月丁巳(565年) | 天康元年五月丁酉(566年) | 東興縣開國侯 | 遷自郢州刺史[37] | |
護軍將軍 | 天康元年五月丁酉(566年) | 太建元年正月丁酉(569年) | 遷廣州刺史[38] | |||
6 | 中護軍 | 陳伯恭 | 太建元年七月丁酉(569年) | 太建元年九月甲辰(569年) | 晉安郡王 | 遷自吳郡太守;遷中領軍 |
7 | 護軍將軍 | 杜稜 | 太建二年九月乙丑(570年) | 太建三年(571年) | 永城縣開國侯 | 遷自吳興太守;免官 |
8 | 中護軍 | 陳伯信 | 太建四年正月庚申(572年) | 太建六年六月乙巳(574年) | 衡陽郡王 | 遷自丹楊尹;遷揚州刺史 |
9 | 護軍將軍 | 淳于量 | 太建七年十一月庚戌(575年) | 太建十年三月丁酉(578年) | 始安郡開國公 | 遷自郢州刺史;遷南兗州刺史 |
10 | 陳伯固 | 太建十年四月丁巳(578年) | 太建十年(578年) | 新安郡王 | 遷國子祭酒 | |
11 | 陳伯山 | 太建十一年六月丙戌(579年) | 太建十三年(581年) | 鄱陽郡王 | 遷自江州刺史 | |
12 | 中護軍 | 樊毅 | 太建十三年五月丙辰(581年) | 太建十三年六月辛卯(581年) | 高昌縣開國侯 | |
護軍將軍 | 太建十三年六月辛卯(581年) | 太建十三年十月癸未(581年) | 遷荊州刺史 | |||
13 | 沈恪 | 太建十三年十二月己亥(581年) | 太建十四年正月癸亥(582年) | 東興縣開國侯 | 遷自衛尉卿;遷特進、金紫光祿大夫[39] | |
14 | 中護軍 | 章大寶 | 太建十四年正月癸亥(582年) | 太建十四年三月己巳(582年) | 邵陵郡開國公 | 遷自豐州刺史;遷豐州刺史 |
15 | 孫瑒 | 太建十四年六月癸酉(582年) | 定襄縣開國侯 | 遷自通直散騎常侍;遷度支尚書 | ||
16 | 護軍將軍 | 樊毅 | 至德三年正月庚午(585年) | 禎明三年正月甲申(589年) | 逍遙郡開國公 | 遷自荊州刺史[41] |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宋書·卷四十·志第三十》
- ^ 《隋書·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
- ^ 《宋書·卷二·本紀第二》
- ^ 4.0 4.1 《宋書·卷三·本紀第三》
- ^ 5.0 5.1 《宋書·卷五·本紀第五》
- ^ 《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
- ^ 7.0 7.1 《宋書·卷六·本紀第六》
- ^ 8.0 8.1 《宋書·卷七·本紀第七》
- ^ 9.0 9.1 《宋書·卷八·本紀第八》
- ^ 10.0 10.1 《宋書·卷九·本紀第九》
- ^ 11.0 11.1 《宋書·卷十·本紀第十》
- ^ 12.0 12.1 12.2 《南齊書·卷二·本紀第二》
- ^ 《南齊書·卷三十八·列傳第十九》
- ^ 14.0 14.1 14.2 《南齊書·卷三·本紀第三》
- ^ 15.0 15.1 《南齊書·卷四·本紀第四》
- ^ 16.0 16.1 《南齊書·卷五·本紀第五》
- ^ 17.0 17.1 《南齊書·卷六·本紀第六》
- ^ 《南齊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二十三》
- ^ 19.0 19.1 《南齊書·卷七·本紀第七》
- ^ 20.0 20.1 《南齊書·卷八·本紀第八》
- ^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
- ^ 《梁書·卷十三·列傳第七》
- ^ 23.0 23.1 23.2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
- ^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
- ^ 25.0 25.1 《梁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
- ^ 《梁書·卷二十六·列傳第二十》
- ^ 《梁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六》
- ^ 28.0 28.1 28.2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
- ^ 《陳書·卷三十·列傳第二十四》
- ^ 30.0 30.1 30.2 《梁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五十》
- ^ 31.0 31.1 31.2 31.3 《梁書·卷五·本紀第五》
- ^ 32.0 32.1 《梁書·卷六·本紀第六》
- ^ 33.0 33.1 《陳書·卷二·本紀第二》
- ^ 《陳書·卷十五·列傳第九》
- ^ 《陳書·卷十二·列傳第六》
- ^ 《陳書·卷十六·列傳第十》
- ^ 37.0 37.1 《陳書·卷三·本紀第三》
- ^ 38.0 38.1 《陳書·卷四·本紀第四》
- ^ 39.0 39.1 39.2 《陳書·卷五·本紀第五》
- ^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
- ^ 41.0 41.1 《陳書·卷六·本紀第六》
- ^ 《宋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六》
- ^ 《宋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五》
- ^ 《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一》
- ^ 《宋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十九》
- ^ 《宋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二》
- ^ 《南齊書·卷二十六·列傳第七》
- ^ 《南齊書·卷二十四·列傳第五》
- ^ 49.0 49.1 49.2 《南齊書·卷四十·列傳第二十一》
- ^ 《南齊書·卷三十五·列傳第十六》
- ^ 《南齊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八》
- ^ 《梁書·卷十六·列傳第十》
- ^ 《梁書·卷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二》
- ^ 《陳書·卷十三·列傳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