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情報
反情報(英語:Counterintelligence,縮寫:CI),亦可譯為反情报或防諜[1],它是指無論平時戰時,偵破、防止與制壓敵方間諜破壞、顛覆與其情報活動或減低其效能的一切措施,目的是確保己方的安全[2]。它本為軍事術語,是情報工作之一環。在現代,也將用於對付商業間諜的作為稱為反情報。
概述
反情報屬於「守勢情報」,即被動防禦的情報作為。雖然屬於反制行動,但在執行時,也必須採取積極手段以達成目標,所以反情報工作與情報工作是一體兩面。一個強大的反情報網,可以有效保護國家情報不致外洩,對於國家安全有相當助益。
情報收集與反情報有如矛與盾,而情報工作又具有高度機密性;在過去的時代,反情報工作人員也常被統治者利用為消滅政敵的工具,執行反情報時常有非法手段與侵犯人權的舉措;現代的法治國家,多會以立法規範情報工作人員的權限,或者加以分拆為若干小部門,以避免其逾越。
歷史
最早的反情報概念可以追溯自《孫子兵法》,其中《用間篇 第十三》,提出了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等說法;馬陵之戰時,孫臏以減灶的假情報誘敵,就是反情報工作的其中一種辦法,也是目前已知最早載於史書的反情報工作。
1957年,美國正式對反情報提出系統性的概念,並將相關作為加以論述分類。此後,反情報概念的重要性在各國逐漸加深。
基本功能
- 藉由公開或秘密來源,評估他國對本國的情報活動。
- 對叛變者的評估。
- 蒐集或研究他國的情報組織或人員行動。
- 向對本國有敵意的人員或組織,進行「干擾」,「牽制」或「抵銷」其行動。
著名的反情報單位
世界上大部分的情報機構都設有反情報單位,但有些國家(如美國、俄羅斯等)也會設立專責反情報工作的機構。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公安部国内安全保卫局
- 中華民國(1949年後):法务部调查局、國防部政治作戰局軍事安全總隊、人事室第二辦公室、反情報總隊[3][4]
- 美国:聯邦調查局、海軍犯罪調查局、美國海軍情報局、美國陸軍犯罪調查中心、美國空軍特別調查辦公室、中央情報局、美國國防情報局、美國國家安全局、美國國務院情報與研究局等等
- 俄羅斯:联邦安全局
- 澳大利亞:澳洲安全情報組織
- 英国:英國安全局(軍情五處)
- 加拿大:加拿大安全情報局
- 捷克:安全情报局
- 以色列:国家安全局、情报及特殊使命局
- 法國:国内情报总局
- 德国:宪法保卫局
- 印度:印度情報局
- 伊朗:情报与国家安全部
- 日本:公安調查廳
- 韩国:軍事安保支援司令部
- 新西兰:安全情报局
-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情報局
已消失的反情報單位
相關條目
注釋
参考资料
- 國軍簡明美華軍語辭典,2009年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 《当代反情报活动概念的拓展研究》,戴艳梅,《現代情報》,2005年11月第11期。(简体中文)
- 《军民融合:21世纪反情报工作的几点探索》,王沙骋、刘洁、赵澄谋,《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第4期。(简体中文)
- 《全球化下情報與國家安全關係之研究》,第參章 情報與國家安全之理論基礎概念,洪慶裕,2005。(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