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烈 (1912年)
张鸿烈(1912年—1970年),直隶省献县张家屯村人。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干部。
生平
九岁开始上私塾。1926年初考上孙传芳的“金陵军校”第二期(后并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八期)。1929年毕业,分配到东北陆军教导队任中尉教官。1930年东北陆军第十六旅中尉副官后改参谋、暂编第一师(师长沈克)师部少校参谋。1933年秋到第116师647团(团长吕正操)任教导连少校连长兼教育主任。1935年4月调武昌行营张学良办公室少校股长。1935年10月任西北剿总外二科中校股长。1936年5月东北讲武堂同学通讯处中校书记。1937年5月任第116师驻南京办事处处长。193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三军上校副官长兼军法处长。
1938年12月,张鸿烈由西安到洛阳渡黄河找到在晋东南的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入抗大总校第六期学习,改名张韬,同时任第九班班长。1941年12月被八路军前总情报处一科派遣[1]打入北平市,升任献县伪县长兼伪警备团长。1945年8月16日率1200名官兵在崔尔庄据点宣布反正,改编为八路军冀中独立第二纵队,纵队长张鸿烈,政委刘波。1945年11月率部队编入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冀中黄寿发纵队第二旅。1946年4月独立第二纵队(《全国解放战争史》就称其为献县支队,也称冀中第74团)分编入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第12旅第34团、第35团,任第12旅副旅长。1946年6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原第12旅)副旅长。 1947年调任冀中八分区副司令员。1948年任华北军区补训兵团第四补训旅旅长(旅政委王元波)。1949年7月补训兵团撤销,第四补训旅并入北平纠察总队,张鸿烈任副总队长。
1950年11月,张鸿烈被审查在东北军的历史,离开了北京市公安总队,调华北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任校长。1951年5月,三分校改华北军区政治干部学校(校长侯正果)、解放军第六政治干部学校(校长张如三),张鸿烈任副校长。1954年张鸿烈被北京军区调任太原的解放军第五一文化速成中学(校长李志高)任副校长。1955年未授衔,定为军队行政级12级。1958年太原、张家口、天津的文化速成中学合并,张鸿烈转业,任汾河水库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1961年6月12日汾河水库竣工后,张鸿烈带领建设指挥部组建山西省水利工程总局。
身后
1978年沧州地委在献县召开万人大会,为张鸿烈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