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樓
美新樓(英語:Mei Sun Lau),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石塘咀的一個屋苑,也是香港房屋協會首個落成市區改善計劃屋苑,門牌號碼為德輔道西442號(A座)及皇后大道西489-499號(B座),鄰近均益大廈第一期樓宇及香港電車石塘咀總站,A座在1976年落成入伙,而B座則在1980年落成入伙。該住宅共有267個單位,原本提供予受重建影響的市民和房協出租屋邨居民優先購買,可是反應冷淡,後來房協決定將剩餘單位以市值價格公開發售,結果卻火速搶購一空,甚至出現未入伙便轉售的炒樓行為,結果令房協制定應對措施以圖遏止炒風。現時單位與其他同類計劃大部分樓宇一樣,建成後可以透過自由市場公開轉售。[1]
美新樓 Mei Sun Lau | |
---|---|
概要 | |
類型 | 市區改善計劃 |
地點 | 香港中西區 |
地址 | 石塘咀: 德輔道西442號(A座) 皇后大道西489-499號(B座) |
托建方 | 香港房屋協會 |
入伙年份 | 1976年(A座)(48年樓齡) 1980年(B座)(44年樓齡) |
技术细节 | |
座数 | 2 |
其他信息 | |
住宅套数 | 267 |
单套面积 | 251-414 平方英尺(ft²) |
网站 | |
美新樓 |
樓宇資料
美新樓總共有兩座大廈,佔地1,458平方公尺,合共提供267個單位,基座設有美新樓商場,商場通道可連接德輔道西及皇后大道西。[2]其中A座有198個單位,於1976年5月落成,樓高23層,建築面積341至560平方英尺、實用面積251至414平方英尺,向北能望維多利亞港景致。[3]據房協表示,最初向皇后大道西拆遷戶提供的優惠價格是6.8萬至11.97萬元,[4]兼可讓他們先付首期一成樓價,之後分廿年繳付餘款。[5]後來公開發售時價格是7.41萬至13.76萬元,即是說,以建築面積計每平方英尺最低消費是217元。[6]
B座有69個單位,於1980年2月落成,樓高24層,建築面積288至465平方英尺、實用面積213至354平方英尺,最初給予房協出租屋邨居民的優惠價格是6.35萬至12.55萬元,並於1978年3月開始推銷。[7]至於公開發售時價格是12.1萬至25.6萬元,以建築面積計每平方英尺最低消費是568元,是A座樓宇的兩倍多,《大公報》報導表示B座樓花價格創當時港島西樓花價格新高,形容「貴到飛起」。[8]
-
美新樓B座
-
美新樓商場
歷史
售樓過程
房屋協會在1974年響應時任執行委員、後來擔任布政司的鍾逸傑建議,正式推出市區改善計劃,並得到香港政府提供的一億港元的長期貸款,正式開展收購物業。[9]房協之後成立市區改善計劃委員會,委員共有十人,以時任律政司何伯勵為首。[10]該計劃的第一個選址,坐落於前香港麵粉廠和均益大廈第一期之間的已打樁樓宇,這樓宇外觀亦與均益大廈沒有太大分別,獲收購後成為美新樓A座。[11]1975年8月15日,港府公佈收回皇后大道西489-499號,即A座現址南面的戰後初期六幢四層高住宅物業,房協除了派代表跟受影響居民接觸外,也提供優惠價格吸引他們遷入A座樓宇。[12]
房協原本的意願,是讓皇后大道西舊樓居民在不需改變原有的生活環境下,遷移鄰近樓宇的新型單位,以改善居住質素,不過房協卻因收購的是已打樁樓宇,且獲得的港府貸款不多,令房協不得不提高售價,導致超出這些居民的買樓負擔(當時他們平均月入僅兩千元以下),所以美新樓樓宇在向他們推出時幾乎無人購買,故此房協轉為向其轄下的出租屋邨居民招手。[13]至於那些沒有購買美新樓的大道西居民,後來被要求在1976年6月1日之前遷出,並只獲每幢24萬元的補償,居民亦表示如果不去購買美新樓單位的話,他們或要遷往新界葵涌安置,故對此大表不滿及召開記者會抗議。[14]
炒樓風潮
經過一番推銷後,有70個單位後來被重建戶或房協住戶買入,未能全部售出,而餘下128個單位於1977年3月4日開始出售,並在美新樓地下和房協公爵行總辦事處派發申請表。[15]結果開售首日一反以往頹勢,不少人前來辦理購樓手續,並只需六小時便全數售罄。[16]
不單如此,往後幾日在各大報章開始出現轉讓美新樓的廣告,《工商日報》記者揭發有人將原本售12萬元的單位,以12.7萬元公開轉讓,換言之,如果在3月4日發售日購買,並在七天後成功轉手的話,這人可平均日賺一千元。[17]其實《工商日報》早在3月9日引述房協宣稱美新樓出現炒樓事件機會甚微,但其後真的出現轉讓廣告時卻令房協不知所措。[18]其後報章又出現多則同類廣告,有些更有「包轉名」(即保證能轉讓)的字眼,《工商日報》訪問其他市民對此風潮之意見時,受訪者都異口同聲指責轉讓者是用納稅人的錢做本錢來賺錢,建議港府立例懲罰這些投機者。[19]當時房協只是表示會繼續注視,未有採取相關對應行動。[20]
同年4月26日,房協正式推出對應措施,主要限制買家在建築完工及付清樓價後,才可以將買賣合約之權益轉售予他人,並縮短付訂金至簽合同的交易日期、提高轉名費用、及增加首期費用等,在下一個項目開始生效;同時房協接獲11人申請轉讓手績,但只批准八人,扣除一人最後中途放棄轉讓,最終有七人辦理。[21]
後續發展
房協在拆除皇后大道西的舊樓之後,隨即興建美新樓B座,1978年3月開始推銷予房協出租屋邨居民,獲得27戶購入,剩餘的42個單位於1979年1月16日公開發售。[22]發售首日再次出現排隊購買的人潮,並且首日完結時賣剩六個實用面積354平方英尺,售至少21萬元的大單位。[23]
與此同時,A座自落成入伙後遭到住戶批評,主要是樓價太貴以致供樓負擔大增,令他們入不敷出,而且實用面積比例太少,居住環境比以前更狹窄,還有人認為樓宇大門管制太矯枉過正,每當有親友來訪便出現尷尬場面。[24]1979年3月1日,房協在未諮詢住戶意見下,大幅增加A座管理費近六成,導致住戶群起反對,房協回應指出由於舊時管理費定價太低,令管理上出現虧損,他們不能不加價以追回損失。[25]
1993年《建築物管理條例》生效起,房協轄下出售物業的業主,可以自行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美新樓為其中之一,其後並改為聘用私人物業管理公司。[26]2009年,美新樓A座及B座均獲房協「樓宇更新大行動」資助作大廈維修,工程費逾1200萬元,原本可獲合共980萬元津貼,每戶可獲工程費用八成或上限1.6萬元資助,至於長者住戶可最多獲全部或上限四萬元資助。[27]2013年中,房協卻因石屎工程面積問題及大廈法團提交文件不足,要扣減百餘萬元津貼額,一度引起業主不滿並到房協抗議。[28]
社區環境
美新樓位處香港島市區,鄰近海邊和石塘咀總站,周邊都是住宅樓宇。住宅的兩邊分別為前香港麵粉廠和均益大廈第一期,其中前者已重建為「香港工業大廈」,1985年中開始,美新樓有住戶投訴香港工業大廈水塔通宵發出嘈音,曾經分別向西區警署和政府部門反應意見,但政府部門之間不斷卸責,同時住戶又向中西區區議會議員熊永達反映,而熊永達也在區議會反映卻未有結果,問題到年尾仍無改善,住戶表示若問題未解決,會向行政、立法兩局尋求協助。[29]
此外,樓宇所處的石塘咀一帶發展成熟,有不少民生商舖,自從同區的石塘咀市政大廈、寶翠園基座西寶城商場及新堅尼地城游泳池相繼落成後,石塘咀的日常生活配套獲進一步改善。[30]到2014年港島綫西延後,交通變得更便利,人流亦相應増加,不過城市研究者何尚衡卻擔心鐵路貫通,將會帶動西環一帶的城市發展,令原本的地區風貌和氣質加快消失。[31]
影響
美新樓是房屋協會首個落成市區改善計劃屋苑,樓宇的落成也標誌著房協市區重建工作順利開展,比起香港政府1988年才成立土地發展公司還要早十餘年,房協前任主席鄔滿海曾表示,市區改善計劃提供了一個模式作為港府市區重建之參考,影響著土發公司和後來市區重建局的發展,符合房協本身「房屋實驗室」的角色。[32]另外,由於美新樓出現過公開發售階段火速售罄及炒樓投機行為,故此房協其後的市區改善計劃項目,都有安排公開發售並將剩餘單位加快出售,又限制買家在建成及付清樓價後,才可以將買賣合約之權益轉售予他人。[33]房協其後不斷發展市區改善計劃,版圖由遍及港島北、鴨脷洲、九龍西等地,不過自土發公司的成立後,開始取代房協市區重建之角色,1999年荷李活華庭落成後,市區改善計劃正式結束。[34]
鄰近之公共交通服務
鄰近
參考文獻
- ^ 魯嘉裕. 【西環三屍】西園曾發生多宗命案 房協首批市區改善計劃樓宇. 香港01. 2019-02-26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 ^ 美新樓. 市區改善計劃. 香港房屋協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 美新樓資料. 華僑日報. 1977-04-04.
- ^ 住戶無力承購新樓 市區改善計劃碰壁. 工商晚報. 1976-03-18.
- ^ 房屋協會以特別優惠條件 樓宇廉售住客. 華僑日報. 1976-04-29.
- ^ 房協屬下西區樓宇 美新樓今天出售. 大公報. 1977-03-04.
- ^ 房屋協會貼通告賣樓. 大公報. 1978-03-21.
- ^ 西區樓花售價又創新紀錄. 大公報. 1979-01-16.
- ^ 香港房屋協會70周年紀念特刊. 香港: 香港房屋協會. 2018年: 38-39 [2020-05-09]. ISBN 97898898546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 ^ 市區改善計劃. 華僑日報. 1977-04-04.
- ^ 房屋協會計劃遭挫折 出售廉價樓宇不受歡迎. 華僑日報. 1976-02-19.
- ^ 收回大道西一樓宇 進行市區改善計劃. 華僑日報. 1975-08-16.
- ^ 房屋協會售樓無人幫襯 房屋委會售樓計劃不因此放慢或放棄. 工商晚報. 1976-03-18.
- ^ 大道西六樓宇被收購 業主住戶促安置賠償. 工商晚報. 1976-06-02.
- ^ 房協會首幢住宅樓宇 美新樓今開始出售. 工商晚報. 1976-06-02.
- ^ 美新樓昨公開售賣 百餘單位一日沽清. 華僑日報. 1977-03-08.
- ^ 美新樓出現炒樓圖利 房協會表示不易防止. 香港工商日報. 1977-03-12.
- ^ 房屋協會宣稱 購買美新樓者 炒樓機會甚微. 香港工商日報. 1977-03-12.
- ^ 美新樓炒樓熱 納稅人真氣結. 香港工商日報. 1977-03-13.
- ^ 美新樓半日售罄有下文 竟然有人炒樓 出現轉讓廣告. 華僑日報. 1977-03-13.
- ^ 美新樓七名業主 獲准辦轉讓手績. 華僑日報. 1977-04-27.
- ^ 房協美新樓住宅單位 即起推出公開發售. 工商晚報. 1979-01-16.
- ^ 樓價雖貴購者仍多 美新樓只餘六單位. 大公報. 1979-01-17.
- ^ 市區改善計劃一個住戶看法. 工商晚報. 1978-09-09.
- ^ 樓價雖貴購者仍多 美新樓只餘六單位. 華僑日報. 1979-05-12.
- ^ 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紀要(1996年6月3日). 立法局CB(1)46/96-97號文件. 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1月2日).
- ^ 房協扣百萬維修資助 美新樓業主擬靜坐抗議. 東方日報. 2013-08-06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1).
- ^ 陳才逸; 羅庸軒. 索款細則不明 業主無所適從 房協扣長者維修津貼. 香港樹仁大學《仁聞報》. 2015-04-18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 水塔噪音徹夜不寧 美新樓居民難安寢. 華僑日報. 1985-12-16.
- ^ 留學生置業夢 西區啱心水. 東方日報. 2014-04-04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7).
- ^ 何尚衡. 明日的西環,會成為今日的灣仔嗎?. 香港獨立媒體. 2009-11-05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 黃偉超; 張雅欣. 永續房屋實驗室? 房協主席鄔滿海的告別檢閱. 香港01. 2018-09-06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6).
- ^ 賴恩樓受歡迎程度 與美新樓不相伯仲. 華僑日報. 1979-05-15.
- ^ 市區重建 以人為先. 香港特別行政區規劃地政局. 2001-11-27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