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霍次克海

太平洋的一个陆缘海

鄂霍次克海(俄语:Охо́тское мо́ре羅馬化Okhotskoye MoreIPA:[ɐˈxotskəjə ˈmorʲə],日语:オホーツク海)是西太平洋的一個陸緣海[1],位於堪察加半島以西,千島群島以西北,北海道岛以北,库页岛以東,以及西伯利亞(包括尚塔尔群岛)東部以南。鄂霍次克海東北部的海灣為舍利霍夫灣

鄂霍次克海
Охо́тское мо́ре
オホーツク海
鄂霍次克海的位置
鄂霍次克海等高線圖
位置西太平洋
坐标55°N 150°E / 55°N 150°E / 55; 150
类型
所在国家 俄羅斯 日本
表面积1,583,000 km2(611,200 sq mi)
平均深度859米(2,818英尺)
最大深度3,372米(11,063英尺)
位置
地图

名稱

鄂霍次克海之名源自於俄國人在遠東的第一處定居点鄂霍次克。中國古稱北海少海

地理

 
日本北海道知床國立公園的鄂霍次克海海岸

鄂霍次克海的面積約為1,583,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859公尺,南部較深日方稱作千島海盆,最深達3,372公尺。該海南部與西部與日本海接壤;西部經薩哈林灣再經韃靼海峽,或在南部經過宗谷海峽

在鄂霍次克海中的冬天航海會變得更加不易,因為黑龍江的大量淡水沖下韃靼海峽會使鄂霍次克海鹽度降低,反而將冰點提高,讓鄂霍次克海的浮冰不易融化。浮冰的分佈以及厚度決定於多種因素:地點,時間,溫度和洋流的走向。除了日本列島北海道之外,鄂霍次克海周邊的土地皆由俄羅斯所管轄。

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在鄂霍次克海的西北部形成海冰。随着冰的形成,它将盐分排出到更深的层次。这些重水向东南方的開口流向太平洋,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支持南部一帶丰富的海洋生物。自工业时代以来,鄂霍次克海在一些地方的温度上升了3摄氏度,比全球平均温度快三倍。气候变暖抑制了海冰的形成,也促使鱼类种群向北迁移。在过去15年里,日本北部海岸的鲑鱼捕获量下降了70%,而俄罗斯的捕获量则翻了两番。[2]

島嶼

鄂霍次克海的部份島嶼面積廣大,包括日本第二大島北海道,以及俄羅斯的最大島庫頁島。基本上鄂霍次克海中的島不是與其他海相連,就是是千島群島的一部分。這些島嶼一部分由日本管轄,另一部份則由俄羅斯管轄,但是有部份島嶼在兩國之中仍然存在爭議。約翰島是全部的島中唯一在兩國經濟海域以外的島,但還是屬於俄羅斯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大部分的島嶼都是無人島,為多數海豹海獅海鳥(以冠小海雀最多)和其他海生動物的繁殖地。

歷史

 
1792年所繪的鄂霍次克海,已畫出除了庫頁島以外所有的地區

1640年代,俄羅斯探險家伊万·莫斯科维京瓦西里·波亞爾科夫成為第一批來到鄂霍次克海的歐洲人(或許也是薩哈林的第一批)[3]。1643年,荷蘭船長馬丁·黑利得松·菲利斯搭乘「布雷斯肯斯號」進入鄂霍次克海,並抵達薩哈林和庫頁島,但最終沒有認出薩哈林和北海道其實是島嶼,而不是歐亞大陸的一部份。

鄂霍次克海沿岸的第一個俄羅斯村落位於鄂霍次克,並在1840年代停止對烏蘭烏德提供商業服務。19世紀中葉,俄美公司壟斷了鄂霍次克海所有的商用導航服務。

1733年時,维他斯·白令北方大探險時將整個鄂霍次克海測繪完畢。讓-弗朗索瓦·德·拉·彼魯茲英语Jean-François de Galaup, comte de La Pérouse威廉·羅伯·布洛頓英语William Robert Broughton是第二批來到鄂霍次克海的俄羅斯外歐洲人。1805年,伊凡·克魯森施滕探索了薩哈林東岸。间宫林藏根納季·涅韋爾斯科伊認定了薩哈林其實是一座島嶼,其島嶼與歐亞大陸隔著一條海峽。第一部關於鄂霍次克海的詳細水文報告在1894年由斯捷潘·馬卡羅夫發表。

在冷戰期間,美國海軍為了切斷蘇聯海軍的海底電纜,將多項行動設於鄂霍次克海。這些行動有在《瞎盲者的虛勢伎倆:美國潛艇秘密行動軼史英语Blind Man's Bluff: The Untold Story of American Submarine Espionage》此書中被提及。1983年,苏联国土防空军在鄂霍次克海射下一名客機,造成了大韓航空007號班機空難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將鄂霍次克海作為彈道導彈潛艇的堡壘,而這項策略仍然持續進行。

即使北海道位於鄂霍次克海沿岸,在日文中並無為此海命名,從俄文借詞亦稱鄂霍次克海オホーツク海,Ohōtsuku-kai)。而且北海道的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在日本也稱鄂霍次克海地區オホーツク地方,Ohōtsuku-chihō),兩者皆得名於鄂霍次克海。

鄂霍次克海在19世紀時為熱門的捕鯨地點。從1845年開始,美國的捕鯨船開始在鄂霍次克海東南部,庫頁島附近獵捕露脊鯨。而1847年又陸續捕弓頭鯨。從1849年開始弓頭鯨獵捕的數量佔多數。1850年和1853年期間,美國大部分的捕鯨船將捕鯨的焦點轉移到白令海峽海域。但在白令海峽捕鯨的績效不佳,因此捕鯨船又把捕鯨的地點關注回鄂霍次克海來。光是1854年,總共有160艘捕鯨船來到鄂霍次克海。次年驟減至130艘,而在1856年又增加到150艘。1858年和1860年期間,美國大部分的捕鯨船又將焦點轉回白令海峽。[4]部份捕鯨船匯集在尚塔尔群島附近,並在島上拋錨。1854年7月28日,新貝德福德的船伊莎貝拉號的報告中說道「在甲板上的視線內至少有94艘船」。捕鯨船直到20世紀前葉前在鄂霍次克海持續捕鯨。

海港

 
俄羅斯馬加丹的納加耶夫灣

參考資料

  1. ^ Kon-Kee Liu; Larry Atkinson. Carbon and Nutrient Fluxes in Continental Margins: A Global Synthesis. Springer. June 2009: 331–333 [29 November 2010]. ISBN 978-3-540-9273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2. ^ How climate change is triggering a chain reaction that threatens the heart of the Pacific. Washington Post. [2019-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英语). . Print 15nov19, pp A1, A12, A13.
  3. ^ Stephan, John J., Sakhalin: a history, Clarendon Press: 11, 1971 
  4. ^ Bockstoce, John. Whales, Ice, & Men: The History of Whaling in the Western Arctic.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6. ISBN 0-295-97447-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