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之鈿
阮之鈿(?—1639年),字實甫,直隸桐城(今安徽樅陽)阮家享堂人,祖籍陝西長安(今西安市)[1],明末政治人物,諸生出身。
生平
滄州知州阮自嵩之孫[2][3]。崇禎年間以明經擔任直隸江寧縣主簿,同鄉劉若宰舉薦為湖廣穀城縣知縣。崇禎十一年(1638年)正月,阮之鈿尚未到部,張獻忠便搶先一步攻佔穀城,後張獻忠接受兵部尚書熊文燦的招撫,駐兵穀城。之鈿不久到任,認為這是緩兵之計,请求速剿张献忠。熊文灿一味主抚,不采纳建议。崇禎十二年(1639年)五月,張獻忠再次攻佔穀城。之鈿服毒自盡,被搶救未死,獨坐家中,血書絕命詞。張獻忠派人来索取官印,阮之鈿不肯将其交出,最後被殺。朝廷聞訊後,追贈其尚寶司卿一職[4]。
註釋
- ^ 桐人何来(十四)明前世族.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4).
- ^ 采及葑菲,安庆“九头十三坡”(二十六).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 ^ 陈留尉氏派——桐城 山派-阮氏谱碟-阮氏宗亲网.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292):“阮之鈿,字實甫,桐城諸生。崇禎中,下詔保舉人才,同郡諭德劉若宰以之鈿應,授谷城知縣。十一年正月,之鈿未至,張獻忠襲陷其城,據以求撫。總理熊文燦許之,處其眾數萬於四郊,居民洶洶欲竄。之鈿至,盡心調劑,民稍安,乃上疏言:「獻忠虎踞邑城,其謀叵測。所要求之地,實兵餉取道咽喉,秦、蜀交會脈絡,今皆為所據。奸民甘心效用,善良悉為迫脅。臣守土牧民之官,至無土可守,無民可牧。庫藏殫虛,民產被奪,無賦可征。名雖縣令,實贅員爾。乃廟堂之上專主撫議,臣愚妄謂撫剿二策可合言,未可分言,致損國威,而挫士氣。」時不能用。賊眾漸出野外行劫,之鈿執之以告其營將,稍置之法。及再告,皆不應,曰:「官司不給餉耳,得餉自止。」由是村民徙亡殆盡,遂掠及阛阓。稍拒,輒挺刃相向,日有死者,一城大囂。監軍僉事張大經奉文燦令來鎮撫,亦不能禁。明年,獻忠反形漸露,之鈿往說之曰:「將軍始所為甚悖,今幸得為王臣,當從軍立功,垂名竹帛。且不見劉將軍國能乎?天子手詔進宮,厚賫金帛,此赤誠效也。將軍若疑天朝有異論,之鈿請以百口保。何嫌何疑,而復懷他誌。」獻忠素銜之鈿,遂惡言極罵之。之鈿憂憤成病,題數語於壁,自誓以死,遂不視事。至五月,獻忠果反,劫庫縱囚,毀其城。之鈿仰藥未絕,獻忠遣使索印,堅不予,賊遂殺之。旋縱火焚公署,骸骨為燼。而大經為賊劫去,不能死。迨瑪瑙山戰敗,偕賊將曹威等出降,士論醜之。之鈿後贈尚寶少卿。”
延伸阅读
[编]
參考文獻
- 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