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Krasnaya!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须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并同意在CC-by-sa-3.0和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JuneAugust留言2014年6月13日 (五) 15:56 (UTC)回复

剑桥资本争论

您对该条目的修改不妥。我对剑桥资本争论的定义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在资本理论领域的争论。”结果是“新剑桥学派成功证明新古典命题只有在单一产品模型中才能成立,但新剑桥学派并没有发展出一套有效的理论替代新古典理论。”皆来自郭金兴论文《剑桥资本争论的终结:“悖论”以及一个方法论的解释》(未列入参考文献)。

而您则将定义改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新剑桥学派在资本理论领域对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质疑,而后争论逐渐展开至分配理论、价值理论与一般均衡理论。”一则争论不是质疑,二则“在资本理论领域的争论”已是总的评估,怎么就“展开”了呢?至于将结果改为“显然不符合现实世界的情况,但新剑桥学派并未发展出一套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以替代新古典理论。”显是在不公正地刻意维护新剑桥学派,实为不妥。Fire and Ice 2019年1月16日 (三) 12:41 (UTC)回复

@Fire-and-Ice您好!
一、关於「争论」与「质疑」两词的用法,我的看法是在事件之初只是质疑,而後才发展成争论。如果您认为这样会造成误会,可以修正,在此致歉。
二、关於展开,的确在论争一开始是资本加总问题,但後来提到了跨期均衡、要素报酬和分配问题等等,已不仅仅是资本如何加总计算。这不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可以参阅我列上的Cohen, Avi J. & Harcourt, G.C. (2003)。在我原句引用的部份,他就表达了这个看法。Harcourt本人当年就在剑桥经济系任教,算是半个当事人的说法。
三、关於「显然不符合现实世界的情况」一句,也不是我个人的看法,同样在我加上的参考资料中,Fisher & Felipe (2003)提出了这个说法。Varian(1992)也婉转说过用微观推宏观的作法在现实世界没有任何意义。另外,Fisher在2005年提交给Eastern Economic Association的论文中用词更激烈,他直接在标题说这种生产函数的用法是fairytale。我其实是为了想显示中立性才选择不引用这篇论文。而且这些人并不是什麽异端学者,Fisher是麻省理工经济系荣誉教授,Varian是加州柏克莱大学经济系荣誉教授,还是世界级的畅销经济学教科书作者。既然这是知名新古典经济学者们自己提出的评价,我想这个评价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
四、关於「『有效』或是『被广泛接受』」两词的取舍,双方逻辑上都被证明有缺陷,然而新古典和新剑桥下场却天差地别。这不是谁有没有提出有效替代的问题,而是谁更能被学术界接受的问题。资本加总计算完全可以用劳动价值,Shaikh等多人(1994)(1998)也都做过实证研究,是个有效的替代理论,然而并没有太多人用。显然这不是一个谁的替代理论更有效的问题,而是谁更能被接受的问题。当然,「新剑桥学派没有发展出一套有效的理论替代新古典理论」这个陈述本身显然为真,但我认为「没有得到广泛接受」表达了更多事实。
五、作为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维护新剑桥学派这个牌子我扛不起。如上所述,我认为我的修改是有根据的。
简体中文不是我的母语,如有错别字或语意不清还请见谅。
祝您一切平安、順利!

--Krasnaya留言2019年1月16日 (三) 19:07 (UTC)回复

您看的参考文献大概比我多,本人意见如下:一、“争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新剑桥学派在资本理论领域对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质疑”,这就已经把争论定义为质疑了,然后在语法上是“展开”不了的,不宜。真的要写,应当写“争论开始于新剑桥派对资本加总的质疑,其后扩展到……”二、见一。三、这要看将他们的观点当事实还是观点来写。四、“不是谁有没有提出有效替代的问题,而是谁更能被学术界接受的问题”吗?我看的论文表述如此:“根据布劳格对两个剑桥的理论的评论, 在两个剑桥之争中, 毫无疑问, 英国剑桥学派的理论更具有逻辑一致性, 虽然把这些理论放在一起并不能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 英国剑桥理论的基本假 定似乎也更加现实, 虽然有些表述本身并不是非常的清楚。但是, 他们的理论总体而言无法形成可检验的预测结论, 而美国剑桥学派的理论更简单、更优美, 尽管新古典经济学中存在种种问题, 最终却轻松取胜。(Blaug, 1975)”(郭金兴)中国国内,柳欣等人的说法类似,既然如此,怎么能写为“新剑桥学派并未发展出一套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以替代新古典理论”。不过我反思了一下,用“有效”可能不准确,郭金兴的说法是“未能成功地发展出一套能够与之竞争的分析框架或研究范式, 不能灵活、方便的解释具体问题”。五、见上。您的中文非常流畅。Fire and Ice 2019年1月17日 (四) 01:45 (UTC)回复
@Fire-and-Ice您好!
关於第一、二点,同意按您意见修改。
关於第三点,只有单一商品(或者所有厂商的利润率皆相同)的经济体显然不存在於现实世界,在我的知识中从未有任何总体经济研究发现了这样的经济体,这是客观事实。我从新古典和後凯因斯派各引述了了一名学者,只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双方的观点。其实我更想加入马克思主义学者Bhaduri、Shaikh、Tsoulfidis的觀點,然而现在新古典和新剑桥内容还太少了,加进来会显得比重太过失衡。
关於第四点,如果是「未能成功地发展出一套能够与之竞争的...」这样的描述我是同意的,而且我认为这和我的原句意义差别不大。如果您要依此修改,我没有意见。
以下是无关条目修改的个人意见,学界也有类似的声音但我太懒就不附上出处了。首先很抱歉我没有看过郭金兴的论文,我搜了但是找不到。但是这个看法好像跟新古典的讲法是类似的,也就是「唉呀这个好像也没有别的方法嘛,那我们就接着用了啊」,像我前面提的那几个,还有Samuelson本人都是这个态度。事实上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如前所述,马克思经济学用货币或价值完全可以解决计算问题,转型问题更只是一个实证问题,而且早已有了各种实证研究。劳动价值论比供需分析更符合奥坎剃刀原则,但是没人用。为什麽?卢卡斯批判把「没有微观基础」的新凯因斯学派打倒了,但是从剑桥资本论争还有加总问题的角度来看,RBC同样没有微观基础啊?怎麽不是新古典整体被马克思经济学打倒呢?这是彻底的政治问题。不被学界接受不是因为你错,而是因为你太对了。
其实我读的东西也不是很多,如果你有兴趣也可参考一下Andrés Lazzarini 2011年的Revisiting the Cambridge Capital Theory Controversies: A Historical and Analytical Study。这本书应该是要钱的,不知道为什麽学校把档案放到网上了。作者是在拥有斯拉法研究中心的罗马三大读的博士,论文就是写剑桥资本争论。後来在帕维亚大学教了一阵子,当时Amit Bhaduri也还在这里。
感谢赐教,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Krasnaya留言2019年1月17日 (四) 13:59 (UTC)回复
四、显然有差距,“未被普遍接受”可能是学术原因或政治原因,需要挑明了存在这个具体的学术原因。其他:因为中国研究剑桥资本争论的就是柳欣、郭金兴、王璐、陆长平这些人(都是柳欣南开经研所带出来的),郭金兴那篇2007年论文知网就能搜到,是我所见柳欣一派最后的简要总结,因此我用得比较多。你下不到的话我可以发给你看。至于本人,只是个门外汉,对剑桥资本争论、资本加总、价值转型都不是很懂,非常高兴您有志于编写相关条目。Fire and Ice 2019年1月17日 (四) 14:31 (UTC)回复
@Fire-and-Ice您好!
事实上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充实这个条目的内容,那麽读者自然能判断新剑桥之所以淡出主流学界视野的原因。而在有人扩充这个条目以前,我不反对依您的意见修改。
另外,我发了一封信到您个人页面上的信箱。
--Krasnaya留言2019年1月17日 (四) 21:51 (UTC)回复